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_静悄悄的革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静悄悄的革命 > 静悄悄的革命
葉雯轁 静悄悄的革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05 10:05:46

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作为享誉日本甚至国际的知名的教育家著作颇丰。《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结合作者自己学校参观、调查等亲身体验和实际的学校改革例子,对以往学术界十分推崇的“主体性神话”提出质疑,并提出构建“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校内教研,设计综合学习课程,达到静悄悄而又缓和有力的学校改革目的。

一、革命主体——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强调一种从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根深于下层的民主主义,要求打破以往的虚假主体性,构建学习共同体。由学习共同体组成的革命队伍,教师之间合作,家长和社区提供协作,学生之间互助,角色不在拘泥于单一的个体,各单位分别扮演好各自角色并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关系。在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单位间协同反思围绕学生而进行的革命支持每一个学生多元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是孵化家长望女成龙望女成凤愿景的革命,是推动社区和谐互动与发展进步的革命。
革命中心主体是学生,其他主体都是为之而服务。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长是对主体性的被动补充。佐藤学主张建立一个“润泽的教室”,让所有学生更多的学会倾听。学校的学习,是在教师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一味强求学生们虚假的主体性,是要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到达一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的作用,既有“量体裁衣”也要形成“交响乐团式”的教学。现在教室里的风景常常是一片热闹非凡,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自我表现积极,一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而没有真正的学会倾听、理解、欣赏他人。另一部分被争夺发言权的学生既没有把握好表达机会同时在闹哄哄的场面下也没有很好的接受到信息启发。表达的前提是首先学会倾听。构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舞台既要促发一定的头脑风暴刺激,也要有学会认真反思的倾听接纳。
革命扳机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教师里的主导角色,联系学生、家长、社区等单位的枢纽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要求摒弃以往病态的教师文化。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跟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竞争关系。当然现实中除了敌对,更普遍的是一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人家瓦上霜。有的教师自己不思进取,也不关心同事成长,听评课隔靴搔痒的提点意见,没有给出真诚有力的帮助。更恶劣的一种类型是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且专挑别人课堂的毛病却不给出尝试性的改进建议,指责别人却不反思自己的扭曲心灵。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身份要摆正,有终身学习,虚心向他人学习并有互助、合作学习的态度。
革命支持主体是家长和社区。作为外部支持系统的家长和社区群体也应该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共同发展。家庭是每一个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的避风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家长也不能只注意自己的子女,这是对儿童教育私事化的家长关念。事关每一个家庭的教育大业上,家长们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支持,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便撒手不管。每一个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适当配合学校的教育动作,同时也可以参与教育活动评价改进中,对学校、教师提出意见。教育合力是学校、家长、社区拧成一股绳,把教育力量不间断,持续有效的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变革对象——教学和课程
改变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学校变革的初衷。作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佐藤学先生参观、调查过许多学校,接触过许多一线学校教师、领导,并了解研究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政策。在面对学校变革时,许多教育研究者往往无力提供切实有效建议,发表一些见解的时候又被认为是局外人而诟病,或是纯粹的为体现自身学者生存价值而纸上谈兵建构理论。
二、在教学上,佐藤学提出通过校内教研来提升教育质量。首先,建立常规体制。教师之间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精简学校机构,简化组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层出不穷的多余会议上,重效率,紧抓教学与研讨。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进行公开授课,建立校内教研体制。第二,由内开始进行研讨。以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确立观摩学习的礼貌规范,注重研讨科学性与有效性,切实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向外开放,寻找支持。引入校外人士参与,校外教师也可以观看、评价,家长、社区群体参与进来。家长可以作为小组学习讲师,代课教师,一起听课等多种方式参与进来。在安全教育、环境卫生等主题学习中,可以邀请消防员、清洁阿姨等多种社会角色进入课堂。
设计课程是另一个学校变革的目标与途径。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不是绝对对立的,综合学习也不是“学科”的综合与横跨,这只是两种把学习组成不同单元的学习模式。综合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以“主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综合学习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福利教育。在内容上,综合学习课程也是十分贴合我们常说的公民教育。在固定新了授课形式和课程设置后不是结束,反而是新一轮的开始。课程设计对教师的“学习”素质和文化也提出了新要求。

三、改革基调——平缓有力
    学校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学校开展常规有效的教育活动时,总会有不愿参与公开课的教育,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再者就是要有方法的充实教研活动,为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提供环境,并进一步促发教师之间的反思、创造活动。教师作为一个重要角色,把学习共同体中个单位串联起来,对解蔽各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协同作用有着关键作用。“开放式学校”“润泽的教室”对家长和社区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参与学习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如何进一步推进这种相互探究、创造、表现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时间慢慢摸索。从沉默到倾听再到对话,不是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高举革命大旗,而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悄悄渗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