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_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 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doris0086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12-19 08:12:13

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

 

  “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王义遒: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