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多看几遍的书~_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 值得多看几遍的书~
焼きたてパン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6-04 23:06:06

值得多看几遍的书~

今天下午在港台特藏室里几乎是一动不动地坐着看完了一本书。这给肉体带来了不少困惑——屁股承载了几小时重担,那个酸痛;我看的那本书内容不算多,薄薄一本(回豆瓣确认了一下发现有两百多页,其中推荐序就占了不少页数,赞美的话多到有阿谀奉承的意味了),但字是繁体又是竖着排版的,很是看不惯。但书名吸引了我——《给青年知识追求者的信》(台湾的青年也太幸福了吧!),因为不能特藏室的书不可外借,我在前几天不经意挖到这本书时,几乎对它的芳影魂牵梦绕了,今天本来只想看一半就好的,不舍得一下子结束,后来却读到难以释手以致一气读完了。

第一章的通识教育理论坚定了我把“无事乱翻书”之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当看到我在看“课外书”时,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看“这种书”,我的回答一般是含糊不清的“对这方面感兴趣”,而且答得很心虚。与面前垒着种目繁多的字密如蚁的专业书的人比起来,我老在跟专业无关的书架前悠哉逛荡,是不是太清闲了,近乎于不务正业吧。这本书则鼓励年轻人去多读各种“杂书”,不要带着目的地读,慢慢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这种读书方法,他比作为婴儿学习语言的方式,是自然而然的。看到这么一位大有来历的人物为我这种读书人有理有据地做出了有力的辩解,我也要腆着脸皮说“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啊。原来本来想加一个读书会的,可看到读书目录后我又犹豫了:习惯了自由自在地看各种书,不经人点拨无缘无故突然要去看某一方面的书,有点勉强。这也不是“不住相读书”的方式。

原来读陈平原讲大学教育的书,里面也有提到了通识教育。西方大学的一二年级生都是不分专业,什么领域都要去涉猎一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就我而言,我们这群“未来的花朵”接受的教育,是从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的。对这点我倒是为逃离数学苦海而庆幸不已,但跟理科科学完全“分家”是绝不愿意的。没有理科知识打底的社科人文学习,就像地基没有做牢的豆腐渣工程吧。现在的我,就算是看一年前熟稔无比的数列都会头大。想到这我就不禁要为以后的路担心。没有了数学作业的压迫,现在我几乎没有锻炼这种逻辑思维的机会了,此方面的思维能力便一落千丈,甚至可能已退化到小学生的水平了(而且是不会做奥数题的)。

缺少通识教育,要构成一张融会贯通的大网就较难办了。知识面太狭窄,行到到处都有捉襟露肘之窘况发生。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在接触多种新鲜信息后,因想探究其间关系或发展脉络而慢慢培养的。局限于井底之蛙的眼界时,可能对井底长年生长的老苔很是熟悉,但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难有产生去追究“所以然”的念头。

前些日子还看过一本内容有些类似的书《十九札》。那是本北大教授写给他学生关于学术研究方法之类的小册子。但总觉得过于一本正经,难以接近。今天这本来头也很大,是台大教授,在国际学术界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但他的文字给我感觉就是,该严肃时就严肃,比如在讲学术时,但那些专有名词放在他文章里一点没有唬人的味道,而是深入浅出的(这个成语在推荐序里出现了无数次,嗯嗯,的确如此),该轻松的时候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架子,引自生活的诙谐鲜活的比喻,还有自己年轻时代的叛逆搞怪的轶事种种,那些极度口语化的调侃句子,倒是很重的台湾口味。举一例,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大陆学者会把项链上的珠子说成“珠珠”的,虽说初听时是有些肉麻一地的感觉……读到那些段落,我对台湾年轻人就更加嫉妒了。他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一个大学者“拼命”地和他们拉近距离!

这么一本好书,为啥国内没有出版社去要呢?读到后面时,我觉得我大概是发现了其中原因。作者把李登辉称为“总统”,而且从其行文语气中看他并不反对这位领导。虽然只从那篇文章是看不出什么“台独”或“亲日”倾向的。并且,我还有点点敏感地察觉到,作者把台湾岛内的范围称为“国内”,很审慎地称呼我们这一边时没有用到“中国人”一词,还有一直以“华人”来称呼某一群体的措辞。当然,这本书是跟政治一点不拉关的。我看到这些词语用法时也没有一惊一乍的,只是某些政见上的不同(或者根本就没这么正式的理由,只是台湾人就是习惯了这样说吧)不能成为拒绝吸收某种好思想方式的借口。

书的后部也有提到,人文学者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人文上的研究更少与他人的交流,大多是在一两个人的脑内形成的。理解他的人少之甚少,甚至有可能几十年中谈得来的只有一人(他没说终身孤独,换成是我们这边的学者的话,倒不会怕说出这项真相来会吓退有心向学的莘莘学子)有所建树的人文学者,大都是大器晚成型。默默无闻到五六十岁,多年积累的成果才会逐渐成形显现。面对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这种看似平淡简单的寂寞可是大挑战呢,即,保持青年一般的敏锐与热情的心,又要有沉着与恬淡淡泊的品格。

感想还有很多很多··晚饭时想跟某一爱读“杂书”的同学交流交流,却发现我还是说不出什么出彩的话来。现在读多了书,就不免为自己经常性的没话找话而自惭,那些都是如撇沫一般的毫无内容的废话——好吧,我也承认它们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我们常常要讲轻松有趣的话来点缀生活。可聊天的内容仅限于这种“华而不实”的话题时,有趣就变成无趣了。这趣味硬拉上门的不情不愿的一位客人,是内涵太干瘪,挤不出真正甘美汁液的结果。这种寂寞或许要被视为“无病呻吟”,“杞人忧天”,可倘若我自满于一直没有深度一点的交流时,我将会失去前进一步的机会。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值得多看几遍的书~”的回应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3 23:03:15

嗯嗯·所以说·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有前人在指路的嘛~
更多时候·想和别人交流·活生生的那种交流·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但我现在远远远远没到这个境界··咳·若能自力更生就不误解前人们的想法,已经很不错了·

ayu 2010-12-03 22:11:47

阅读的过程包含两个人的活动,但是一个人是作者,已经静止了,另一个人是读者,在转脑子,尝试去理解作者。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3 21:36:16

不对哦·我觉得阅读其实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要有人写出这本书来,才能看到这本书对吧··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看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读书是为了与世界贴得更近·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看世界···发现原来世界还有那样的一面·
·阅读可以让我发现孤独的趣味·但是·我不敢说自己会因爱阅读而爱孤独··读得越多·就会更加恬不知耻滴想凑近那些站得比较高的人们···

ayu 2010-12-02 21:00:47

阅读经常是一个人的活动 爱阅读爱孤独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2 20:33:30

本质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不过我并不是因为多读了书而爱孤独~是因为孤独而读书···

ayu 2010-12-02 20:01:40

书读多了爱孤独 孤独的人可畏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2 19:33:32

我该说啥···书虫不足畏啊··

ayu 2010-12-01 22:21:43

后生可畏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1 21:17:05

大二现役中···

ayu 2010-12-01 21:09:32

信工啊 你现在大几啊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2-01 20:52:17

原来是前辈啊!~请问是哪个学院毕业的呢?

ayu 2010-11-30 21:20:53

哈哈 毕业了就懒得回学校借书了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1-30 20:36:56

我日语系··看的书是挺杂的··不过以还是以有关日本的为多··
其实我看的很多书都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呢·如果你想看的话也很方便借啊~还担心那些书呆在图书馆里太寂寞了呢··

ayu 2010-11-30 20:27:21

不清楚嘢 你看的书很多我都想看耶 但是我应该跟你不同学院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1-30 18:54:19

我像是哪个学院的呢??从我看的书就知道了吧~

ayu 2010-11-30 09:02:18

看到港台特藏室我就猜你是深大的 你哪个学院的

焼きたてパン 2010-11-29 23:16:28

是啊···呃·有那么明显吗

ayu 2010-11-27 19:37:33

你是深圳大学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