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分享知识,交流协作_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 【笔记】分享知识,交流协作
伊卡洛斯 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0-09 12:10:13

【笔记】分享知识,交流协作

0p 学习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的“历史性产物”,同样也是“文化性产物”,反映社会历史、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11p 升学咨询专业学院是政府在实施从根本上消除私人教育制度之后开始出现的—政府为了消除私人教育而实施的制度,却导致了另一种私人教育市场的出现。
12p 过于关注不足而不是优点的心理导致更加依赖私人教育,以及对只会增加不安和混乱的公共教育产生失望感。
48p 日本人“有钱无罪,无钱有罪”的思想根深蒂固。
72p 在美国,无论是教育热情还是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都呈现两个极端。而美国由于名牌大学多和优势学科分散的特点,以及美国人对学校品牌重视大于科系,导致升学不会很激烈。
76p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人类对贿赂都没有多大抵抗力。
79p 东方人往往不是为个人,而是为集体而学习的。与独立性相比,他们更重视学习的连贯性,也一直都在为摆脱贫困、提高身份而努力。
89p 西方文化圈的人主要观察醒目的信息;而东方文化圈的人则倾向于全面观察事物,就连环境当中并不重要的信息也会仔细观察。
92p 在学习成绩方面,动机比智商的作用更大。动机强烈的学生更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他们的计划性更强,能够更坚强地面对挫折、更成熟地承受压力。
98p 在西方人看来,智慧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与接受教育的人的资质有关。因此西方考试更重视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努力程度。而东方考试是基于“信息”而设计的,这样的考试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努力学习相关内容。
99p 东方社会(水稻文化)里,人们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西方社会(小麦文化)重视的并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你又具备哪一方面的能力。智慧上的成就并不在于努力或者意志力,而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和能力。
103p 努力不意味着可以做好一切事情,但努力在竞争中对能否胜出则起到很大的作用。
121p 东方人对于他人的眼光或者评价较为敏感,也执着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地位是否在标准之上,学习不是探索真理,而是保障手段。西方人更重视学问本身,能够享受其中的快乐,认为学习是有兴趣和潜力的人才会做的。
139p 学习是反映犹太人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的精神资产。
148p 犹太人自己对于那种突显自己的事情极度反感,那是因为犹太人害怕这些原本值得骄傲的优点哪一天会变成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
155p 犹太人通过学习而非祈祷去了解他们的神明,为此而付出很多努力。
167p 犹太人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没有不动产,所以他们的教育强调全球视野。犹太人认为自己活跃的舞台不是国家而应该是世界,这让他们在这个当今国界日渐模糊的时代里,获得撼动整个世界的力量。
167p 犹太人认为只有教育才是能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唯一战略,注重与其他民族的竞争,而非井底之蛙的屠戮。实力比证书更重要,关注增长智慧和创意教育,学习形式多样化,而不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
168p 在犹太人眼里,学习是生存战略,所以教育没有垄断,整个犹太社会对教育要提供无差别服务,即使是孤儿和贫困,也有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
171p 犹太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把学习看作自己的个人专属成就,而是作为一种家族期待;但犹太人不会像东方人那样以家庭的名义强迫子女学习,而是诱导孩子进行自发性学习。犹太人不但鼓励孩子学习,自己更是怀着学习的热情—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179p 犹太人为了守护安息日而不断努力,他们的家庭文化也得到了深化,也得以维持高涨的教育热情。
183p 当今时代正是一个重视创意的信息社会,那些仅仅为了提高成绩而注重教育的国家的竞争力,就要比注重创意性教育的国家差很多。
185p 犹太人虽然不会对子女的行为过多地干预,却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然后诱导孩子接受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犹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主体人格,同时又掺杂着“有权威”(authoritative)而非“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的教育方式。
195p 犹太教育核心是“通过提问进行讨论与辩论”—只有不断地追问,并展开激烈的讨论,才能够学到真东西。
198p 犹太教: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想象力与探究之心都来自疑问,这就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源。绝对不要无条件地接受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东西。只有自己直接进行探究,不停地问为什么,自己直接与问题进行碰撞,最后才能够有所收获。
202p 同样的内容,一个人集中精神安静学习比犹太神学院里吵吵闹闹的学习要花费少的多的时间,但是,通过讨论提出各种问题并进行讨论,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思想的发展,使灵感不断涌现。
214p 源于宗教的背诵、默记的学习方式,发掘着印度人的潜力,并通过“以主观题考试为中心的印度考试系统”而得到强化—更好地理解、更准确地背诵。
224p 日本人十分担心自己低于标准而被淘汰,于是“追求标准的学习”诞生,并产生了特别的笔记文化,它也因为日本的“执着文化”而深化为“狂热迷”(mania”和“御宅族”(otaku)。这种执着文化(匠人精神)所表达的,是不管职业高低贵贱,只要是在一个领域登上了最高峰,就会受到尊敬。
227p 日本笔记文化带来的副作用是,让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方式,从而抑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233p 法国:哲学并不是局限在自己想法中的一门学问,而是要求我们超越自己的想法。哲学能够让我们的思考向前发展,所以论证比结果更重要。“你为什么会那么想”比“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更重要。
237p 哲学是法国学习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和知性的基础,还是文化与艺术之根。因此,法国的学习,就是通过思想的交流使思想得到发展。
241p 沙龙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地对话与讨论才能够获得真理。
245p 东方:背诵、妥协、效率高但缺乏创意和想象;西方:提问、论争、记得牢但难以立竿见影。
252p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知识存在于世界之中,因此专注于背诵(记忆/观察),真理要通过净化心灵来求诸内心(觉醒/领悟);古希腊则相信知识存在于自己心中,因此要通过提问(战斗/辩论)把它们找出来,真理要通过讨论(批判/思辨)才能获得。
264p 对于西方人而言,思考就是语言;对于东方人来说,语言阻碍思考。
273p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什么东西”,而是“分享各自的知识”,是“交流与协作”,是“思考、讨论、提问与分析”。
280p 大学的语源是“universitas”,表示“学习与传授知识的人的聚会”。
292p 知识只有表达出来才是属于自己的。虽然会有人仅靠自己就能够想出新颖独特的主意,但大部分人都是在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时有所推进的。
297p 一个人呆在安静的空间集中精力学习会更有效率,副作用就是难以扩大思考的范围,更不会有怀抱梦想的可能。一个人脑海中聚集的个人知识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但是很多人的大脑中产生的思考、思想会随着不断地分享而获得高度发展。
301p 学习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笔记】分享知识,交流协作”的回应

伊卡洛斯 2015-02-12 16:05:52

你说的那本书是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吧
1W小时那个被人用滥也用坏了
1W小时本质上没有错,造成误解有两点:一个是的是对时间的理解,时间不是流逝,而是能带来改变,另一个是这个1W小时的前提,也就是文中的小麦文化

我想提醒你的是,科学的学习1W小时很适用,但是这个世界要学习的不是只有科学

fateV 2015-02-12 14:39:33

“1W小时的科学练习 就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这个理论就是西方提出来来的吧
依据似乎是《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所以我感觉这段话是错的
感觉您学识渊博 我好奇问的……多向大牛提问能提升我智力……

伊卡洛斯 2015-02-12 14:24:32

首先,能力要看哪种能力,柏拉图那时候就把能力分成三类:理论、工匠和天赋,显然第三类就没办法培养——天赋只能发现,不能培养

其次,这本书的作者是KBS电视台邀请的四位名校学生做的调查访谈,你觉得错了,可以去给他们写信,给我说没用啊
就我观点,我不知道这句话错在哪里,能告诉我么?

fateV 2015-02-12 13:39:06

能力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吗 异类什么的 看的好多书好像都认同这个观点

99p 东方社会(水稻文化)里,人们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西方社会(小麦文化)重视的并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你又具备哪一方面的能力。智慧上的成就并不在于努力或者意志力,而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和能力。

这个是不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