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式(asana)和瑜伽(yoga)_现在开始讲解瑜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现在开始讲解瑜伽 > 体式(asana)和瑜伽(yoga)
那天 现在开始讲解瑜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17 14:03:07

体式(asana)和瑜伽(yoga)

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至少在中国,很多人提起瑜伽直接联想到的要么是个头倒立或身体七扭八曲的怪人,要么便是个在做柔软体操的佳丽。即使是瑜伽练习者甚至瑜伽教练,也不乏把体式当作瑜伽的。其中有些人知道呼吸的重要性并懂得将呼吸与体式结合在练习中,但若问“一个体式为什么要配合呼吸”、“配合怎样的呼吸”、以及“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呼吸”、或者“为什么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呼吸”等等,大概鲜有一语中的的回答。

如果对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那么即使在体式练习中加入了呼吸甚至意识,也是一种外在的组合、机械的拼接,而未达瑜伽的本质——内外兼具的相应,由于相应而形成的处处圆融的联接。这种联接不是静态的叠加,而是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你不可能在春风和大地之间涂点502或者将春风和大地打个中国结,但是你能清楚地看到“绿”,看到春风和大地这种联接焕发的生机。

印度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在《瑜伽经》的第二章中详细说明了瑜伽的八支:
1持戒Yama :不杀生、诚实、不偷盗、净行、不贪
2遵行Niyama :清静、知足、苦行、诵经、敬神
3体式(调身)Asana
4调息Pranayama
5制感(调心)Pratyahara
6凝神Dharana
7静虑(冥想)Dhyana
8三昧(入定)Samadhi
很明显,对于瑜伽而言,体式既不是首要的,也不是终极的。

下面,以“坐角式”为例,尝试说明瑜伽体式与舞蹈、体操、杂技中的体式以及生活中刻意摆出的pose、无意识举手投足的差异:

坐角式:坐立,两腿伸直分开,两臂侧平举,左右手分别抓住左右脚的大脚趾,脊柱挺直,眼睛向上看,深吸气;呼气时,上半身向前向下,将前额、下巴或胸膛放落在地板上。

1) 如果你双腿原本只能分开到90度,但你强行分得更开甚或以横劈叉为标准,那么首先你已经没在持“诚实”和“不贪”的戒,没在遵“知足”的律,其次你很难在此坐姿上坐稳坐正并保持脊柱挺直;如果再强行向下俯身甚至让别人帮自己下压,那更是在使用暴力破坏“净行”。这在舞蹈、体操、杂技的训练中或许可以,但在瑜伽中绝对不可以。道理很简单,如果藉由欺骗、暴力完成一个体式都获得提倡,那么我们练习体式岂不是在日积月累地鼓励欺骗和暴力?所以说,只有在了解、奉行1和2的前提下,才有3,这个3才是瑜伽体式,而且已经很到位。
2) 如果你看到有人能轻松地横劈叉,并且上半身可以完全贴到地面,就以此为自己的目标,在练习时脑海中只有这个假定的目标,而毫不关注每个当下的觉受,那么首先你每次的练习都是在制造更多的痛苦;其次即使你咬牙忍受这种毫不必要的痛苦也依然难有进步;再次你要么会因为错误的认识和行为而生起对瑜伽的抗拒,要么会因为自己的强迫性造苦和受苦而发生意识扭曲,进而轻慢、漠视他人的痛苦。“体式”的梵文原本包含有“舒服”和“毫不费力”的意思,通过体式调身就是要让这个身体——灵魂寄居此世的寓所——能够安稳。每个体式从开始,到进行中的每一步,到练习者的适度保持,整个过程都应该是自如的、惬意的,是在“慢”中进行的安全舒适的微调。用制造痛苦的方式怎么可能指望收获幸福呢?“体式”的意义是要你从这一刻就开始感受幸福,然后一直幸福地去获得更大的自由,最后你可以自由地控制身体的每个部分,你调用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引起其他部分的紧张,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避免了身体各部分不必要的忙碌和为了克服这种“帮倒忙”而不得不额外增加的发力。在此,优雅是最经济的显现。不懂得自爱,不懂得和身体做有效的沟通,那不是练习瑜伽,而是在糟践体式,这样的练习只会加剧“魂不守舍”的生存状态。
3) 体式包含身体的动作和觉受,而呼吸和意识又相互影响,所以体式练习离不开呼吸和意识,调身的同时就有调息和调心。既然都是“调”,就得问问自己调什么?怎么调?调得怎么样?而不是盲目地随便地搬弄身体四肢。比如说很多人选择坐角式是为了拉开大腿内侧、后侧的筋,那么对于髋关节尚不灵活的人,有必要每次都俯身下压吗?就在双腿打开正直坐立的基础上配合呼吸练几个脚腕的收束岂不更简单有效?这样练习不仅仅是拉筋,更是以呼吸推动气血疏通经络,会让整条腿均匀地从里到外地热起来,这种内热岂不比热瑜伽馆那种外部的高温来得妥贴、实在、有效?再比如说有些人腰不好,那又何必在这个体式将双腿分得那么开?就90度好了,保持上身的直立,两手前平举,每次呼气时坐稳并以手臂牵引上半身向前倾,保持脊柱伸直,如此为了与向下的重力和向前的倾力相抗衡,后腰和下背部自然收力,便得到了针对性的锻炼;若再加上屏息、住气,便可以使腰背部得到气血的强化滋养,是很好的调理。如果改两手前平举为胸前合十,那么在调理后腰的同时还可以调理到肩关节,对下背部和上背部的疼痛都可以缓解。这样有目的、有方法地去调身和调息的过程中,意识自然地受到控制,——“控制”并非“压制”。“制感”不是要压制乃至泯灭感觉,而是要在充分认识感觉的基础上不再受点滴感觉的束缚,从外感到内感,从身体到心灵,从部分到整体,最终由于整体感的获得而能随时随地跳出“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命运。换句话说,“制感”令我们更敏感,但却减少了机械的快速反应,——之所以说“机械”是因为这种反应多出于概念而非正念,多来自积习而非对当下的真实了悟。调身、调息和调心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在体式练习中是同步的。
4) 有“制感”的体式练习已经使我们告别了意识散乱,进一步就可以训练注意力了;当注意力可以快速集中、持续集中时,我们的思虑必然会平静下来。体式练习有助于练就优雅的体态,凝神和静虑同样有助于练就优雅的意识和思维。凝神即专注,静虑(冥想)即持续的专注,这都可以从体式练习开始尝试,并且需要适当的体式来配合实现。
5) 动静相生,在彻底的冥想中生出的便是“三昧”。因其并非可操作的步骤或可冥想的对象,在此不加赘述了,免落言诠。

综上所述,只有在瑜伽八支理论指导下的体式才是瑜伽体式。在这样的体式练习过程中,练习者不断知道自己的问题,深刻觉察内因和外缘,及时加以调整并讲究方法,所有的效果、境界都一步步亲证,——联接到哪里,生机便到哪里,练习者要去探寻、感受和跟随这种生机,而不是追求任何一种外在的标准、所谓的“到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体式(asana)和瑜伽(yoga)”的回应

lesechoes 2015-11-18 11:46:28

啧啧,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个例子,太灵动了,真的妙不可言~

净意 2014-12-01 15:21:34

四年前写的评论,今天才拜读,能感觉到笔者写此评论时的心境,时间和空间只为相对,心智却无任何界限……感恩!

止观 2012-10-18 16:52:16

许多东西到了我们这里都被粗浅化了,瑜伽便是一例,在绝大部分人的概念里,甚至在许多瑜伽练习者的概念里,瑜伽,只是一种体操。

阿莲书屋 2011-02-25 10:52:10

有道理。如果只追求强度,追求体式的到位,长久下来,身体会更痛.很多瑜伽教练不重视这点。应该多了解自己的身体,既不要放任疼痛不管,松懈下来,也不要强迫自己。瑜伽的练习是个随心、无所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