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p 只有深入内心,才能发现自由,获得生命体验,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2p 只有在自由中,真理才会诞生,而要获得自由,就不能刻意回忆过往。贤德就是由回忆过去而来的。
3p 如果自由带有民族主义的色彩,那它就会变成孤立,而孤立难免导致冲突,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孤立地存在。
9p 最重要的是获得自由,解放心灵,而不是基于固有的认知和自身的需求去探寻人生目标。
13p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如果存在恐惧或压力,都不可能有自由。只要我们的心灵在寻求安全感、满足感或永恒,就不会有自由。
18p 自由意味着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维,意味着彻底明白义务的内涵。
24p 自由是一种心性,能看透思维的局限,摆脱思考与习惯、放下自我和认同,丢掉野心与进步,从群体压力中解放出来。
25p 摆脱某种事物(压迫、嫉妒、传统)并不能获得自由,正如我们无法通过努力来让自己不生气一样。
30p “真理”这个词不一定表示真理,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仅仅听到这个词就满足了,对这个词背后的实情毫无兴趣。
35p 思考是肤浅的,是人的记忆对外界的反应,而记忆则是经验的组合,限制人的大脑。换言之,思维追求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理念,是自己投射出来的想法。
43p 思维需要被搁置,如此才能全面理解事物。当人的心灵平静下来,没有任何活动时,就能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既能看得更深,也能看得更清。
44p 搁置思维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思维的意义,发现它的破碎、分裂的本质。
47p 有所归属、有所认同的愿望导致自由的空间变得狭隘。只有自由之花才能结出尊严之果,但若不知何为自由,就会沦为奴隶。
52p 结论的奴隶,是不会思考和探索的。
60p 谦卑是美德,无法通过刻意培养出,是最难的体验和感受,不被任何立场、观念、经验、知识和价值观所支配。
76p 在倾听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观察实际情况而不非言辞形式。改变绝非抗拒和反应,而是创新和创造。
78p 进步否定了自由,繁荣导致人的心灵越来越安于某些固定的事物。
86p 要么立刻去除恶习,要么原样不改。原样不改会使我们的心灵日趋迟钝,结果是养成更多的习惯。
89p 反叛和革命是一种应对外界压力、问题挑战的反应,和自由完全相反。
112p 要顿悟就要听,务必仔细听,不要评判、不要辩驳、不要比较、不要回想过去,只要自由地听、快乐地听、心无挂念地听,就可以了。
128p 能够探索意味着身体健康、精神健全,不受自己或他人意见的左右,时时都能看清一切事物的运转、活动。
128p 如果心灵存在恐惧,则无法进行灵活的探索,因此。必须了解恐惧的本质和意义。
139p 由社会恐惧造成的追求一致的纪律,是社会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不道德的、紊乱的,让人们深陷其中。
140p 秩序是善与美的丰硕成果。要想有秩序,就必须有自由;但如果没有空间,就没有自由。
141p 我们视时间为带来秩序的手段,但只要观察一下就知道,时间所孕育的,只是混乱而已。
164p 一旦我们想着去利用什么,就毫无自由可言了。只有在没有动机的情况下,自由才能存在。
188p 文字是危险的人,因为语言在驱使和控制着我们,不是吗?
190p 只有在不对任何事物产生认同的时候,才会有自由。
198p 当知识停止运动的时候,必然会产生行动。没听实践,只能收获一堆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