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回事》——书摘_学习这回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学习这回事 > 《学习这回事》——书摘
学习这回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2-15 19:12:06

《学习这回事》——书摘

勤奋,但不求甚解;持久,但不用大脑。

所有的学习不外乎是一场与学习障碍的竞赛。问题不在于我们最好如何学习,而是我们如何能够最有效、又最节省时间地阻止令人讨厌的忘记。

桑代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练习是不可能造就成功的,光是不断地重复是没有办法增加学习成效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第一个定律“练习律”,他修正这个定律,并且创造出第二个补强的定理,他称之为“效果律”:审视一个行动对整个组织结构的效果、作用与反作用,再决定是增强还是减弱这个行为。

只有在“奖赏”或是“惩罚”紧接在反应之后马上发生,甚至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而不是在几个钟头或是几天、几个星期之后发生,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才能长久维持。

斯金纳相信,人类的学习情况也是类似的。首先必须发生一个自发的、有效的、混乱的行为,然后通过奖励强化这个行为;或是因为没有奖励,这个行为便渐渐地消失掉了。

每一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精神层面上产生“正面效应”,即使是丑陋的现实拒绝给他任何“操作性的强化”,他也可以从自己对未来的想像上产生“正面效应”。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能力相当稀有,它比其他任何一种能力更容易受到打击,它是复杂的学习过程下的产物。谁拥有这种能力,就应该好好地珍惜它。拥有了这种能力的学生不需要任何建议与指导告诉他如何成为一名好学生,因为他已经是一名好学生了。对未来远程目标的希望促使他不断前进,而且这个驱使他的动力通常是永久性的。但其他的人,而且是绝大多数的人,则需要比较快速的、有效跟随他们行为而来的“效应”与“强化作用”。

对于成功的追求、自我认同的希望,以及克服困难后获得的喜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是不证自明的。


学习必须通过许多快速的成功来奖励自己。学习必须在每一个短暂、紧凑的间隔后,不断地通过成功来奖励自己,惟有如此,学习才会有乐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人产生一些神秘的学习动力、对事物的兴趣、对学习的热忱、对工作的狂热。而这又可以产生更多的东西,例如才能、天赋,甚至还可以造就一名天才。

学习时间单位和学习的时间必须循序渐进地延长。

就像是学习某种知识或者是外语一样,对事物的兴趣、对工作的喜悦也是可以学习的。就如同学习努力和耐力一样,连态度和情绪也是可以学习的。在每一次学习成功之后都会赞美自己的人,他一定会有非常棒的感觉,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珍贵的举动,充满自信,并且以自己为荣。

如果能够把要学习的东西和已知道或已学习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性,就可以学习得更轻松、更快速。


在学习背诵电话号码或困难度相同的内容时,学生也采取类似的学习方法(外交官的诀窍)。也就是把大量的学习资料,尽可能地分拆成一个个小单位,然后再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慢慢消化。通过记忆单人纸牌游戏,我们当然不是只能背记电话号码,而是对于各种特别难记忆的资料也有效果——像历史资料、化学和数学公式,以及其他许多东西。记忆单人纸牌游戏不外乎是把学习卡切割成极小单位,并将它们做另外的空间排列。

理解、复习和记忆的基本原则都是相同的,根据这些原则建立了我们的学习卡——这些原则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复习,但必要的复习则不应受到干扰,让复习继续下去。

学习心理学上的有意义和无意义,以及背记容易或是困难,这之间的差别不一定是(有时根本不是)因为学习材料有逻辑或为事实。对于学习来说,是否已经对这些资料有所认识或已经学过,又或者对这些资料的认识程度或学习程度如何,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熟悉的事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容易背记;反之,完全不认识的东西都是“无意义的”。

认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简单的,但只有通过多次的复习后,才可以将困难的信息重述(学习的第二阶段)出来。(细节记忆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

现在要改变的不只是学习过程中能记住多少信息的组成要素,而是连脑中储存记忆的方式也要有所改变。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忆储存形式:瞬间记忆、短期记忆以及长期记忆三种。

若不想将全新的陌生信息忘掉,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内复习这些信息。

信息和学习材料从短期记忆进入到长期记忆的过程中,所要做的事情不会仅限于上述所提到的(马上复习很多遍,并默背下来)。如同巴德利所证明的,信息本身也必须同时改变它的形态。必须从字母或数字换成文字、概念、含义。只有这样它们才可以在记忆中保存更久。然而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概念”,不同于书本中单调的定义和描述,可以让新的信息长时间储存在我们记忆中的黏合剂,就是我们本身赋予这些新信息的“意义”。

当我们习惯于第一眼看见新信息并在默念的初期赋予它们个人化的解释时,“大脑牢记要领”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这就使得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先学,后思

人类的记忆不是一把硬币就能装满了的存钱罐。它比较像是银行账户,每一年都会产生的利息。太多钱是一种负担吗?知识的拥有是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支撑。而且有了学习教材的辅导,学习能力会呈等比级数增加。只有在学习者什么都不知道或知道的太少的情况下,才会加重学习者的负担。

对于人类和动物而言,静态学习效果不彰。最重要的大脑牢记要领,是让这些死板而缺乏刺激性的书写资料,通过我们自己的活动,转换成新的动作及心理学上的新刺激。

若人们可以立刻将新的单词,像回音般在脑中回绕(默念),这是最好的牢记方式。


在此还有更快速的大脑牢记要领:如果可以,请你先记住信息中较难的部分,然后是较简单的部分。

速记不只是让手指灵活,它还可以锻炼心智,让想法变得简洁、紧凑而且更有效益。这有助于合理化说明大脑的运作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方面。称呼人类为“缩写动物”可能更适合一些。人类是唯一可以立即将他们所碰到的所有事物用一个缩写来表达的生物。语言不仅仅有告知、表达的用途,至少还有学习和记忆的功能。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很难想像记忆和思考会如何运作。数学的公式语言不外乎是一种尽可能精确的缩写系统。若尝试要用数学运算来取代某些辅以文字说明的线条,这是行不通的。人们从真实事物中的缩写中的缩写中的缩写中学习。

如果一条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存留得够久,最终会进入到长期记忆中。正确的编码是我们将事物长久保留在记忆中的先决条件。写下记忆中的事实时,必须懂得应用缩写,不知如何善用这些缩写的人会背称为“健忘”,甚至是“笨蛋”。事实上,他就像一个没有学好简易符号的差劲速记员。

语言和文字是最古老且广泛的缩写系统,人们可利用它记录信息并储存在记忆中。因此,简单来说:一个人懂得地语言和词汇越多,他的记忆力就越好也越精准。可惜,人们常将它们的因果关系错置。

刻板的惯用语则弱化了语言的丰富性与变化性,但却为一般大众所容忍。学习外语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学习更多的母语。

作家和我们一般人的差别只在于,作者对于他的想像和感觉拥有较多的文字样板。学习作家丰富的辞藻和学习其他学科并无二致。不过,作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可能是我们无法学到的,但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桑代克认为,尽可能了解一个问题的各个相关细节,顿悟也就随之出现。所以一个人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必须尽可能学会它的单词和惯用语,学习者自然而言地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这个语言的语法规则。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自己的“领悟力”和“智力”特别自负的学生,往往无法成功解答作业上的问题。基本上,这要归罪于这些学生轻浮的自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快理解第一个解答范例,还有解答本身,所以在此要求他们谨记这些解决方式时,有损他们的尊严。也因为他们轻视复习,所以忘得也快,以至于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学过的这些东西应用并“改写”在其他作业上。即使知识学得很熟练的学生,也应该尽可能将许多解答方式写入他的学习卡中。

如果某人能成功地将一种知识中最重要的问题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理解它们;能简短到可以写在学习卡上;而且可以从多方面去解释、从很多不同的思考路径去理解,那么他的价值将远超过他那多数昂贵的同行。

只需记住重要的陈述——何谓重要的陈述?如果我们为了实用的目的而学习,那么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但如果我们是因为考试才学习,那只有可以解决考试问题的信息才是重要的。

用铅笔将一些文字划线:我们只将那些在概念上最能精确、最能具体说明个别论述的文字画线,总而言之,不精确的文字不要画线。在学习卡的正面,我们需要保有所询问之事的线索。这些线索最好是通过一般性、不具特定意义的文字来传达,而这些文字恰是不用画线的地方,毕竟这是发问的特性,即提出一般性问题来获得具体信心。如果把一般性的叙述连同具体叙述都画线,这样我们就会重蹈覆辙,犯下学习卡原来要避免的错误:重新熟记整篇文章,而无法专注于最重要的事物上。每张卡片上“未知数”要尽可能少,也就是留有空格的问题。当一张纸上的“未知数”超过5个时,会阻碍学习进度。最好标明出处和页数。

想将整本教科书学会,如同要把一门外语掌握好,需要花很多精神和功夫。

假设有位学生打算用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准备考试。如果他现在为了考试而去买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实际上无济于事。而一份完整的轻薄的课程讲义,大约70页就足够了。首先,先将整份讲义浏览一遍,只把最重要的信息写在学习卡上,而且每页只记下一笔信息就好。他必须做些许努力,第一天就将这70笔信息牢记。然后立即开始,恪守我们在“记忆单人纸牌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不断反复背诵这些学习卡。假若他用这种方式每天背诵3小时,就足够了。接下来,他可以运用剩余的时间,继续从课程的70页讲义中,找出有知识价值的信息,然后同样将这些信息不断地列入到他的学习卡规划中。从这样的紧张学习中,无法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也不会在记忆中停留太久;但足以应付考试所需。

光有“聪明才智”不足以解决问题,还必须具有大量的知识。最优秀与最聪明的解题者就是知道最多的那个人。

智力衰退的原因不是年纪,而是完全要归咎于大脑缺乏练习与懒惰。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