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才会记住一生_浪子回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浪子回头 > 怎样说,才会记住一生
陶造生命 浪子回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5-16 17:05:14

怎样说,才会记住一生

文/3Rss

有一本畅銷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我不相信卢云会看过。但他在其名著《浪子回头》中只简简单单讲了一个归家故事中的三个信息:每个人心中都有小儿子,也有大儿子,但我们却被召成为父亲,便足以让无数人一生受用,也使得这本书位列卢云著作之首。

怎样说,才是最难的。

卢云的《浪子回头》是伦勃朗的。他在讲伦勃朗的名画“浪子回头”,赏析画作自然是免不了的,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以画谈信仰的书。画家伦勃朗怎样思考这段经文,自然会化为他的笔下之作,不是用言语,乃是用构图、光暗、色彩来说故事。赏画之旅也就是灵修过程。《浪子回头》中有大量篇幅是卢云与画作的对话,小儿子的光脚与破鞋,父亲的两只不同的手,大儿子的画中站立的位置都成为信息建立过程,看书的我们也进入赏画中。十年前,看罢《浪子回头》,我还特意买了一本关于历代基督教名画解说的书作为补充阅读,原来我们真的可以赏名画“最后的晚餐”来默想。只可惜自己不学无术,没有发展下去。

当然,基督教名画能流传的前提是画家对经文的思考。伦勃朗一生都没有离开对这比喻的思考,伦勃朗自己也就是以浪子和父亲来隐喻自己的一生。少年得志的伦勃朗挥金如土,后期名声不再,长期在债务纠纷中,有着三段理不清的情感纠葛,先后经历妻子和儿女的离世。透过自身和对大儿子、小儿子和父亲角色的长期揣摩与思考,伦勃朗深深明白大小儿子远离父家多远,也看见天父多么渴望儿子回家。卢云仿佛看见伦勃朗对经文的思考,这也成为卢云解开画作的宝贵钥匙。

卢云的《浪子回头》自然也是卢云自己的。卢云是在1983年第一次看到伦勃朗的画作“浪子回头”,此后1986年在圣彼得堡隐士园见到真迹。数星期以后,卢云正式离开任教十多年的哈佛大学,并抵达多伦多,担任“黎明之家”牧职。卢云把这一切理解为一个归家的故事。卢云早期在南美高声疾呼要停止中美洲內战,在哈佛任教拔尖的学子。但在他笔下,那时的他居然是大儿子和小儿子,是在任意放荡和心远离父亲中浪荡。而去服侍智障人士,却成了救赎和归家之路。千万人的属灵老师卢云,在这群智障者身上寻回真正的呼召。在此中,他肯定了自己是要被召作父亲。卢云透过读画来读经,也透过圣经文本来解画,最后完成了对自己在属灵路上光景的解读。

卢云的名著《浪子回头》也是主耶稣的。主耶稣这一简单的比喻,说的是小儿子般的外邦人,法利赛人式的大儿子以及慈爱的天父。但它一如天国道理中的小芥菜种子,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会长大后成为飞鸟栖身之所。卢云初遇伦勃朗的画作“浪子回头”, 其后写成《浪子回头》,这是灵性深化的过程,也是灵修学进路的经典。从说什么到怎样说,让永恒真理驻足在当下的人群之中,这是灵修神学所侧重的任务。当然,卢云在毕德生所强调的与文本对话外,另加了与画作“浪子回头”对话,更是叫人无限惊喜,须知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也是长期默想文本才孕育出的另一灵性作品。把三者合起来,才是卢云的《浪子回头》。

从这一角度看,卢云的《浪子回头》是建立在他与圣经文本,他与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以及伦勃朗与圣经文本三重默想之上的灵修经典作品。貌似简单的三个信息却是经千錘百练而出。简单的是信息,却不是思考。

透过《浪子回头》,卢云也邀我们踏上灵修与默想之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