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_大学之理念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大学之理念 > 大学
红派壹號 大学之理念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05 16:09:41

大学

大二时记的笔记,大四翻出来再看一遍,作者的遣词造句看起来就有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息啊。很喜欢。

1、大学
"在第一義及最後義上,大學應該是一研究學問、追探真理的地方。但我同意耶士培的說法,大學在研究與教學之外,尚應有「創造性的文化生活」。實際上,第一流的大學,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大學,無不有意無意地都在培育一種文化生活。牛津、劍橋固以此聞名於世,即使哈佛、耶魯、海德堡、東京帝大,以及過去的北大等,亦無不在知性生活之外,尚有其豐富的文化的生活。文化生活常決定大學的風格,常影響學生的氣質品性。文化生活簡單的說就是生活的有文化。我這裡所用「文化」一詞非文化人類學所指的文化,而是指一種有文學氣質、有人生情調、有生命意義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文化生活裡,華貴而不可有銅錢臭,儉樸清素而不可「辣撻」無理數。紐曼也許是對的,「大學不是詩人的生地」,但一間大學如果不能激起年輕人一些詩心的回蕩,一些對人類問題的思索,那麼這間大學之缺少感染力是無可置疑的。”
——《一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我觉得是广工大作为一所工科学校所最缺乏的。钢管、水泥、矩形的教学楼、宿舍楼,单调、整齐划一,和厂房何其相似。学院教授也曾坦言:“清华、北大、中大的学生是熏陶出来的;我们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但究其根本,广工的问题还是在研发,研发不够的大学没有底气。也许本来广工的定位就是培养“使用机械的人材“。)


2、德育
“大學生不是中學生,大學對他(她)不再、也不應提供褓姆式的照顧,他應該也必然會自我尋求生命之意義和人生之目標。在最後的意義上說,人之成長(包括自我形象與自我認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人是不能永遠沒有孤獨的時刻的,人需要孤獨以創造思想,以體認人生,但人之為人,人之成長需要靠頭腦與頭腦,心靈與心靈之相遇和對話。一個書院之可貴就在於許多頭腦,許多心靈可以不時的相遇和對話。就在這種不經心的,習以為常的師生之接觸下,假如年輕人能夠對偉大的重要的價值有所體悟,有所執著,那麼他(她)的優異的品性就在不知不覺間發展出來了。我十分欣賞懷海德 ( A. Whitehead ) 所說:「除開對偉大的事物有自自然然的洞察力 (habitual vision of greatness) 之外,道德教育是無可能的」一句話。這也可以說唯能見乎大,立乎大,然後才能有狂有狷,才能有格調 ( style, 懷海德所用字) ,也才不會沉耽於追逐短暫與微細的事物。書院的理念,誠如邱白勒 ( E. Trueblood ) 所說,是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可以獲得整個生命的最大可能的快速成長的情境」。”
——《一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s13毛邓三、马克思、思修和中国近代史。同样是德育,只是言传者众,身教者寡。种种励志的,煽情的,我们被灌输的还少吗?



3、大学生
“洛克菲勒主席诺尔士(John Knowles)以为今日的“知识人”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
——《四 怎样才算是一个知识人》

“当一个青年进入大学后,他被赋予一种责任,就是他在作大学生的阶段里,应该以充实学问为主职;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师里,跟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海中作创造性的航程。在学术的探索中,“知识的诚笃”(intellectual integrity)是特别重要的德性(德人Max Weber对此尤三致意也),“知识的诚笃”是指对知识追求之真诚不欺。”
——《十一 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观》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