浅读第二_傅雷家书(全新修订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傅雷家书(全新修订版) > 浅读第二
我的我的我 傅雷家书(全新修订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06 22:05:37

浅读第二

推己及人,爱书人的书柜里总该有几本不忍卒读的书。不是不堪,是不忍,一则情深意切,到底难平;二则发人肺腑,不舍读完。读这种书的过程,是和书中人物共命运的过程,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勾起读者的沉思和嗟叹,

《傅雷家书》便在此列。3年多前,第一次读三联版《傅雷家书》,许多感慨,记住了“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品玩了一番孤独和寂寞的况味。如今,译林版《傅雷家书》更见家的味道,傅雷在家书中对孩子的鞭策和关切,分明是一个舐犊情深的父亲形象。

凭心而论,有这样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童年来说是灾难性的。对于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导致其失去了应有的烂漫的童年。艺术之路是孤独的,需要异禀的天赋和不懈的练习。傅雷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艺术见解投射到傅聪身上,渴望着孩子能在人格和艺术上精进。“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无疑,作为艺术家和作为普通人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活脱脱的完美人格;普通人则不必受这些约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扒灰的扒灰,骂街的骂街,执着于情迷,在生活琐事上拧巴成癖。艺术家是孤独的人,理想的人,敏感的人。由此再来玩味“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可知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赤子以一颗敏感之心,先感受到了孤独,但不沉沦于孤独,赤子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艺术,以此来感知人类最初的情感。由此来看,赤子首先是孤独的,其次是敏感的,然后是艺术的。

《傅雷家书》自1981年初版以来,畅销不衰。傅雷在家书中谈艺术、谈人生、谈修养、谈婚姻,读者倾情于家书中所体现的家教家风和做人的道理,更有甚者照单全收,以此作为育人的信条。从中固然可见傅家门风的深刻和别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傅雷和傅聪。为人父母者至少要有以下三种德性才堪仿照傅雷故事。

一是博学。在艺术、语言、时政上都能作一番深入的阐释,能和孩子成为讨论艺术的对手。(朱梅馥亦可阅读英文信件,甚至家书中提到祖姑母都能读英文信,由此可见傅雷家学)。二是敏感。“我们并未离乡背井,生活也稳定,比绝大多数人都过得好;无奈人总是思想太多,不免常受空虚感的侵袭。”(1964.4.24)敏感于艺术,敏感于为人,敏感于处世,敏感于空虚感的侵袭,敏感于家用拮据时向儿子张口,甚至敏感于猫的冻死,非得有一颗敏感的心,才能感受到这片赤诚。三是坦诚。“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后和你妈妈已经订婚,但出国四年中间,对她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变,动摇得很厉害。”(1954.3.24)坦诚少不更事的情感波动,成长经历造成的性格缺憾,时代背景造成的虚无幻灭。兼具这三种德性,非得有一番努力的作为不可,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该做多么充足的准备,该是一件多么审慎的事。

傅雷在家信中少有提及家庭琐事(由母亲朱梅馥负责),但1957年傅雷露出少有的可爱之处。“上海这个冬天特别冷,阴历新年又下了大雪,几天不融。我们的猫冻死了,因为没有给它预备一个暖和的窠。它平时特别亲近人,死了叫人痛惜,半个月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起,可怜的小动物,被我们粗心大意,送了命。”(1957.2.24)如果没有傅雷的博学、敏感和坦诚,至少也该有此般的性情。

如今读《傅雷家书》,读者可领略家书蕴含的厚重和温暖,但毕竟是隔岸观火。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含恨弃世,赤子离开了,谁能体会到傅聪及傅敏重读家书时的怆然。就像颐和园中的大戏台,舞台上表演着粉墨人生,场下观众连声叫好,然而戏剧终有散场的时候,戏子们卸去浓妆,观众们收拾情感,然后彼此都去过真实的生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