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_关系的真谛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关系的真谛 > 我和书
十三月 关系的真谛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2-22 20:12:09

我和书

       克氏在这本书并没有谈书籍和人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或许就是因为晚上刚看完的那种冲动,甚至已经来不及思考自己这么冲动的来源了,只浑身上下萌生出一个记得不知哪位作家说的那种连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的念头,很久没有这种冲动了,只是在当下的那一刻,我突然开始相信某种神奇的东西会发生,虽然现在不太敢相信一夜之间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当然不排除那种朝地上仍一颗原子弹的可能性。但是身居十几平方米斗室里的这个渺小的我,突然觉得文字也具有了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
这也是读了这么久的克氏以来,突然第一次有了这种被自己震撼的感觉,我承认自己一度怀疑过克氏,是不是他的表达太极端,是不是他对这个世界太绝望,囿于自己的无知,带着生活中一己的偏见,并没有真正去走进过他,又谈何去读懂,去身临其境地感受满头银发的一位老者,用目光深邃的眼神在你耳畔的诉说:
      “如果你被无知、邪念和狂热困扰,必然散播这些不健康和阴暗心理。如果你心智健全、人格完整,就会播洒阳光和安宁,否则,你就在为更多的混乱和苦难推波助澜。理解一个人需要耐心,需要宽容意识;自己好比多卷长书,一天把它读完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开始读了,你就必须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因为透过它们你就可以读懂整个人性。阅读的开始即是终止无知。如果你知道如何阅读人生这部书,必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无限智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阅读完一本书便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何谈从那一字一句中认识自己,检验自己,读书变成了一种目的,我开始很少能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于是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文字的关系,长久以来文字在我眼里的宿命好像就是把自己关在了一个小房间里,彻底隔绝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文字似乎带给我仅仅能够让我从当下的困惑中解脱出来的一种快感,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走向文字那个广阔世界的勇气和底气,充斥了太多的后顾之忧,于是一次次走进去、拔出来,我从来没有完完全全地投入一次,把那些被我长期冷落在柜子里的书一本本拿出来,重新掸去灰尘放回书架的位置上,如果说书籍也是有生命的,亦开始思考陪我度过了相依为命的四年的书籍,竟生出了生疏之感,仿佛满屋子的书籍也填补不了你内心的空虚,然而这就是书籍给我的安慰吗,那种不负责任的躲猫猫式的阅读,一开始就注入了无意义的血孔,或许我还可以继续保持弃之不顾的阅读态度,还是选择重新赋予它们之于我人生的意义。透过文字我看见了什么?我真正又能够表达什么?我所表达的文字是有意义的吗?
       克氏说:“追求上帝、真理和全然美好的感觉——不是培养美德和谦卑,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超越虚构和幻觉,这表明你对那件事产生了感情,你活在其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做才是真正追求宗教。但是,若要真正发现宗教,你必须离开自掘的小池塘,全力以赴汇入生命的大河。这样一来,生命就会惊现关爱你的方式,你根本不必刻意关爱什么。你随遇而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时,你将不再有安全感的困惑,也不会再顾忌人言,生命从此将绽放美丽。”
       或许我一直在寻去意义的那个结果,却忽略了意义本身——让自己把灵魂安定在上面,世界就在我们的心中,如同克氏所说:“世界与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生活的地方,包括你的家庭、朋友、邻居;如果你、我能彻底改变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可能改变。”真正的教育在于改造人的内心。恰当建立交往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即认识自己——能理解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实际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我以为在生命的出口一定有一束光,而只有经过漫漫长夜的等待才能够捕捉得到,就像聂鲁达说过的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依稀记得在侯孝贤电影《风柜来的人》里叫做小清的那个少年问另一个同乡少年你还会回去吗,那个少年毫不犹豫地说回。那个“回”字就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就像克氏说的那句“你走遍了全世界,可最终还是要回来做自己。”带给我的感慨一样,也许世界很大,可是总会有那种全世界仿佛只剩下你自己一个人的孤单感觉;也许心里可以容纳的地方很多,可是只有那么一个角落是留给你永远想回也回不去的故乡的,也许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地奔向远方,只是为了清楚它在自己心中到底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或许我们出走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一个出口,而是找到那个真正入口处的自己才是重要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