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山姆老师的课堂上讲解的是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但山姆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只管下笔就对了”却让我想起FACEBOOK的工程师们遵循的程序设计理念“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显然两者的意念不谋而合。
教小孩子们学习写作,需要耐心与技巧。从无到有的发现,从空白到丰富的感知,学习写作,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存在。山姆老师明白,孩子们不是不会写,而只是欠缺一点勇气和信心。于是他的写作作业,常常独辟蹊径,显得有点另类:第一堂课,写一个原创的故事,什么题材都可以;第二堂课,写写真实的自己,别人眼里的外在的我和那个只有自我觉察的内心的我。这种方法降低了门槛,打破了那些面对“写作”两字便头皮发麻的窘境:什么都可以,下笔就对了;怎么写都可以,只要自己开心乐意就行-----在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与积极性之后,玩一般的参与又怎么会收获不到可观的结果呢?
初次面对,无从下手,那就放下一切担忧,写就行了,别管写什么和怎么写。因为“熟读诗书三百篇,不会做来也会吟”,因为“量变引起质变”。现在会与不会,不是问题,只要你相信你有一天会,就行了。现在写得好与不好,也不是问题,因为慢慢写来,你会越写越好。给孩子信心,放孩子们自由,不是应试之作,不是应付之作,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一切有感而发,一切顺其自然,这才是真正的写作课。
山姆老师很有办法,带着一群个性各异的孩子们走入了神奇的写作世界,他教他们如何写诗,启发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诗心----从小读诗,-从小学会写自己心灵的诗,这在我们的教育里又是多少欠缺啊!看着书中那些孩子们诗意盎然的句子,真是让人感叹:都说要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其实孩子们本身就有无穷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不是被填鸭式教育埋没泯灭的啊。
山姆老师记录了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三年中这批孩子们的故事,也记录下自己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采取的不同教法。三年级时用了盒子计划法,带孩子们去博物院看盒子展,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盒子;四年级是小岛计划,山姆老师发给孩子们彩纸,让他们躺在上面摆出各种岛屿的形状,亲身参与,团结合作,共同书写小岛的故事;到了五年级,则是大树计划,每人认养一棵树,关心树的成长,与树对话,并持续照顾树的需要。
山姆老师这三年不同的教法,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受益一生的人生教诲,关注自我,关爱友邻,尊重生命。而真的写作一定是在学习写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