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声音从何而来?_倾听内心的声音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倾听内心的声音 > 内心的声音从何而来?
书海冲浪者 倾听内心的声音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08 02:03:58

内心的声音从何而来?

实际上,我之所以不顾工作劳累拿起克里希那穆提的这本书,是因为我对人生存在困惑,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我对现在这种整日间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混日子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害怕自己会一事无成,虚度一生。所以,我想要借助于他的思想,来荡涤心灵,来看清自己,倾听到内心的呐喊。
        
说实话,他对于我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拿起他著作的动机的分析是如此的透彻,与我内心的活动几无二致,让我由衷的心生敬佩。他说,冲突、挣扎、悲伤、空虚以及缺乏和谐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人们想要远离冲突,想要解决自己的不完整,似图填补内心的空虚,因此便开始去追求安全和完整。但是,无论是从财富带来的物质丰足还是权力带来的心理满足,都无法给人以长久的安全感、满足感。只能进而追求精神安全,寻找宗教和组织化的信仰,或者制造出权威,设定标准和理想以实现未来的安全、未来的强大、未来的荣耀,但这些渴望的结果却是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挣扎,而且越是选择,就越是会无可救药地的陷入更深层次的空虚,从而人为地设置了通往真理之途的障碍。
        
但是,他分析的结论却是,我这么做完全是徒劳的,也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认为,真理是无路之国,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找到它,生命的完满和丰足同样无法通过任何人、任何道路,借助任何宗教、任何派别,或者通过仿效任何形式的权威得以实现,没有人能够向另一个人描述或者传达某次体验的全部内涵,除非他自己去亲身经历。这种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不断地自我分析、选择的过程只会不停地在自由的生命之流上施加限制,制造障碍,让我们越来越日益陷于目的性的陷阱而无法自拔。所以他说,我们必须摒弃一切权威,打破一切教条,破除一切迷信,包括他自己,从而由自己的行动中,由自己的生活中,由自己的整个生命出发,去觉察自己内心的召唤,按照它的意志自发地、自然地行事。
        
如此,问题便出现了。他要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但这个声音又从何而来呢?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内心的声音呢?什么才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呢?它不可能象孙悟空那样由天地自然孕育而生,也并非人生来而有之。人们无论是对自身进行定位、对现实作出判断,还是选定人生的方向、确定未来的目标,都需要有一定的参照坐标或者向导,这个坐标或者是自己以往的经历,或者是崇拜的伟人,或者是信仰的宗教,或者是信奉的某种学说,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果任何事情都能不加思索、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依靠动物性的直觉,要么是有某种绝对的信仰。否则,选择难以避免。前两者已经被他否定了,后者也只会陷于空虚,内心的声音从何发出?在我看来,克里希那穆提对此的论述却是含混不清的。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即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的确,我们应该从自己开始来认识生命、感知生命、领悟生命,但是,如果把这些外在的东西全都抛开了,一个人的生命经验是极其有限的,对生命的领悟也是片面的,在少年时期不可能领会青年时期的思想,壮年自然也不会知道老年的心理,这又如何通透的看待整个人生?那又如何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从一出生尚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即被社会所塑造,被他人所影响,这无可逃避。如果连这个也要抛却,难道要回归到依靠动物性的本能?那又何来的作为人的自我意识?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环。
        
作为一个哲学的门外汉,思来想去,始终绕不出这个圈子——我认可他对于现代社会人们思想困境的分析,想要靠他来为我指出摆脱困境的路径所在,但对他的理论始终不得门径。
        
最后,联想到他书中演讲的年份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席卷世界的大萧条前后,他的这些话极有可能是针对当时人们所存在的迷思而说。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的话——即他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功利性、目的性太过强烈,以致于或者为了迎合于社会的、外在的条条框框,或者按照某种宗教信仰、权威教条,或者个人暂时的某种需要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真实目的,使自己成为了目标、理想和现实的奴隶,从而离真理、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便是他所说的“自由不会来到追求自由的人面前,真理不会被寻找真理的人发现”的真实含义,再通俗一点讲,如果我们执着的追求寻快乐,快乐就不可能被我们所感知。所以,他的意思其实还是要我们在生活中少一些功利心、少一些目的性,少一些刻意性,多一分随意,多一分自然?

如此理解,倒也能让我烦躁的心灵稍作平复。那么,就当这是我内心的声音,权且如此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