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的市场经济——《希望的敌人》读后_希望的敌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希望的敌人 > 学术圈的市场经济——《希望的敌人》读后
苦茶 希望的敌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0-15 21:10:11

学术圈的市场经济——《希望的敌人》读后

     近些年,我们与世界接轨,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就连学术圈也要与世界接轨,于是乎出现了张维迎版的北大改革计划,据说要想在北大获得一个职位,至少要有获得欧美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不仅如此,据说连学术制度也在迅速向美国看齐,比如我们所周知的“不发表即淘汰”,迅速在国内流行开来,于是乎国朝上上下下忙着抄论文、争课题。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小册子将美国这个学术工厂揭了底朝天——他这部小册子的副标题叫做《不发表则灭亡如何导致了学术的衰落》。这个标题非常耸人听闻,但没有听说美国学术完蛋了啊,我隔壁的某某同志还想到美国留学呢。但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大编辑应该不会信口雌黄,毕竟在国朝大学出版社在大量排印垃圾读物的时候,哈佛大学出版社早已经是享誉全球了。只是不知道,沃特斯在这部小册子中,给我们带来了美国学术界的那些轶闻。
      在198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543本新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802本。到了2000年剑桥升至2376本,牛津升至2250本。所有大学出版社的总出版量在2000年为3100万册。
      我推想,这个数字在经历了新世纪的曙光之后,应该会翻一番。而国朝的出版量,我实在是不敢想象,毕竟在大学扩招,文凭扩招的情况下,每年五万博士,就意味着五万本博士论文,还不要说其他各式各样的课题和论文集。随着而来的是伴随滚滚金钱浪潮的海啸。
       而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要求大学对核武器进行研究,拨了巨款在这个毁灭人类的武器之上。随着战争的结束,政府向大学的拨款并没有结束,而是更加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大学。沃特斯说,来自政府的资助迫使大学为了自己建立了一个日益膨胀的官僚机构,为了应付来自哥哥拨款单位的文件。
      金钱改变了大学自身的面貌,而身在其中的人文学科更加尴尬。美国某大学校长说,他对于人文学没有任何期待,因为他们是没有前途的。而美国的纳税人又是如何看待学校里的那些人文教授的呢?说实在的,他们也同样不喜欢那些供职于各个名牌大学的名流们,那些人文笔晦涩,根本就是垃圾,还不如灭了他们算了。
      对于以上的判断,我想中美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而伴随着经济起舞的步伐,两国的人文教授们疲于发表文章,频繁做学术报告,由此而生产出来的学术产品数量的攀升速度肯定要高于最近不景气的道琼斯指数。人们对于学术创作的热情,正如网络经济的泡沫造就了纳斯达克的繁荣,也同样造就了学术出版市场的繁荣。但是,泡沫经济从来不会持久。
      这个制度已经濒临崩溃了,据统计美国2002年版《学术图书馆调查》的统计,图书馆订购的印刷品从2000年至2001年下降了6%,在2002年又下降了大约8%,具体到学术专著的销售趋势,数据就更加不容乐观了。仅到2002年6月图书馆订购的大学出版社书目实际上就下降了12%以上,而精装书更是下降了20%。换句话说,也许学术出版的末日就在不久将来的某一天。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学术圈的市场经济——《希望的敌人》读后”的回应

苦茶 2016-04-04 22:44:30

这本小册子应该是很早之前的,主要是指学术书的出版问题。

chaiweijia 2016-04-04 22:39:54

关于最后一段,图书馆订购印刷品数量下降是否与书籍或者论文电子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