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谁的事情?_举全村之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举全村之力 > 教育是谁的事情?
铂程斋@喷嚏网 举全村之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5-24 03:05:39

教育是谁的事情?

(一)

 很多时候,儿子在去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奶奶叮嘱得最多的话,是:骑车小心。

 儿子上初中的学校,离家很近。从小区大门口出去向左,一条路下去,即使是走路上学,也只需要15分钟左右。

 说多了,儿子不耐烦了。就说:我知道了。我都多大了。

 到学校的这条路,需要过两个路口,都有红绿灯信号。但是,我也曾反复提醒儿子过马路要千万小心。

 我说:就算是绿灯亮了,你也要注意横向是否有汽车通过。尤其要注意右转的汽车,特别要注意公共汽车。一般说来,这些车从来都是横冲直撞的。他们是大爷,不会给行人让路的。

 说多了,儿子也不耐烦了。说:我知道了。我都多大了。

 有一天晚上,儿子放学回来。跟我说:

 “爸爸,你说的是对的。我今天早上,看见一辆公交车,把我们学校同学的赛车,都给压烂了。差点伤到人。”

 拜生活所赐,儿子以前不懂的事情,一下就全明白了。

 我相信:儿子以后过马路,认识、态度和方法上都没有问题了。我不知是喜是忧。

 现实已经给了他这样的认知教育:

 先是在书本上,或者课堂上。老师说:过马路的时候,要红灯停,绿灯行。而现实告诉他:其实,交通信号灯,是不算数的。人要过马路的话,还是需要自己去判断。绿灯亮的时候,如果有车过来,你还是不能想走就走。

 对任何人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过马路的安全办法,你得牢记这样的常识: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里,不要轻易相信谁。唯一靠谱的做法是把书本上印的东西忘掉,提高警惕,才能保护自己。


(二)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主任说:高考要改革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要在各省实行新课改后,给学生做综合水平测试,把平时的成绩算成是20%或30%,计入高考成绩中。

 高考终于要改革了,这是好事情。跟曾经的很多好事情一样好,比如说:在巴望了许多年后,我们的义务教育,终于变成了免费的义务教育。

 但是,好事情,还是有很多让人不放心的地方。那种担心,就如同我们过马路一样,从来没有什么安全感。

 已经有人出来说了:这样高考肯定不是一次考试了。而是变成两次、三次,或者更多次数的考试。

 这样的担心不无根据:教育是没有什么公平可言的。北京的高考升学率都快80%了。其他地方才多少呢?伟大的首都的教育投入是多少,其他地方又是多少呢?

 所以,我敢说:反对取消高考,或高考改革的人,并不总是认为高考是好的。恰恰是因为相信:这是所有最不好选择里面相对好一些的选择。因为不管奥数如何猖獗,不管学生的学业如何沉重,只要是用考试来选拔人,只有这么一条出路的话,那么,还是选稍微公平一点的吧!

 这种逻辑,简单和直率到令人痛心。

 在一个普遍缺失公平、正义感的社会里生存,人们宁可要不好的东西,宁可保持现状,也不愿意轻易改变。因为没有谁可以相信改变,能抓住点实际的东西,就抓住吧。

 谁知道,过马路的规则会变成什么样子。谁知道,别人会用什么办法过马路。

 你是老老实实被告知要遵守交通规则,人家却坐着公共汽车、私家车,横冲直撞。

 如果过马路本身就不安全,我为什么要过马路?

 如果马路对面是看不清楚的未来,我凭什么要承担呢,我凭什么要我的孩子承担呢?

(三)

 现在的电视,充斥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社会新闻。关于教育的,也是林林总总。

 有老师罚大学生连坐下跪的事情,也有家长追着把老师打疯的,有大学生跳楼的,也有小学生集体出走的。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

 这到底是怎么了?

 或许家长们全都太忙了。忙到忘记了,孩子不光是需要学习知识。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内心没有什么指望,他们只能跟老人们在一起,或者只能在网吧里认识朋友和世界。

 或许老师们都是出于好意。他们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实在听不进去,才让孩子们写检查、连坐、打手板、扣操行分。这都是为你好。我们也没有办法!

 媒体成天都在忙于制造消费事件,成天忙着想如何让大人们高兴,如何提供更多的模仿秀,更多的卡拉OK。关心教育?疯了吧?!我们为何要做不赚钱的事情?

 连新进的互联网的大佬们也听不进去批评的声音,网络成瘾凭什么责任要怪罪到网游上面呢?我们在大把大把地赚钱呢,我们在创造财富呢。我们又不是教育部。我们又不是网瘾少年的爹!

 大学则张开了血盆大口,说:我们已经产业化了。结果呢:大学生去参加招聘会,早晨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才,到了中午,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人,到了下午觉得自己连人都不是了。


 每个人都在抱怨,都在谈论教育的问题。

 家长说:现在的学校,糟糕透顶。

 老师说:现在的家长,一点都不负责。什么事情,都赖在学校和老师身上。

 大学说:国家的投入不够。我们也没有办法。

 国家说:我们已经G2了,但是,根子上还很穷,我们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教育,先悠着点吧。

 

 所以说,教育最后成了谁的事情?

 答案是:别人的事情。


(四)

 上周,看了一期《岩松看美国》,其中一期说的是美国黄色校车的故事。


 美国校车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某个人或组织的事情,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首先,教育是政府的责任:黄色校车作为义务教育的标志性内容,国家和地方政府立法超过300个相关法律条例,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

 其次,教育是参与企业的责任:校车的设计,是万无一失的:不可能在受外力冲击的情况下爆炸,安全系数的水准是远远高于任何其他车辆的,而且对车辆持续地投入检查、更新;

 再三,教育是每个成年的公民的责任:校车到了下车的地方,车身上的“stop”标牌自动打开。路旁的来往两边的车辆,都自觉停下来。等待学生通过。

 记者问驾驶者对此有何看法。受访者说:当然应该停下。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事情。


 教育是每个孩子的事情:乘坐校车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安全素养的训练。每隔一段时间,就反复练习。孩子们下车后,等待司机的指挥。等司机竖起了大拇指后,学生们观察路段安全后,才通过马路。而马路来往的车辆,早已经停下,耐心等待孩子们通过。

 .......

 好的教育,永远是言传身教。

 你要教导孩子具有怀疑精神,你根本不用告诉他什么,你只要骗他一次,下次,他就有怀疑精神了。

 看校车故事的同时,我想起很多耳熟能详的事情:地震中那些坍塌的学校,那些根本没有水泥的预制板。很多因为吃了三鹿奶粉,患上肾结石的婴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成天只顾着升学率的老师们,还有忙着数钱的黑网吧......

 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看它如何对待孩子就行了。


 美国的黄色特权校车,和希拉里的《举全村之力》,它所展示的对教育认知的境界,对教育所做的事情的宽度和深度:一个和谐社会所表现出的良好价值观和优雅的秩序,让我们汗颜不已。

 如果你看过,你就会明白: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是如此的缺乏信心和要求。奥运会举办了,太空人出舱也感觉良好,最近连海洋也和谐了。

 可那又怎样?

 我们还是不敢轻易过马路。


(五)

 “举全村之力”来自于非洲的一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这本书从政府、企业、学校、媒体、家庭等各个社会角色,讨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比一个国家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更根本。

 换句话说:教育是谁的事情?

 教育是每个人的事情。每个公民的责任,每个家庭的责任,每个企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们在掘金的道路奋力开拓的时候,在拯救产业的时候,在大学扩招的时候,在大把大把赚钱或者花钱的时候,遗忘了什么。

 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耐以存在并延续的根基何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基础,可以让孩子和其它所有的人都轻松过马路?

 我们到底要给孩子留下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教育是谁的事情?”的回应

丁又专 2014-02-01 12:16:11

一下子还学习不了这么多,下次在看第二次。

mimi油 2012-08-31 08:43:03

有很多的例子来源于我们身边,甚至跟厉害,所要做的是大家做好自己,如果改变不了别人,那么就让自己过的更好,不要让孩子也在这种无形的环境下定势住,学会变通。

取名太烦了 2011-05-13 17:04:41

楼主应是爱之深恨之切。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希望这片土地上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国每年花在教育上得经费仅5%!!!教育首先应该是政府的责任,这么基础的没有花钱花精力,国家怎么强大

富贵斯基 2010-07-16 18:46:44

  的确,教育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个体都应该负起责任. 我是一直很想实践规则,对自己负责的, 但是通过观察别人, 我又时常觉得是不是只有我这么老老实实? 和他人比起来,我是不是活得太认真了,活像一个异类...

巴望改变的人 2009-06-14 16:54:30

“有一次和一德国人在莱茵河附近边走边谈生意,看见一个小学五六年级左右的男孩坐在河边钓鱼,但他身边有两个鱼竿。于是这个德国人走了过去,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你怎么带了两个鱼竿?’
‘哦,那个不是我的,是我另一个朋友的’
‘你那个朋友呢?’
‘他刚去上厕所了。。’这是只见一个男孩儿走了过来,他就是这个男孩说的朋友。接着这个德国人继续问道:
‘你们的钓鱼证件和尺子呢?’
‘哦在这’,这两个男孩边说边掏出自己的证件和尺子。
注:尺子是量钓的鱼的长度的,规定短于这把尺子的鱼必须被放生。
德国人问完了向我示意,我们离开了。我一直摸不着头脑,于是就问他:‘这是你的孩子吗?’
‘不是’
‘那你为什么这样问他们话呢?’
接下来他的回答让我很是触动。
‘在德国,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上文引自余世维的演讲。
我只想说,教育的却不只是z-f的事,他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民族息息相关,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也许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但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战二战都被打趴下的德国现如今却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许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夏季的冰凌花 2009-06-12 11:02:53

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是如此的缺乏信心和要求。奥运会举办了,太空人出舱也感觉良好,最近连海洋也和谐了。

可那又怎样?
我们还是不敢轻易过马路。

的确!

[已注销] 2009-06-08 11:15:35

去美国的高中看下~~见识下高中门口的金属探测器吧~~哈哈哈

mooooooooo 2009-06-03 17:05:08

好文共欣赏

pink 2009-06-02 13:16:03

嗯,岩松看美国 报道校车的那一集我也看了。感慨一样!小黄车——梦想和希望。

一望是冰 2009-05-29 22:35:37

作为普通的社会的一员,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怎么样做,无奈郁闷

长江后浪 2009-05-28 11:10:55

很好啊,喜欢这种表达方式。

橙。 2009-05-27 17:04:30

我觉得:只有奴才,才甘愿接受这种结果,才没有任何行动,坐以待毙。
    
    所以,我要说:批评教育的话都不想听,算他妈的什么爱国。
==============

我理解,所以才那么多人大干一笔然后金尿盆洗手逃去国外。
正是因为忍受不了,才选择逃离。逃离没有错,留下来进行环境改造的都是傻子,但却是伟大的傻子。成功了,千世英名,失败了,遭人耻笑。

对于LZ暗示的东西,我觉得只要是正常的普通人,多半也会这样选择。“靠,我的孩子都没未来了,还要留在这里干嘛?”
我知道的不多,无法举出几个留下来比走出去要好的理由来反驳。
但我知道有口才的人说服的威力很强大,
于是这篇评论所暗示的,也将成为人们权衡选择上的有力砝码。




贾里 2009-05-26 22:28:42

苦笑,我们也许并不是在等待某些人或某些组织的良心发现,而是在等待一个导火线。
虽然与明面上国势的狂飙猛进不能相比,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依托经济大势,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仍然在缓慢地变好,我们能够忍耐这一时的不公,只因为我们的生活还有希望,然而有一天,经济真的崩溃了,我们的生活倒退回去,那时候一切的忍耐再也没有价值了。
我承认我是悲观了一点,也许是危言耸听,有关部门请把我当成神经病吧,请不要跨省追捕。

毛健健 2009-05-26 20:22:35

关于高考:
某个朝代的某个宰相用抽签来决定要提拔的官员.........
和高考一样 是个好办法
不是太昏庸
而是可以最大程度上拒绝宦官的亲信 可以最大程度上赋予我们孩子公平

铂程斋@喷嚏网 2009-05-26 13:02:09

  给上面的某些爱国分子几句话:
  
  我在看《举全村之力》的时候,并不认为那就是现实中的美国教育。
  
  如果你看过或认真看,你会发现那不过是美国人的一种教育梦想。
  
  美国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想,只要是脑袋正常的人,不会认为美国教育比中国落后吧?
  
  就是这样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永远只有批评和反省。好像从来都没有怎么满意过。
  
  我只能这样理解:他们批评自己,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真正去承担公民的责任。
  
  他们不会容忍zf慢慢来,不会认为教育只是zf才管的事情。
  
  
  我不知道爱国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标准是:爱一个国家,正确的要肯定,错误的要批评。你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要去找一个做的好的榜样。
  
  
  
  我有一个儿子在读书,每天白天在学校里上12个钟头,晚上在家做4-5个小时的作业。
  
  没有时间锻炼,也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学业就是不停地做试题,为了对付若干年后的一次考试。
  
  我想:难怪现在大学培养的学生没人要。从小就注定了。
  
  我们都知道是教育出了问题。但是同时,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容忍这种垃圾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摧残和对未来的掠夺。
  
  我们在等待,在一厢情愿地等待,我们希望某些人或组织良心发现,所以,象奴才一样,连声都不敢吱一声。
  
  今天,我的孩子在上学,你觉得无所谓,教育可以慢慢改革;好,总有一天轮到你的孩子也要接受这种垃圾教育。就算是你躲过了现在的,还有你的孙子。
  
  没有人是可以逃掉的。
  
  我觉得:只有奴才,才甘愿接受这种结果,才没有任何行动,坐以待毙。
  
  所以,我要说:批评教育的话都不想听,算他妈的什么爱国。

贾里 2009-05-25 19:26:28

都说中国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但是我觉得说穿了,其实这所谓的体制问题不过是权力无法制衡的问题而已。中国不一定需要学欧美的参众议院和上下议院制度,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好了,也是能够有效制衡权力的,关键是人大代表的任命权不能由应被制衡的权力方所拥有啊。否则这就跟自己特地找个人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是你的话你会这么傻吗?

贾里 2009-05-25 19:17:54

不幸的是,历史告诉我们,回头路总是要走的,走一步退两步,又或者斜三步。你看现在掌权的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巩固权力,其次是自己的生活幸福。至于改革,那是在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的时候才愿意动弹的。不是说没有深谋远虑的人,不是没有铁肩担道义的执政者,可是搞政治搞得好的,都必须懂得妥协的艺术,否则就上不去了,上去了,如果不晓得妥协,也是很快要下台的。然后他们为了一个主要目标,必须放弃几个次要目标的达成,以交易的形式,来推行他们的政策,但你看看中国现在的情况,往往就是主要目标达不到效果,次要目标却沦为各大势力的盘中餐。

小黑 2009-05-25 13:28:02

仔仔细细的看完了文章主体,把大家的评论也仔仔细细的看了。都在说没人关心,一个话题引发了这么多的观点,这么广泛的讨论,说明并不是没有人关心。大家关心,每个人都关心。你说大把大把赚网游钱的人不关心教育吗?你绝对冤枉人家了。他们也肯定是关心的,只是关心自己孩子的而已。每个人都有关心,但是这种关心,还只是停留在狭隘的个人主义的关心上,没有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你道zf领导人都是傻吗,他们会看不到教育的落后?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因为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才不敢轻易的去大动。前几年为什么进行“教改”,虽然很多人认为改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说明zf不是没有看到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至于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每个人都没底。美国的教育体制好,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很多事情不是咱们说的说改就能改,不是不想改,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个能力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一直是这个样子,给zf一点时间,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应该并不遥远。

飞沙君 2009-05-25 13:19:15

请充许我转帖到这里http://www.douban.com/group/chinaedu/
先谢过

windflower 2009-05-25 11:37:49

归根到底,就是人太多
人多了嘴就杂
人多了想法也就多了

人多了资源也就少了
人多了竞争也就多了

所以别怪ZF不管你, 企业太黑心,社会太无理,教育没人管
要竞争,只能黑猫白猫蓝猫...不管什么猫都上,
否则只能
怪自己生不逢时,没投个好人家

Sara 2009-05-25 11:05:43

2009-05-24 11:06:02 Stella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尽管肮脏破败诸多毛病,但是依然生机勃勃。
    请教导你的人民,去爱这片土地吧。
  
  
  更正一下楼上的说法,应该是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尽管肮脏破败诸多毛病,但是依然生机勃勃。请教导你的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改善那些肮脏破败的毛病,让它变得更趋美好,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可爱。”
  
  一个健康的,正常的人,不会眷恋着一个肮脏破败的烂环境,除非他是泥塘里的苍蝇,粪坑里的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是这样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劣时,有两种选择:改造它,或者逃离它。
  
  所以,有的人羡慕大洋彼岸的生活,吃糠咽菜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让下一代逃离这样恶劣的环境。
  
  而有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时候,他会选择留下来,爱这个破败的土地,并且努力地把它变得更好,而不是放任它烂下去。就像一个真正关心病人的人,不会赞美痈疮的“美丽形状”,而是会寻医问药努力治好这个病人。
--------------------------------------------------------------------------------------------------------------
+1

马戏团的STONE 2009-05-25 10:52:18

我也爱国,但我不敢说爱dang

幽谷默荷 2009-05-25 09:15:40

强顶。。。。。。。。。。。

xioahe2008 2009-05-25 08:39:33

我觉得比较是让人觉醒,让人认识一个真理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子女应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个人认为还是家庭教育最重要

2009-05-25 08:39:14

爱有很多原因.
爱只有相互,才能稳定持久.
为什么那么多人渐渐的离开,
原来坚持的人都慢慢沉默.
很少有一个中国人生下来就是不爱自己祖国的.
但是诸如那些鸡鸣狗盗,州官放火的事见得太多,也就没什么想法了.
也许有人说这样的人是没有恒心,不把命搭在这块土地上那就是不爱国,那就是崇洋媚外.
但是我还是很疑惑,这块土地,真的值得我把命搭上么.

人有了思想,也是一种负担.选择多了,一样很烦.
不小心废话连篇,空乏无物.

至于教育,
小学之前因为政策,9岁才开学.
小学的时候遇到改革,5年变了6年.
初中因为政策,考满分的却被分配进了流氓初中.
然后再一群讲义气却不爱读书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进了重点.
重点地学生都不怎么讲义气,我这个流氓已经不习惯假惺惺的优等生了.
高考,又是教育改革.改革来改革去,改革了教育部的收入吧?
大学就不收了,纯粹就是坑钱的主.

我对中国教育的恨,绵绵无绝期.
那些老师教的还没我好,什么玩意```
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无所谓,也不后悔,经验丰富了.
实在奉劝各位,有些东西,千万自己教给孩子.别让老师和教育毁了自己孩子一辈子.
自己算是搭进去半条命了,可不能再让自己孩子走老路.
你们看吧,光是中国的教育,就基本毁了一堆人了```还有其他的呢?
自己的孩子,千万要靠自己管.不要对教育抱什么期望.
小学初中那些东西,你自己看个一星期书,三年就能教完了``要填鸭,自己填吧``至少孩子不用受体罚,也不会被排名次分等级,搞得和货物一样.
现在的一般百姓家孩子都是货物.真是悲哀.

贾里 2009-05-25 00:53:59

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明朝的时候,
有一个吏部尚书,
他用抽签的办法来提拔官吏,
是不是很滑稽?
但是据史书记载,
这个尚书清正廉洁,
而且这个尚书在用抽签的法子提拔官吏的时候,
人们都说他公正无私,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当时宦官专权,
他们在各个职能部门都要插一手,
尤其是掌控天下官员升迁的吏部,
在他们眼里更是一块大肥肉,
那个尚书既不敢和宦官们对着干
(因为皇帝都听太监们的话,
对着干的话很容易被抓把柄,
他下台了,自己一身无所谓,
这个吏部就真的被宦官们所掌控了),
又不愿意让宦官们的手伸进来,
就只好想了个抽签的法子,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
但至少能尽可能地减少宦官们的安插。
这个故事参见吴思的《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3&articleId=12308

中国现在的很多情况就是这样,
非不为也,实不能尔。
吾辈殚精竭虑,
可惜根深蒂固。
欲仿鲁迅横眉怒目,
不免遭遇跨省追捕;
倘效胡适温和革新,
苦口良药微风过耳。

唯一的希望在于教育,
这班人百年之后,
新的一代取而代之,
或可有望,
可是,人生不过百年,
况且教育之局势.......唉

死狐 2009-05-24 22:12:59

中国热衷于搞三鹿,飙车,和全城屠狗

[已注销] 2009-05-24 21:31:23

無論怎樣,中國對下一代是太不重視了

Benedetto 2009-05-24 20:52:39

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妨考察一下美国黄色校车出现及不断完善的历史,然后,看看我们能做什么,把中国那些令人不满的地方改变。

这种单调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如同对你的孩子大声呵斥:你看隔壁小美那么用功,成绩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呢?

说这种话的人不是合格的父母,也不是一个有行动力的公民。

shanggeshinian 2009-05-24 20:47:08

我愿意到美国去受苦受难

饭饭 2009-05-24 19:50:35

呵呵,文章司空见惯,评论倒是精彩。
有道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橙。 2009-05-24 18:14:19

我对 脑残的人 更加无语,我的言论只是期望事情朝着更智慧 更理性的角度发展,为什么一定要给我的言论扣上“爱国,愤青,鄙视崇洋”??

必须声明:我不鄙视崇洋,我只是看不起没有大脑的媚外行为,最后因为自己受到诸如LZ这样的文鼓惑而跑去国外寻找天堂所造成的苦果自己承担,这样的笑话我是喜闻乐见的。。。

厦门孩子 2009-05-24 17:47:33

教育是未来的事情,怎么样的教育决定了怎么样的国家未来

双鱼儿77 2009-05-24 17:28:48

改变和逃离哪个个人成本最低?
有生之年,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得跟环境奋斗半辈子,啥都晚了。

喜宝 2009-05-24 16:15:54

爱国与爱ZF无关

好的。好的。 2009-05-24 14:27:33

那些狭义的爱国主义者让我很无言,只要一有人出来说中国不好的地方,就被他们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如果我们永远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社会还怎么进步。

小孩爱霍金 2009-05-24 13:49:33

2009-05-24 11:06:02 Stella
  而有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时候,他会选择留下来,爱这个破败的土地,并且努力地把它变得更好,而不是放任它烂下去。就像一个真正关心病人的人,不会赞美痈疮的“美丽形状”,而是会寻医问药努力治好这个病人。
  --------------------
  楼主表达的应该主要是这层意思,而不是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问题,教育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有层次的教育,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甚至是自我的领悟(类似于宗教),每个人都是一份子,大家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和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中国的教育问题太多,任重而道远啊,同胞们
  

小囧兔 2009-05-24 12:40:36

谁也没有那么伟大,我们爱国,但不是无条件的,我们希望祖国也爱我们。

长街短梦 2009-05-24 12:29:52

人有选择自己居住地方的自由。

况且爱国和爱z f是两码事。

前置后驱 2009-05-24 11:53:43

当世界和平无风无浪之时,很多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出国留学。他们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甚至就连墨西哥都比中国好!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命的学英语,你一个人连自己母语的诗词都不会背,还再每天去背英文诗词!?可是到了猪流感、禽流感爆发的时候,一个个的拼了命也要回国(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已不再是它的祖国了),把那些病用输入性病例带到我们国家!

Stella_仓鼠 2009-05-24 11:06:02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尽管肮脏破败诸多毛病,但是依然生机勃勃。
  请教导你的人民,去爱这片土地吧。


更正一下楼上的说法,应该是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尽管肮脏破败诸多毛病,但是依然生机勃勃。请教导你的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改善那些肮脏破败的毛病,让它变得更趋美好,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可爱。”

一个健康的,正常的人,不会眷恋着一个肮脏破败的烂环境,除非他是泥塘里的苍蝇,粪坑里的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是这样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劣时,有两种选择:改造它,或者逃离它。

所以,有的人羡慕大洋彼岸的生活,吃糠咽菜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让下一代逃离这样恶劣的环境。

而有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时候,他会选择留下来,爱这个破败的土地,并且努力地把它变得更好,而不是放任它烂下去。就像一个真正关心病人的人,不会赞美痈疮的“美丽形状”,而是会寻医问药努力治好这个病人。

初秋天气 2009-05-24 11:03:12

呵呵,我也有同感。现在人的思维惯例,就是先说美国多么多么好,然后说国内多么多么糟糕,以尺所长,比村之短,当然是没得玩了。
看古人的书,动辄就三皇五帝时如何如何,然后就是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诸如此类挨千刀的!
还是不要这么愤青,想想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橙。 2009-05-24 10:11:31

在拿米国和本国相比较的时候,您有什么办法不使大部分人不去向往米国?不去幻想在大洋的彼岸存在的另一个更好的国度?

身所在的事实在人们对彼岸的幻想下显得愈发令人厌恶和唾弃,您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或者,您只是推波助澜?

您的主张,是要改造我们的国家,使它更臻美好
还是。。。。制造一个“幻想”让更多人选择“叛离这个养育自己的土壤”?最后发现这个“幻想”并非您口中描述的那么美好时,你如何面对他们的质问?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尽管肮脏破败诸多毛病,但是依然生机勃勃。
请教导你的人民,去爱这片土地吧。

这才是正确的事情。

小孩爱霍金 2009-05-24 09:57:30

好文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