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利他”,真正有利于他人_对话稻盛和夫:利他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 理解“利他”,真正有利于他人
筱禾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5-21 11:05:06

理解“利他”,真正有利于他人

在学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接触到“利他”这个词。从字面上,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非常容易理解“有利于他人”,也就是可以从他人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和行动。然而,这简简单单的解释背后又包括了行为个体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有效而正确的利他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了《对话稻盛和夫•利他》。这本书是稻盛和夫与濑户内寂听从日本大地震的事件开始,发散开去谈论关于人生观、人生态度的一些看法,也讲到了如何实践“利他”。这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佛教有着“小善如大恶”的说法。正如字面意思所表现的,“行小善”最终却往往会转变为“大恶”。与受难者同感悲痛当然算得上是一种“善”,不过有时候我又觉得这种“善”又有可能是一种“恶”。还有一种说法叫“大善似无情”。就比如我们要求那些受难者不要总是哭哭啼啼、凄凄切切,这种要求自然显得不近人情,甚至有可能被批评为冷酷无情。然而我认为,现在讲这些近似冷酷的话,反而可以激发受难者努力奋起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大爱。这段话所表达的行为似乎与我们以往的想法有所不同。我们一直在强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在别人遇到不幸之事时,应尽自己最大努力产生共情、哀其所失、叹其所伤。但是,这世界上又怎会有绝对的感同身受呢?我们不是当事人,永远无法对位,设身处地的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很多安慰成了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的无谓表达。有时,我们安静地陪在他人身边,任由他发泄情绪,认为宣泄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但他人所承受的痛,又岂止是一两场眼泪和撕嚎所能带走的呢?或许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受害者接受现实,并勇敢地活下去。很无情吗?有时却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想到一件事情,有位同学深爱的男友车祸身亡,这对于20刚出头的我们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痛楚。女生哭得撕心裂肺,大有追随男友而去之意。由于我们的关系不是特别亲密,我也只能不痛不痒地劝慰,让她想开点,不要太极端,生活的路还有很长。而女生不吃不喝流泪哭泣了两三天,没有丝毫的起色。这时,她比较要好的一个朋友冲到她床铺边,把她揪了起来一顿大骂:“你就那么想跟他走吗?除了爱情你的生命中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吗?你的父母怎么办?你男友没有完成的梦想怎么办?”这个朋友说,死是懦夫的选择,生还不容易。当时女孩面无表情,没有丝毫反应。朋友一气之下甩手而去。但到晚上,女孩主动走出了房门,打了饭,精神也慢慢恢复了过来。事后,她说她非常感谢这位朋友,如果没有她的一顿臭骂,她会一直沉浸在男友去世的事情中无法自拔,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惨的人,不愿走出来。可见,有时让当事者清醒比与其一同陷入更好一些。

从这个层面来看,“利他”并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对方选择更正确的一条路。而这一点,也在书中多次强调着。

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全面而深入,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也只有真正理解一个概念,才能更好地用这个信息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