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去世很久了,看到这样的书,自然而然想到他。
如今我也成了爸爸,所以看到书里的小米,又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
绘本的内容,按照我们大人读文的习惯来看,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个孩子等待爸爸的整个过程。在等待的时间里,要做一些事情,她观察妈妈做寿司,收拾自己的玩具,折纸,画画儿,逗狗狗,和姑姑玩,直到爸爸回来,她扑了上去,爸爸问她我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呢,她想了一圈儿说:我好想念爸爸。
整体的画风很有特点,可爱,温暖。
这个故事为什么很打动我呢?因为这个作者没有忘记做小孩子的感受,我也没有。
很小的时候,一天总是感觉很长很长,可长大后却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随着年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小的时候,如果等待一个人,一天会很漫长的。五六岁的某一天,我爸带我去太原走亲戚,我很粘他,那次他和亲戚有事儿出去,让我在家陪着一个奶奶玩,我老大不愿意。他出去一会儿,我就在亲戚家阳台往外看,老奶奶怕我想爸爸,就给我找吃的和玩的,结果她越给我越急,后来就一直哭。我爸爸回来说我怕生,其实他不知道我不是怕生,只是觉得他不在,我要怎么办才好。那样的时间才几小时,可那样的等待太漫长。
何止是时间,空间感知也发生了变化。我老家窑洞里有一盘土炕。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在上面爬来爬去,和逗我的爸爸推推打打,躲躲闪闪。那时候,我总觉得躲在最里面,他就够不到我了。小学以后,我们搬到了另一个房子里,窑洞就出租给了一个在附近煤矿上班的工人,一个假期,我突然想去看看,就回去了。炕还是那一盘,但我惊奇地发现,原来竟然这么小,印象中是很大的。我直直地爬上去,脚还在炕的边沿外面。我爸爸和我差不多高,可以想到无论我在炕上的什么地方,他在地上都能轻易够到我。但小时候我是觉得他肯定够不到我的。现在想到那么大一个人曾经和我逗着玩,如今已阴阳两相隔,就觉得一阵难过。
这部作品里的象征意象也很棒。那个越来越大的袋子确实像是沉甸甸的思念。小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都装了进去。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我自己也有这么一个扣箱,他是我的藏宝箱,里面放了很多《手工劳动书》里我的制作成果,还有小时候的小人书、磁铁,以及各种细铁丝,还有我收藏的杂志和报纸。一直以来,这个箱子都是我还是孩童时最大的财富。作为幼年时代的某种装备,它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失去意义。那个阶段的变化也是很突然的,我从对父亲的依赖,一下就变成了鄙视。当然,很久以后,我又转变了观念。
这本书里小米所能经受的,那些平淡而漫长的等待,读的时候就缓缓渗透到我的记忆里,让我想起很多童年往事,等我给孩子看了,看看孩子什么反应吧,我自己给五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