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平衡_胖补气 瘦补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胖补气 瘦补血 > 气血平衡
胖补气 瘦补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6-28 11:06:43

气血平衡

天地要阴阳和谐,人体要气血平衡。

气,是人体的动力。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气是生命的精髓。《难经》“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身体内的气具有人体发动机的功能,人的生长发育、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果气虚,生长发育就会迟缓、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血行滞缓、或水液不布,或痰湿内生。

气具有人体空调机的功能。当外面的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的气就开始收敛、关闭,以便保持体温,这是人遇冷会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当外面的温度升高时,人体内的气便开始发散,将多余的热排出体外,这是人遇热出汗的原因。体外的空调用多了,体内空调的功能就会减弱。

气还有人体稳压机的功能。人体的内脏器官时刻都在承受地球的引力,因为气的运动在人体内产生的力量,能抵消地心引力,使之平衡。另外气产生的力量能统帅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还可以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如果人的气虚,器官就容易下垂。

气还具有人体能量转换机的功能。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总之,身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都靠气来实现,这个过程叫气化。

气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

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张景岳:气不足便是寒。

气大伤血,气太过了,血就会虚。

黄帝内经: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于阳;血有形而静,属于阴;气又温煦推动的作用,血偶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气也不能离开血而独存。


--------------------------------------------

气血失衡包括:

【气滞血瘀】

人体的气并不虚弱,却被堵塞住了,这样导致的血瘀叫做气滞血瘀。气的运动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下来,接着,血液的流动也随之停滞,就是气滞血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黄帝内经: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不摄血】

一旦气的统帅力量减弱,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便会出现吐血、便血、皮下瘀斑等情况。

【气虚血瘀】

人体的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这样导致的血瘀,叫气虚血瘀,它兼有气虚和血瘀之象,常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气随血脱】

当血液打量流失之时,气无所依,便会随之外脱,这时人会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严重者当场昏迷。

【气血两虚】

多由于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引起,此时人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萎黄,常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

一个人能活多久,不是由身体最强的那一部分决定,而是取决于身体最弱的那一部分。一个人身体99%都是好的,只要1%出现了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那么,他的身体就会由这最差的1%来决定。养生的宗旨就是寻求身体的平衡,而身体平衡的关键就是气血平衡。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体重指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在18.5-25之间,那么气血是平衡的,如果超过25,有点气虚,超过30,严重气虚,低于18.5,一定是血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受损,气血就会严重失衡。

脾胃之气,也就是常说的中气。

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后,该吸收的吸收,该排泄的排泄,该气化的气化,他的身体不胖不瘦。一个气虚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后,该吸收的没有吸收,该排泄的没有排泄,该气化的没有气化。结果没有气化的物质转化为脂肪,脂肪就是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是多余的气。瘦人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呈现病理性的亢进状态,故血虚多火。

胖瘦又一个度,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在这个区间里偏胖偏瘦都可以,超过了这个度就要出问题。

腰围男性超过3尺、女性超过2.7尺,就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太瘦,人容易患恶性肿瘤、甲亢、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肠炎等。

平衡气血的大思路:胖补气、瘦补血。


气不足则胖,气虚有四种:
1气虚
2阳虚
3痰湿
4湿热


气虚是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这样的人叫做脂人。是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比较均匀。

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称为之肥人。上下皆胖。

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它们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身体气虚。称为膏人。身小腹大,脂肪集中在腹部。

说文解字:凝着曰脂,释者曰膏。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在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的。

湿热,指身体内的湿、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气虚。称为肉人。是结实型肥胖,与虚胖相反。其急躁的脾气和湿热有关。

灵枢 卫气失常:肉人者,上下容大。

气虚补气三招:清心(站桩)、喝粥(荷蒂粥)、艾灸(脾腧穴、足三里、气海和膻中穴)。

荷蒂在荷的中间,既有上面莲子心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面莲藕补脾胃之气的作用,更能生发元气,用来煮粥最适合气虚的胖子。

痰湿补气:薏米粥、赤小豆粥


人体中的气分为元气(先天之气)、中气(水谷之气)、清气(自然界的)。


【胆小的胖子气虚】,另外,气虚的胖子舌体庞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最后,看精神状态,如果气虚的胖子 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

气虚型胖子是指元气虚弱-》心气虚弱-》血液循环无力,人疲乏无力,声音低弱。容易感冒、迁延不愈。

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小米、猪肚、胡萝卜、香菇都是补气的食品。

舌体肥大的原因是水太多,因为气虚,气化功能弱,不能将水湿代谢气化出去。齿痕多因舌体庞大受齿缘压迫所致。所以一个胖子舌头有齿痕八九不离十属于气虚型。

【怕冷的胖子阳虚】,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还会出现阳痿。

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组成,又叫桂附地黄丸,去掉后面两味药就叫六味地黄丸。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

按摩后背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穴。督脉总督一身氧气,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腰腹肥胖,经常胸闷痰多。

痰有内外之分,外痰是每天嗓子里那种黏糊糊的东西。痰是肺、脾、肾运化所产生的废弃物,中医有:肺为储痰之器,脾胃生痰之源。内痰在你的身体内,在五脏六腑的痰或者皮肤下的痰。

湿,说穿了就是水。水进入胃后,水的精气便向上运输到脾,脾会将水质精气上传到肺,肺气肃降,调通水道,又将水下输于膀胱,上下循环,水和津液滋润了整体身体。如果脾和肺的功能松懈,水的运化不及时,水停留在身体某个地方,就形成了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水代谢出现了问题,痰就会和湿结合,形成痰湿。

体内痰湿的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瞎挂着大大的肿眼泡。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的体内痰湿堆积,脾的运化失调,脾气就会不升,人的眼睑就会浮肿。

痰湿的胖子吃素是必须的,吃素可以清淡血液,化痰祛湿,解放正气,疏通气血。避免糖尿病和中风的发生。

多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可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花开了,气血就通畅了。还要坚持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


【急躁易怒的胖子又湿热】,面部有油垢,脸上有座疮、粉刺。饭量大。舌质偏红,苔黄腻,体内热越盛,舌苔就越黄。大便太干燥或太湿。眼睛里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

湿热在体内排不出去,会造成胆气上溢,口苦口干,急躁易怒。湿热内阻,阳气被抑制,然总感觉身重困倦。

胃强脾弱,因为胃有湿热,胃热湿阻,胃受热后功能亢进,饭量大增,然而,胃纳过旺,势必造成脾运化的负担加重,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

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能吃辛辣燥热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伤寒论将湿热的人称为酒客,酒是大热之物,经常饮酒的人往往脸上赤红,因为体内大热,一遇到湿,就会形成湿热。

湿热是体内的一大隐患,停留在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出现麻烦。停留在关节筋脉就会出现局部肿痛,停留在脾胃,就会出现腹胀、恶心,停留在肝胆部位,就会出现肝区胀痛或皮肤暗沉、眼白发黄,人暴躁易怒等。

背腧穴拔火罐;从腹部往下沿着胃经敲到足部,每天10-15分钟;每天按摩手肘的曲池穴,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


胖子养生,先要清心



天地运行遵循“水升火降”,人体也是如此,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

格致余论: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火的方向运动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一个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体内是哪一种气不降了,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

在人体内随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肺就会有 火,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下降,胃就会有火,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下降,胆就有火,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莲子心降心火(心烦多怒,口腔溃疡)
绿豆粥降胃火
梨降肝胆之火,生吃清六腑之热,熟吃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
猪肝降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任何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影响气的运行。愤怒的情绪会让气往上涌,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人悲伤的时候肺叶会张开,心跳会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时心粉之气受阻,热气不能散发,气便消沉下来。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一下子集中在肾,肾一时承受不住,肾气不固,人就会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六神无主。忧思会让人气结(气滞)。忧思过了头,脾气就会郁结,常茶饭不思,胸胀肋痛,还会伤胃,使胃气不畅,消化不良,患上胃病。当忧思、悲伤和恐惧成为习惯时,疾病就离我们不远了。

养生没有秘诀,关键是要想得通,不哀悼过去,不担心未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一个人将很多事情看穿了,就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就会顺畅,而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以理节情。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感情。

仁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有三心:善良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

善是万病之药,善是养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养育人的五脏六腑,让全身的气血达到平衡。善能让人的心胸宽广,让人心态平和,让人远离七情六欲,人善心静,养血益气。一个人真正地做到向善了,体内的气就会运行通畅,疾病也会远离他。

平静之心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对环境的反应。拥有佛性的人就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平静并保持平静的人。

贫者多寿,富者多促。

多欲则邪得而入之,无欲则邪无自而入。


-------------------------------------------------------------


太极拳是最好的补气方法之一。必须有一定传统文化的积淀,一定的悟性,而且非下苦功不可。

最简单的补气法:

清晨拍手

与手掌相连的经络有6条:手太阴肺经、受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P67


高级拍手补气法: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

脊柱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2、双手掌背拍打为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

尾椎骨是打通督脉的起点,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

左右手拍打臀部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

3、轻拍腹部

腹部经过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双手轮流轻拍此处,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脉不畅,泌尿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盆腔肿块等,经常拍打腹部的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对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都有 好处。

4、握拳击掌
配合走路,握拳击掌。
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功能衰退。




站桩补气法: P78


上焦指的是心和肺,下焦指的是肝和肾。上虚下实,元气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活力,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是病态的表现。站桩让肝肾之气充实起来。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慢慢回归原位,该升的升,该降的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自然上虚下实了。

黄帝内经: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苏东坡评价站桩: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痔疮是身体气虚的反应,人体一虚弱,正气虚损,血脉阻滞,就容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便引发了痔疮。要想根治痔疮,就应补气。




补气六字诀:嘘(吐出肝上毒气)、呵(吐出心上毒气)、呼(吐出脾上毒气)、呬(吐出肺上毒气)、吹(吐出肾上毒气)、嘻(吐出三焦上毒气)

六字诀吐出脏腑内的毒气,再吸入天地间的清气。P84

十大补气穴:
1、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如膀胱经。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

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最好艾灸。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仅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按摩最好在晚上8点左右,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

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分钟,然后用手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手掌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2、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经常按压足三里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黄帝内经: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针灸或按摩足三里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对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疗效。

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适合艾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

3、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以治疗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对肝病患者更有奇效。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时,多按摩次穴。以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秒,6次为一组。每天3-6组。

黄帝内经: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4、涌泉穴

黄帝内经:肾处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摩次穴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神经衰落、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有很好的效果。

最简单的方法是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加少许食盐,泡15-30分钟。

5、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

将双手交叉重叠于关元穴,稍施压力,然后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上下推动即可。

6、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盈之气。气海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气海位于脐下一寸半,是人体的中央,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对于阳气不足、生气缺乏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有功效。下丹田就是指以气海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气海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YINYE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7、太溪穴


是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为肾经原穴,也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是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由肾虚引起的疾病具有刺激次穴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90%的人患有慢性咽炎,在中医上属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8、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有重要作用。
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适中,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顺时针和逆时针各50圈,每天2-3次,20日左右见效。


9、肺腧穴

肺腧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如果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然后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此为一组,做3-5组即可。指压肺腧穴还能去掉脸上的斑点。方法是一面吐气一面指压6秒钟,按压20次一组,每天5组。

10、悬钟穴


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又叫髓
会和绝骨。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且是会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经常轻敲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十大补气食物:
1、土豆
2、山药
3、红薯
4、香菇
5、牛肉
6、泥鳅
7、兔肉
8、糯米
9、韭菜
10、蜂蜜

多吃根茎类、块茎类的植物有助于补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

土豆生于夏秋两季,土豆的生长更多得益于生发的地气。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三经。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健身年、美容和抗衰老的功效。但补气的食物不宜过量,否则容易出现胸闷、腹胀等问题,一旦出现胀满嗳气,再次食用时搭配陈皮等行气的食物一起吃。

天气通于肺,地气纳于肾。山药补气,又入肺经和肾经,能补益肺肾之气,贯通天地之气。它不热不燥,性味非常平和,特别适合气虚者食用。

山药有收敛的作用,上火、有实邪或便秘的人要少吃或者不吃。

红薯入脾经和胃经,可以补中和血,又能暖胃生津、益气通便。对于脾气虚弱、容易便秘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要补气的话,组号选红皮或紫皮,且黄心的品种。

香菇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具有调理作用。对湿气又很强的防御力,其祛湿功能显著。香菇补益胃气,益气滋阴养胃润肺、治风化痰。

牛肉补气指的黄牛的肉。水牛肉偏凉,可以降糖,黄牛肉性温,可以补气。清炖牛肉最好,可以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容易炖烂。一周吃一次比较合适。

泥鳅水中人参,味甘,性平,入脾经和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利水祛湿的功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可以用泥鳅和大枣、黄芪一起炖食,有补脾气和补肝养血的功效。

兔肉味荤中之素,入肝经和大肠经,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兔肉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高血压、冠心病、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患者时常要吃一些兔肉。
补虚汤:兔肉、党参、山药、大枣、枸杞一起蒸熟食用每天两次。如果气短乏力,可以再加上淮山药、黄芪、枸杞。

冬天最需要补气,糯米视频是补气暖胃的。论吃法,糯米粥最容易消化。糯米酒也不错,补气养颜,适合所有人。

韭菜入肝经、胃经和肾经,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能益肝散瘀。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等,有补气壮阳的作用。民间有男人不离韭,女人不离藕的说法。“韭菜春食香、夏食臭”。冬春多吃韭菜。

蜂蜜味甘、性平,入脾经、肺经和大肠经额可以补益脾气和肺气。黄芪蜜、党参蜜、枸杞蜜最有补气作用。


--------------------------------------------------------------------



【火大的瘦子阴虚】,手心脚心发热,容易失眠,面色潮红,双目干涩,喜欢冷饮。身材瘦长,不耐夏。大便干燥,小便短涩。

阴虚型瘦子最大的特点是火大。火大了血就少了。YINYE损耗严重,就会出现阴虚。黄帝内经:阴虚而内热。

阴虚型瘦子夏天要注意防暑,秋天要注意保湿防燥。因为热邪和燥邪最容易伤阴。这类人容易受到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困扰。要注意养阴。


【长斑的瘦子血瘀】,磕碰以后身上有又黑又紫的一大片。舌头颜色整体比较暗,舌头下静脉曲张。怕冷不怕热。最怕风邪和寒邪。性格内郁,烦躁易怒。女性月经颜色不鲜艳,呈块状,经期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山楂有开胃健脾、消食除胀、活血化瘀的作用,高血脂的人喝山楂茶,血脂会慢慢降下来。用山楂红糖水能下月经。但孕妇不能喝。

三七也是活血化瘀的,药性比山楂大,三七补血第一。


【内向的瘦子气郁】,胸肋胀满,容易打嗝,肝气不舒导致的胃气上逆。

玫瑰花味甘温微苦,是调理肝胃不和的良药。菊花具有清肝火,疏风热的功效。


【爱长疮的瘦子湿热】

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它们都会生湿。暑热季节,可以喝一点藿香正气水解湿,多吃绿豆、赤小豆等甘寒、甘平、可以利尿的食物。



【补气血之前补脾胃】

一个人脾胃虚弱的特征:
1、先看食指,如果弯曲变形,并且内侧根部(第二间)有酸痛感,说明消化系统出现障碍(通过按摩商阳穴,大肠经的经穴;前点头,是胃炎的对应点);再看手指并拢后有没有缝隙,缝隙大说明脾胃有问题。

肚腹三里求,肚子不舒服,就要找足三里。

2、看眼袋,眼袋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水湿内停,首先会停留在这里,形成眼袋。

3、看舌头,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齿痕。健康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薄百苔,而且是湿润的,不燥不滑。如果舌苔发黄,说明有热,如果焦黄,内热严重。如果发白,体内有寒,如果发黑,内寒已经很严重,如果舌苔厚腻,白苔满布,说明脾胃虚弱,水湿之气凝聚在舌头上。

补脾胃,长期坚持喝粥:大米、莲子、薏米、芡实、山药粥。将莲子肉、山药、薏米、芡实1:1:1:1打磨成粉,每次熬粥放几勺即可。


捏脊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法

脾胃四怕:冷、湿、甜、撑

西瓜伤脾最重,黄瓜、西红柿性凉,脾虚的人不适合吃。少食生冷、甜腻的食物,饮食要饥饱有度,运动、多吃素食、少饮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补血最简单的方法是晚上泡脚。

泡脚可以刺激肝经、肾经、胃经、胆经、膀胱经、脾经。在水里加入盐、生姜、陈皮、薄荷,可以暖胃、祛湿邪。

泡脚四忌:
1、饭后或空腹泡脚
2、水温过高
3、时间过长
4、乱放中药
5、特殊人群禁用。经期、妊辰期妇女不宜。身体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宜。

泡脚要选在下午5-7点之间。一般泡到身上发热、微微出汗即可。泡脚的时候,一边喝点姜糖水或热开水,可以改善肾寒的症状。泡脚贵在坚持,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坚定、有所坚守的人。

花椒可以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将花椒熬水煎汤后泡脚即可。
痛经的可以用白芍、益母草和当归来泡脚,白芍能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能祛淤生新,是活血调经的常用药;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可以调经止痛。
有风湿骨痛的选用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糖尿病(阴虚)的用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来泡脚。

-------------------------------------------------------


十大补血穴位
1、血海穴


血海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之气,运化脾血之功效,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是女性调血的大穴。在经期前几天按摩血海,再配合三阴交和太溪穴,可以有效控制痛经和经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如果痛经的过程中有呕吐,在按摩血海的同时按摩足三里。

每天上午9-11点双手拍打血海穴,每次拍打10秒,连续拍打三五次。晚上9-11点在进行艾灸。

2、天枢穴


在肚脐左右两寸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按摩次穴,可以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的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到大肠经。

3、关元穴

关元穴是全身三大强壮要穴(关元穴、足三里、气海)之一。它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养生学家修养精气神的要穴,刺激次穴可以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它在任脉上,是小肠的募穴,可以治疗足三阴经以及小肠和任脉的疾病。按摩关元穴尤其可以调养女子的气血,促进小肠的造血功能。多按摩关元穴对打通全身的经络非常有用。按摩时,要轻轻按压,每一轮按压8次,每次按压8组。按压次穴对消除肥胖的小腹有一定的作用。

4、足三里穴

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艾灸足三里,可以艾灸阳陵泉。

5、三阴交穴

三阴交是肝脾肾教会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每天中午11点按揉左右腿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的湿气、浊气、毒素都派出来。按摩三阴交还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

6、隐白穴

隐白是脾经上的第一个穴,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脏是统摄血液的,因此按摩隐白可以健脾统血,这个穴最显著的作用是止血,如鼻子流血,或者月经量过多,或者月经周期过长,都可以按摩或艾灸隐白。

7、髀关穴

髀关穴,是胃经中的气血所包含的脾土微粒在此穴沉降。多按此穴可健脾除湿,固化脾土。寒则补而艾灸之,热则泻而用针。此穴是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针刺髀关穴,得气可以导引气血下注到膝部,对关节炎和风湿都有疗效。臀部和大腿比较肥胖的人可以多按此穴。

8、下关穴

下关穴离耳朵比较近,属于足阳明胃经的面穴,也是胆经和胃经的交会穴,可以通治这两条经络,具有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下关穴是治疗牙痛的必按之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如果牙齿隐隐作痛,时疼时不疼,而且久治不愈,又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痛症状,通常是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按摩时,以下关穴为主,同时菩提和颊车和肾腧。

胃火上升引起的牙痛是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以下关为主,同时按摩颊车、支沟和胃腧。

9、期门穴

要保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可以多按期门和章门。期门是肝经气血汇聚点,只要打开了期门,也就通开了肝经,不但可以舒肝气,还能改善肝脏的藏血功能。期门是肝经的终点,如果肝血不足,期门的气血就会更加不足。期门的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它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此外,期门也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可见此穴的重要性。


10、章门穴

章门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募穴,也是人体八大要穴之一,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揉按章门也是促生脾血的好办法。章门还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按摩章门可以调节五脏的气血。


十大补血食物
1、黑芝麻
2、红枣
3、猪肝
4、藕
5、胡萝卜
6、桂圆肉
7、黑豆
8、黑木耳
9、乌鸡
10、红糖


一般来说,白芝麻榨油,黑芝麻多用于制作食物。芝麻味甘、性平,如肝、肾、肺、脾经,有补血明目、生津通乳、益肝养发的功效。


红枣性平、无毒、味道甘美,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养胃健脾、补血安神、滋润心肺、调和营卫、促生津液、通关开窍、助益十二经络。红枣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VC的含量是柑橘的7-10倍,是苹果的75倍,红枣还还有36种微量元素和14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氨基酸。要想身体好,一天三个枣。红枣味甘,归脾胃经养护肝脏。

养肝汤:选7颗红枣,洗净后,用小刀在红枣上竖着开小口,将烧开的沸水直接冲入装有红枣的碗里,浸泡8小时以上,然后隔水蒸1小时。

服养肝汤可以达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大力推荐准备破腹产的孕妇喝,可减弱麻药的毒性,保护肝脏。


藕性温和,鲜藕止血,熟藕补血。有口鼻出血的病人,可以紧急服用新鲜的生藕汁,快速止血。

女人要多吃藕,但女子经期和素有体寒痛经的人不宜生吃莲藕,糖尿病患者不宜熟吃莲藕或藕粉。


胡萝卜味甘、辛、性平,入脾经和肺经,是补血和改善肾虚的上好食品。胡罗卜补血养肝、健脾化滞、补中下气,尤其能干山肝血虚亏引起的视力下降、夜盲症等,对脾虚食滞引起的消化不良和呃逆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胡罗卜中的胡罗卜素在身体中可以转为VA,VA是肝脏重要的营业素,可以帮助修复肝脏组织细胞。胡萝卜是脂溶性食物,因此熟吃或搭配脂肪类的食物吃比较容易被身体吸收。

桂圆性甘平,如心经和脾经,对气血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都有疗效。

桂圆红枣粥:桂圆、红枣各1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红枣去核后,与桂圆肉、粳米一起煮即可。

如果记忆力衰退,晚上睡眠不好,容易感到恐惧,往往是心血不足的表现,可以自制桂圆膏:桂圆500克、白糖500克,把桂圆肉捣烂,跟白糖搅拌均匀,隔水蒸熟,成膏状,每天早晚服用1小勺即可,用温开水送服。

黑豆,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可以助益肾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为肾脏提供更多可以储存的精气,有补肾滋阴、补血明目的功效。多吃黑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血虚的状况。

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养阴补血、润肺明目的功效,主治崩中漏下、痔疮出血、高血压、血管硬化、便秘等。它能减低血液凝块的作用,对冠心病和脑、心血管病患有益。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尤其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在饮食中补充,以维持正常代谢功能,延缓衰老。适合怕冷、体质虚寒的人食用。胃酸高的人,包括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糖。

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的作用。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

糯米酒酿卧鸡蛋和红糖芝麻小米粥对体虚的孕妇有益。




荷叶性凉,归心、肝、脾经,具有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荷叶中的有效成分是荷碱和莲碱,这些物质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脂。

小孩大便不通喝一听杏仁露。杏仁是将肺气的,肝脾之气重新开始上升,胃气随着肺气重新开始下降,这样大便就通畅了。

苏叶泡脚可以驱散感冒。苏叶性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的作用,用它熬水泡脚可以驱散身体表明的寒气,防止寒气进一步深入身体,感冒之初用苏叶熬水泡脚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已经发热则效果就不好了。

泡李子治拉肚子。

凉开水泡绿茶可以治疗痛风。每晚睡觉前用凉开水泡上绿茶,第二天把它喝完。或者早上泡好,晚饭后喝,一天至少两次。用凉水泡茶可以最少破坏绿茶里的VC和茶多酚。

嘌呤高的食物:豆浆、肉汤、动物内脏、小黄鱼、海鲜等,有痛风史的人最好不要吃拉面,不要喝啤酒,不喝纯净水,忌浓茶、咖啡和醋。



雌激素、孕酮等激素属阴,它们的分泌主要依赖肾脏积累的元气,当肾元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时,会影响血液、骨质和体液的形成,导致干燥、衰老、骨质疏松等问题。按摩太溪穴和三阴交。

任脉操 P200

便秘的朋友晚间用热盐水泡脚,20分钟左右,用毛巾擦干后,把脚包起来,三五分钟就可以了。泡脚的通便效果非常明显。


冬瓜皮快速止咳。用干冬瓜皮叫冰糖煮水喝,冬瓜皮性味甘、寒,如肺、大肠、胃、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每年自己预备一些,把冬瓜皮晒干。

罗汉果性味甘凉、归脾、肺凉经,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消肿止血的作用,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和肠燥便秘有很好的疗效。

睡前八法: P206

生气难受捶一捶膻中穴

月经不畅吃几片山楂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