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与校长角色--评《哈佛规则》_哈佛规则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哈佛规则 > 大学文化与校长角色--评《哈佛规则》
lamento拉面 哈佛规则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0-30 16:10:53

大学文化与校长角色--评《哈佛规则》

大学文化与校长角色--评《哈佛规则》

林伟 《文汇读书周刊》

--------------------------------------------------------------------------------
 
 
劳伦斯·萨默斯足以称得上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新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在克林顿政府中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和部长,也曾担任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除了深厚的政治资历以外,萨默斯还同时具有显赫的家世和光辉的学术背景。他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其伯父保罗·萨缪尔森和舅舅肯·阿罗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82年,当28岁的萨默斯从哈佛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时,他被授予终身教授职位,成为哈佛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者之一。

不过,当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萨默斯在2001年宣布就任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之时,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可能是哈佛迄今最倒霉和失败的校长。萨默斯只担任了短短5年的哈佛“掌舵人”,他是自查尔斯·埃利奥特(1869-1909年在任40年)开启哈佛现代纪元以来在任时间最短的校长,而且他更是370年哈佛校史上唯一一位因为不信任投票而离任的校长。

2005年,理查德·布瑞德利在其新出版的《哈佛规则》的结尾处竟然为萨默斯校长盘算起离职的时间和去处。巧合的是,该书出版之时,由于发表针对女性的不恰当言论,萨默斯被文理学院的教师们投了不信任票,他只能黯然选择辞职。布瑞德利以其哈佛校友和新闻记者的视角对萨默斯当选校长的背景及其管理方式做了细腻的叙述与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萨默斯争强好辩的个性、傲慢急躁的脾气、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以及在华盛顿所养成的官场习气,都与哈佛——这所美国最古老的“象牙塔”所尊奉的学术文化格格不入。

1963年,在哈佛大学戈德金讲座上,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宣称大学校长的“君王时代已经过去了”,克尔指出,随着“巨型大学”(multiversity)的兴起,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村庄,也不是结构单一的城镇,它已经演化为无所不包、变化无穷的城市。在这样一艘超级巨轮上,发号施令的巨人校长已经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处于官僚制金字塔顶端的船长,他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也能够带领大学走向进步。很遗憾,作为21世纪的哈佛大学掌舵人,萨默斯并没有扮演好船长的角色,他的心中怀揣着巨人的梦想,殊不知这已经不合时宜了。

萨默斯在哈佛的前任是风度优雅的尼尔·陆登庭,他是一位诗歌研究学者。在其十年的校长任期内,陆登庭为哈佛筹募到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其温润的性格却没能给哈佛的教育状况带来多大的改观。董事会与师生们普遍感觉哈佛的学术水平和地位下降了。在新校长的遴选过程中,哈佛董事会希望找到一位更优秀,更敢作敢为的校长。声名显赫的萨默斯最终赢得了哈佛校长职位,他于2001年7月正式履职。

在布瑞德利看来,萨默斯的第一年任期可谓多事之秋。在正式就职之后与各个院系教师见面的过程中,萨默斯就与非裔美国人研究系交恶。这个系是陆登庭在多元性与反歧视原则下花大力气打造的学术重镇,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云集了美国该领域内的一批知名学者,比如系主任斯基普·盖茨以及深受哈佛学生与美国社会推崇的科尔内尔·韦斯特。萨默斯在见面会上对反歧视原则含糊其辞,不做明确表态,这让很多教师认为他是想毁掉哈佛的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一种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更严重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萨默斯将韦斯特叫到办公室,指责这位校级教授缺课,给学生的分数虚高,并且认为其学术著作的水准与身份不符。韦斯特非常生气,对萨默斯的指责进行了回击。此后不久,韦斯特愤然离开哈佛,去了普林斯顿。二者的争端引起了哈佛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萨默斯对韦斯特这样受人尊敬的终身教授进行横加干涉违背了哈佛的传统与原则。

萨默斯对于哈佛的改造与管理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他将自已以前在华盛顿时期的一些老部下和亲信安插到哈佛的数个重要职位上,俨然将哈佛打造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帝国”。本来,大学的官僚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导致了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之间的关系紧张,萨默斯的举动更是让哈佛的教师们觉得被忽视和被操纵。从此,萨默斯更是肆无忌惮地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中迟到,在社会媒体上修饰自己的形象,发表对于反犹主义复苏的意见,抬高自然学科与经济学,贬低人文学科……另一方面,在本科课程改革以及奥斯顿校区建设等诸多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萨默斯也没能取得人们期望的成绩,他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是炮制出了一份份光鲜明亮的空洞报告。

凡此种种,都让哈佛的师生们感到压抑、不满与无奈。不过,表面的平静却并不能掩饰内里的冲突,反对者们是在等待“沉默中的爆发”。终于,在2005年1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萨默斯抛出言论,认为女性很少取得自然科学和数学等“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职位,“可能”是由于女性在能力方面先天地低于男性,而不是由于社会偏见的缘故。此番言论一出,哈佛内外无不震惊,一时间,对萨默斯的声讨如潮水般涌起。哈佛人终于忍无可忍。3月15日,文理学院的教师们对萨默斯投了不信任票,萨默斯只能选择下台。

萨默斯辞职之后,由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德里克·博克担任了近一年的临时校长。萨默斯的正式继任者是拉德克里夫高级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女性、性别与社会的研究)前院长德鲁·福斯特,她是一位历史学家,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名女性。在其就职典礼上,福斯特说道:“一所大学并不在于将来十几年的成果,甚至也不在于一个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毕业时所成就的样子。大学所关系到的学问可以打造人的一生,可以传递千年文明,亦可塑造未来。”的确,无论时光流走,世事变迁,大学文化的核心永远都是高深学问的研究、传播与创造,而大学的校长则应当是那个能够体认、呵护、捍卫这种文化的掌舵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