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可以“学着点”_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 > 芬兰教育,可以“学着点”
layer 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1-07 13:01:24

芬兰教育,可以“学着点”

多年前上高三的我,为了能够金榜题名,考上心仪的大学,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宵衣旰食、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书山之中。除了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半的这段被学校制度化了的“学习时间”,有些同学还不忘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深夜挑灯夜战。我想,这样的情景如果被腐国人民看到,他们一定会将其收录在BBC纪录片中,并贴上“21世纪世界最震惊影像”的标签。

这种出现在我们中原小城的奇特景象并非孤例。其实,以运行着同样奋斗模式而广为人知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更能作为代表,展露中国应试教育别具一格的另类风光。

我无意具陈中国应试教育有哪些弊病。相反,我为政府赋予全中国的孩子一条普世的、相对公平的追梦道路而赞赏,但是看了这本《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我想,我们是可以“学着点”,在体制内加入另外一些更好的,且更能顺应人性的教育方法的。

一提到芬兰,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国家往往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被另外几个名词所替代:诺基亚、愤怒的小鸟、Nightwish。而前者更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在通讯行业里称霸30年。这个在中国所有省份中仅比西藏人口多的国家,在世界上能如此瞩目,且教育在国际教育评定中连年第一,不得不让人对其神秘产生兴趣。

这本《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并不是鸡汤流,而是一个中国人在芬兰旅居多年,感同于自己孩子在芬兰受教育的点点滴滴而有感而做,这相对于芬兰人的自说自话更为客观与真实,也更具比较性。

“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兴趣”,这是芬兰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无论孩子聪明与否,喜欢什么,家长都会尊重其选择。在初级教育阶段,芬兰就为孩子制定了选课制度,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比如数学、画画等,而不是像有着名校情结的中国家长送孩子去资优班、读重点大学。所以,有些非常聪明且能轻松应付所有科目的孩子会根据兴趣选择职业学校,而非进入常规大学。不像在中国,“职业学校”本身就代表了“考不上大学才去的地方”、“混混聚集之所”。而在科目选择上,我们根本无可选择,从初中(现在是小学)到博士,英语永远是必修的、甩不掉的科目,这桎梏了一些不擅长语言学习的孩子。有些在生理上更适合艺术创作而非做数学题的孩子往往就是因为“科目的别无选择”而无缘在好的大学深造,葬送了前程。差异不代表优劣,但在我们这里,不行。

“不以科目成绩论优劣”更可在芬兰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体现。在芬兰,学校从来不进行成绩排名,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为“好学生”的标准也并不是考试成绩的优劣,一个学生更不会因为成绩好而一定受到同学的喜欢。有些孩子成绩差,但棒球打得好,同样在学期结束时受到奖励。成绩好的有成绩上的奖励,棒球好的有棒球上的奖励,画画好的有画画上的奖励。“虽然我成绩好,但他网球打得好啊,我比不过他。”当作者因为孩子成绩优秀而试探其优越感时,孩子如是回答。但是在中国,一个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分数不高,则一定会被划入“差生”之列,甚至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

近几年,精英教育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孩子因为成绩好而被奉为“学霸”、“学神”,甚至连“高考状元骑马游街”这样令人捧腹的新闻都登上了报头。更甚者,“只有xxx才能救中国”、“中国要是能多出现像xxx这样的人就好了”等奇葩论调都成了社会认同的普世价值观,真不知道我们的教育之风刮偏了多少?如果一个甚至几个人能改变整个社会,那这个社会恐怕只是由这一个或几个人组成的吧?在芬兰,学校绝对不会因为某个学生聪明、成绩好而捧他,甚至拿着某个“杰出校友”的牌子招摇过市。在推崇“团队协作”的教育体制里,芬兰所创造的环境不仅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且更为顺应人性。不强调个性的芬兰人民相信,社会是大家共同拥有、共同治理、共享权益、共尽义务的,只有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了提升,整个国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当然,作为福利国家,芬兰更有条件去推广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包括音乐、美术、家政、木工等等。反观作为例子的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只有语文、数学两种科目,到了五年级,才有了一个新来的、年轻的语文老师顺带给我们开了音乐这门课程,与其说是音乐课,不如叫“唱歌课”,老师每节课只不过教我们学唱一首歌,然而就这样的福利,也没持续多久,整个学年也就上了几节课。“既不能广博、又不可纵深”这就是中国孩子,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孩子身上展露的现实。因此,当芬兰的孩子在灵活地使用“变拍”、“复合排”,模拟联合国,选择学哪个画派的画作时,我们有的孩子还在跟着父母艰难生活,甚至已经开始承担本不属于他们年纪的生活与社会负担。

写这样的主题与文字,难免透露着批判性。但是,如果别人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又能够做到,那么何不“学着点”呢?更何况是关乎孩子未来与国家前途的教育。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