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的育儿经 by 李颖华_举全村之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举全村之力 > 希拉里的育儿经 by 李颖华
举全村之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4-28 17:04:55

希拉里的育儿经 by 李颖华

来源: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4/26/content_771396.htm
李颖华  □《文景》杂志编辑,上海

  客观地讲,希拉里的确不愧为当代女性的楷模 ———在越来越多接受了高等教育、插上鸿鹄之翅的女性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生还是升的“爱彼为难”(ambivalent)时,希拉里用她的行动与战绩告诉我们:两者都能做到最好。1996年,希拉里写下了《举全村之力》(ItTakesaVillage),美利坚的国母与切尔西的母亲两责一肩挑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这本美国第一夫人写就的谈论儿童教育的书,比一般的教育理论着作来得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而比起我们熟悉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希拉里的视角又更宏大、更平民。宏大的是,她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平民的是,她从不谈对后代的天才寄想。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个将各种经典教育理论融会贯通的希拉里,她虽没有提出什么了不起的创新、突破,但她用平实易懂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她从小是如何被教育的,她是如何教育女儿的,她和丈夫克林顿又是如何推进、改善美国的儿童教育的。

  成功的父母没有固定的模式

  “举全村之力”来养育一个孩子,本来是古老非洲的谚语。这句谚语在希拉里的手里,成就了一次传统观念与现代视角的转基因结合———“我和你手牵手同住”的,不正是“地球村 ”么?当代传媒、互联网打造的资讯社会,正在快速、深刻地去地域化、去国家化,世界越来越像一个超级大的社区。养育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整个社区、国家甚至地球,都对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无疑和中国人老祖宗的想法不谋而合,先有孟母的“三迁 ”,再有孟子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举全村之力”无疑降低了个体家庭可能导致的教育风险,也使儿童教育成为更民主化、多元化的任务。正如希拉里所言,“每个社会都需要大量符合传统理想的家庭,不仅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要,还要为在困境中养育孩子的其他成年人树立榜样。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失去那个关键群体的危险。”在过去二十年中,电视屏幕透露出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已经由《成长的烦恼》里的轻快幽默,变成了《绝望的主妇》式的黑色幽默,模范家庭买少见少,也越来越靠不住。

  在《举全村之力》的献词页上,希拉里写下“献给我的娘家,我的夫家,以及我们自己的家”,而希拉里也在书中前几章详尽地描绘了自己的娘家和夫家,我们发现,原来前总统和第一夫人都并非来自完美的家庭。希拉里的外祖父母在十几岁时生下她的母亲,几乎完全没有尽到教养的责任。在这位母亲日后的成长中发挥了十分关键作用的,是她高中时课余服务的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为她树立了今后为人妻母的榜样;母亲家里的姑母、学校里的老师都善意地在她成长途中给予了大量帮助和照料。在希拉里看来,自己独立、坚韧的品质很大程度上来自母亲,而她母亲的成长则完全仰赖“全村之力”。克林顿总统原本姓布莱斯,父亲在他降生前三个月去世,母亲在他四岁时改嫁罗杰·克林顿,这位继父是个屡教不改的酒鬼。尽管这个家庭很不正常,但比尔依然拥有母亲“疯狂的爱”和自律、乐观的榜样,拥有外祖父母、克林顿家族的亲戚们乃至母亲的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到年岁稍长时,他的老师们开始鼓励他在学术和音乐上的天赋。希拉里告诉我们,成功的父母没有固定的模式,许多单亲、再婚和组合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都做得很好。而这背后除了家庭本身的努力,更有赖全村之力。

  “孩子出生时没带说明书”

  美国遇到的问题,中国也同样在遭遇。而和美国不同的是,我们返身照镜,猛然发现“儿童”已成了中国大城市家庭里最奢侈的开支。生育一个孩子是在充分考虑了家庭收入、精力、女性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等诸多问题后的慎重决定,而从孩子降生的那天起,养育便注定是一项长期、艰苦的高风险投资。白领小夫妻们从奶粉、尿片、取暖费一路计算到双语幼儿园、菁英小学、重点中学,最后发觉还不如一次投资40万技术移民———让福利国家把下一代能包的都包了———我们不由得要替祖国打起算盘,计算培养一对小白领所需投入的成本,还有40万人民币所能拉动的内需。大量新移民家庭的婴幼儿养育也日渐成为一大城市难题,毕竟不是每个小家庭都能请到老父、老母来帮忙。切尔西诞生的时候,希拉里深切感受到,尽管之前已经阅读了大量育儿图书,可此时仍感到手足无措,“孩子出生时没带说明书”,希拉里专章阐述了对孕妇、产妇培训的必要,以及家庭护士制度等可以配套的政策鼓励。因为0-3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里的“建筑”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各种外界抚摸、信息都给大脑突触提供刺激,促进生长。这和经济学家对教育投资越早、回报越高的论证完全吻合。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从得知怀孕起,便选择全职在家直到孩子三岁。从民族的未来看,这样的选择不但无可厚非,还应鼓励,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样的抉择甚是艰难,毕竟我们没有配套的税收优惠,也没有针对婴幼儿的食品、用品优惠券。

  然而,一面是公共政策支持的相对缺位,另一面,城市中父母对子女的非理性期望显得越来越惊人。既然说投资越早,回报越高,那就从两三岁起,钢琴、绘画、芭蕾、书法……多多益善。可是翻遍希拉里的育儿经,我们也未曾发现克林顿夫妇对女儿有过任何天才计划,切尔西选择将大量精力投入练芭蕾时,已是个“小大人”,对此克林顿还颇为失落,因为这意味着女儿要放弃很多克林顿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时间。其实早教在希拉里眼中,不过是和诞生到世界上来的孩子瞬间接触,多爱抚婴儿,多同婴儿说话,投入大量时间与子女共同娱乐、学习,反复、重复那些孩子们期望的事情……远非需要投入大量钱财、拜入名师门下的偃苗助长。

  关键的婴幼儿期

  15年前,一个叫“钟形曲线”的学说震惊了世界,这个学说的论断是:智力在一出生时就决定了,它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无法改变。提出该学说的是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赫恩斯坦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政治学者查尔斯·默里,他们还摆出数据证明黑人的智力低于白人,“种族与智力有关”。“钟形曲线”在我国向来臭名昭着,我们可以从政治用心、阶级立场彻底否定这项资产阶级的歪理邪说。希拉里也否定“钟形曲线”,不过她给出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长期考察:选取100 个非洲裔美国人的新生儿,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没有念完高中,平均智商在85,大部分家庭靠福利过活。这些婴儿中有一半从4个月大时便送到托儿所,他们得到了良好的营养、教育、玩具和各种大量的外界环境刺激,还有“家庭-学校资源教师”定期拜访,指导父母如何进行教育。当孩子们3岁时,实验组里的孩子智商平均得分比另一半高出17分(101:84)。且这样的差距持续到十年以后。同样的,希拉里也引经据典并结合自身经历表明,情商的形成、健康发展同样与婴幼儿期高度相关。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钟形曲线”的学说混淆视听,但我们不能忽视学说所建立在的数据基础上。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儿童教育上的差别,也同样存在“马太效应”,这同布迪厄阐释的文化资本的积累是一致的。然而西部地区县乡广泛存在的现状是,教育部门将关注重点放在高考升大学上,不太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际功效,学龄前教育更是盲点一片———何况学龄前教育还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这样的现状当然与目前的教育政策导向不无关系,但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倒挂不仅带来教学效率的损失,也容易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毕竟大学再怎么扩招,对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还是少数里的少数。

  希拉里在书中抨击美国政坛,说总有很多人觉得儿童、教育是那些软心肠的人(女人)的事。估计做如是想的其他国家也大有人在。好在《纽约时报》的书评很有力地帮我们作了回击:《举全村之力》阐述了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没有什么问题比一个国家如何照顾自己的儿童更根本。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希拉里的育儿经 by 李颖华”的回应

楚辞 2009-04-29 19:23:57

犹太民族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女性拥有很高的学历,在家全职教育小孩。

[已注销] 2009-04-29 19:00:54

我没有得罪过你们 不管我要不要你们所说的什么
请你们不要捏造别人的生活

[已注销] 2009-04-29 18:59:19

我想对LZ说说 孩子
我认为孩子在过去 在不同的国家都是幸运和不幸运的开始
也许你愿意或者被迫选择 去把自己给另一个个体的成长和有更大的机遇而贡献 这是您的仁慈 请尊重它 不管你们愿意不愿意 这是你们的选则

我想如果我愿意选择 我会尊重它 但也许我的肉体不受我的控制 我不能做到所谓舆论的完美 但是我想我不能选择它

因为我的机会被剥夺过 不是因为我的放弃 所以我不会去选择把自己的
机会给别人 因为我没有享受到别人给我机会 所以我不可能天使到把自己的发展贡献给你们的孩子 甚至我自己的孩子 也许我都不爱他
如果不是我愿意的

我相信也许你们也有愿意和不愿意 我愿意尊重你们
但是我希望你们能明白我不愿意

我做不到 把自己的未来都给一个跟我没有什么交流的另一个个体
相信你们看到我的父母 我和他们属于不同的个体

我认为如果我很有能力 至少是你们认为的 我有很多资源
我当然愿意去给另一个个体我的拥有的 而且这个个体是我身体里的一半
但是你们知道吗 我没有资源 我连自己都满足不了 我怎么满足别人
我不能对你们负责 我只能对自己负责 我请求你们少生几个人
如果你们都不能为他们提供资源 给他们保护 你们也看到我了
我父母能给我的保护 他们自己的牺牲 他们得到的保护

我已经对你们的这个社会体系很失望
动物都知道选择主人 也许在这里他们有能力没有权利 就像我们自己

我们连机会都没有 都要抢夺 还不能太黑暗

我们有什么机会给另一个个体
我想问问你们 你们对你们的孩子能保证什么 他们又能保证你们什么

我请你们给这个社会少一点负担
让大家能过的少一点抢夺 少一点黑暗 能让别人幸福点

你们看我的幸福有多么可怜 我的父母呢
我能吃到什么 他们未必吃 他们吃了

你们能多给我们一点食物和选择么
我都没有权利选择 还要被人挑剔 当然我更挑剔
但是如果我都不能给我的猫每天都有鱼吃 我都吃不到
你能给我什么 我爱什么 我都不能选择
你们不觉得悲哀 我很悲哀
如果你很幸福 也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 或者你们也能同时有很多
我祝福你们 我不想拖累你们

我相信你们很奋斗 要创造资源
我也奋斗了 但是你们知道吗 我奋斗的结果 是没有机会
没剥夺了 我连奋斗的机会都没有
我已经努力了 也许我奋斗的东西跟你们不一样
那不是我不能改变 是我不会啊

我很尊重你们 但是尊重不等于我压抑着我的情绪然后对你们付出
我相信你们有愿意付出的东西
我跟我的同学还有曾经认识的人说对不起
也许是我性格不好或者碰不到什么我能不压抑自己情绪去交流的人

我承认我是的独自的自私的人 我不愿意压抑过多的自我去跟别人妥协
我确实不能做到 我只能做到不去抢夺和伤害 也许是我在自我里太幸福了 不是逃避 不管我的所谓自我好不好 我想我们总有一天会误会尽失
我希望那些制造误会给我和你们的人 我认为他们不是故意的 是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 我总是这样去解释 我谢谢你们 能不能不要担心我了
我对你们没有任何的兴趣

[已注销] 2009-04-29 13:32:30

没有什么问题比一个国家如何照顾自己的儿童更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