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_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东篱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27 15:12:33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新学期开学前的全乡教师集中学习,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导处安排工作,我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给所有老师读了一篇文章——吴非的《让学校静下来,静下来》(《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3日)。我知道,按照“惯例”得总结上学期的成败得失提出下学期的宏伟蓝图;我也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可能会刺激到一部分人;但我更知道,教室里坐着的每一个孩子,他们的童年光阴都极其有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还能够平静地走进教室平常地上课的老师。

开学后,学校决定要给每位老师送几本书阅读,安排我挑选书,在可供选择的书目里,我第一时间确定了这本书。我知道,对于学校安排的类似工作,多数老师其实都已经完全当做一种负担;我也知道,对于整整一个星期都待在学校里的山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而言,他们每天从起床到睡觉眼里几乎完全都是学生;但我更知道,繁重的工作可以慢慢来,遥远的长路可以慢慢走,但在行走途中失去自我才是最可怕的——尤其,山区的学校,每一年都有刚刚走上讲台、开始自己教育生涯的新手。

吴非的书,其实挺“危险”的,在享受他的文字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我们很容易就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一切“另眼相看”,成为“愤青”。
——但,即使是“愤青”,也总比行尸走肉要好。
——因为,至少还有思想,自己的思想。

正如吴非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里所说的一样:“教师首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去唤醒别人,才能有面对生命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发生”。

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吴非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很绝妙的比喻:家和宾馆。

正常的课堂应该是像家一样的,可能简简单单,可能一成不变,可能毫无“特色”。在这里,师生之间如同家人一样正常的交流、影响。上课的老师,眼里关注的,是下面坐着的属于自己的那班孩子,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应该是为孩子们而发生的,而不是教室后面的打着各种检查、评比、研讨等旗号的专家、领导;他心里所想的,应该是这节课里自己孩子们的心情与状态,而不是这节课的目标是不是清晰了环节是不是完整了效果是不是明显了理论是不是达成了专家领导是不是满意了。

而“宾馆”一样的课堂我们却似乎很熟悉。标新立异的“模式”,花样百出的“环节”、异彩纷呈的“抖包袱”……一节课结束了,我们会异常惊奇于教师如此独特的思路如此巧妙的设计如此投入的感情,甚至会如吴非老师所描述的那样感慨这节课竟是如此“惊人的完美”!但我们惊喜、激动、敬佩之余,往往都忘了思考——这一节课结束后,走出课堂的孩子们,他们是怎样想的?课堂上的他们,是真实的他们吗?

关于“评课”、关于“磨课”、关于“推门听课”、关于“特色”……在这本书里,吴非老师都有许多精彩的见解,这些言辞,异常犀利,会戳穿很多东西、会戳痛很多人。
——但,会痛,有时候其实是件好事。

最后,还是留下吴非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追问吧:
学校为何始终静不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管理者热衷制造“特色”,编出各种排比句顺口溜?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热衷于上表演课,追逐“赛课”?中小学为什么有那么多“课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检查评比?为什么许多学校特别重视“与媒体搞好关系”?能不能不去打扰学校?学校能不能不自我折腾?

我们或许都无力改变什么,但总能、不做些什么。
(2016.6.19)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