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选择,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_哈佛琐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哈佛琐记 > 如果有机会选择,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
Picaso 哈佛琐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08 13:01:40

如果有机会选择,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

 刚看到《上学记》出版消息的时候,很不以为然,因为借着所谓的出名而赚取商业收益的方式在这个社会已经比比皆是。虽前有对于西南联大的无上崇敬和向往,但还是没有对这本书有太大的兴趣,不过最后由于无聊,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图书馆借阅了。结果我却完全被吸引住了,结果我却完全沉浸其中了,尤其是其中的那些求学逸事对仍在校园的我来说,可谓是经历相似。但是其中的那些现在大学所缺乏的人文气质和精神追求更让我沉浸其中,尤其是作者文靖最后的一篇《把名字写在水上》的文章更是让我共鸣颇深,在精神上似乎突破了一层障碍,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另一本让我有这种感觉的类似的书就是《哈佛琐记》。挚友推荐之书,在实习余暇时间三天完成,某些时候更是沉迷其中忘我其中。如果有机会选择,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

    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a VERITAS.
    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
    
    哈佛的校训,我在一张废掉的颁发签证文件的背面默写了数十遍,拉丁文一点不通,但是却想通过默写记忆在脑子里,更是记忆在思想里、心灵里。

    作者吴咏慧本名黄进兴,吴咏慧实则为其夫人之名。在作品最后由著名哲学史家翟志成撰写的《这样的吴咏慧》中,我们可以了解出一个真正的吴咏慧,当然更是一个真正的黄进兴。在文章中,吴咏慧被形容为每天只知道读书的一个“书虫”,但是对他来说,“哈佛之于吴咏慧,是香客心中的圣庙,也是情圣眼中的爱侣,既庄严肃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又轻颦浅笑、宜嗔宜喜,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勾魂夺魄。”
     
    当翟志成见到吴咏慧本人的时候,才发现“谈风花雪月的吴咏慧,比谈哲理逻辑的吴咏慧,不知有趣和可爱了多少倍。”本人是极为有趣的学者,然后用一种琐记的形式去讲述对于哈佛诚挚的“情人之爱”,让人真正体味到了哈佛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十年前,怀着前往西方取经的宏愿,远渡重洋,到哈佛进修。其时名师云集,诸如哲学的罗尔斯、心理学的科尔伯格、社会学的贝尔、思想史的史华慈,百家齐鸣,交织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身临其境,聆听人间知识的曲目,何其幸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逐一陨落,哈佛也迈入一个“无大师的时代”。但这种自由、多元、独立的学术精神,却深植我心,且影响了日后自己治学的趋向,而受用无穷。诚如詹姆斯所言,哈佛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的哈佛人无需魂牵梦萦,而是勇往直前,开疆辟土,追寻美丽的新世界。”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一个奥秘的精神泉源,不断地支持他在现实世界里过活,尤其在俗事纷扰之际,还能回到自己心灵的世界滋养休息,以便重新出发。 ”

    读过大学,修过两年的研究生,但却从来没有寻找到这种思想和精神的支持,一直看重是生存,一种追求的是工作,当最后真正如愿以偿,开始做自己梦想的事业和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内心仍然没有什么精神上的源泉和滋养,没有什么精神上的追求和支持。我仍然会迷失,仍然仅靠欲望和本能去生活,仍然没有养成真正的一种人文心态和素养。于是,我是那么地期待哈佛,那么地期待那样一种真正的大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独立和追求,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支持一生不断前进的力量。

    读大学的时候,遇到那种敬业奉献的老师,遇到那种可以介绍很多新知的老师,就有很大的满足感。因为有太多的太多的老师被其他事务所牵绊,不仅没有谆谆教诲和思想启迪,甚至基本的讲课都是那么按部就班的,一份PPT可能会连续使用很多级同学。那些东西真的数不胜数,我们的大学已经到了“非大学”的地步。

    所以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获得一生前进的思想动力和源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如果有机会选择,我宁愿做哈佛的“书虫””的回应

Crazyfool 2011-04-09 23:35:26

同样地向往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