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放逐_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 > 心灵的放逐
乐佚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17 02:07:25

心灵的放逐

自由之旅,毋宁说是心灵的放逐。

记得刘瑜在《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中这样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往自由之途。”查尔斯他甩掉一个一个的身份,如同褪去一层一层的束缚,去追求他的画画梦。她说:“别人或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但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深以为然。

诚如本森所言:“在目前的战争中,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值得努力的就是争取自由的希望,很难说清楚什么是自由,因为自由的本质是征服个人的欲望。”

其实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关系从某个角度来讲其实是负累,但是我们却并没有摆脱。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接纳或说忍耐这样的依存关系?

除了某种舍不得的心理作祟,更重要的是理性的衡量以及冷静的分析。人是一个社会个体,眼里不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能自私,不能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在某种范围内选择了忍受不自由。

“我们只有坚持对劳动、秩序、和平的信念才能征服邪恶。”我想只有征服了邪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心灵自由。

人生就其实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如果说早晨起来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支配生活,那么到了晚上我们则会明白,无论我们事情做好还是坐糟,生命的力量对我们的控制已经得到了认定,而且如此这般,我们已无法删减塔给我们留下的记录。”要怎样让减去的那一段段记录变得美好而有意义便成了我们人生的目标。

此书扉页上疯子尼采的那句话很有意思:“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浑浑噩噩了无生趣的过一辈子的人生,毋宁说是一种煎熬的浪费。

我们永远也不能藐视或者嘲弄一个人的梦想,我们负担不起,因为人是靠梦想活着的;梦想能够成真,它能够以极大的力量解放我们。生活的乐趣源于生活本身,而不是只顾着其中某个精华片段,而将其余平淡的部分隐去!

“经历出生、生活、死亡、葬礼,体验了人生百味,一样也不能省掉。经历愤怒,损失,野心,无知倦怠,遭遇了人生之路的颠簸,无人例外。”

事实上,以简朴、仁慈、不计得失、友好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们永远珍藏和纪念。

伟大存在于平凡之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