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_优雅地老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优雅地老去 > 信仰的力量
little douban 优雅地老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08 11:04:39

信仰的力量

三年前父亲离世,仿佛一种感应一般,母亲的精神状态一下子糊涂了,我们最常对答的两句话就是:“你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大夫说还得等一阵子。”这样的谈话每天都发生,伴随着令人沮丧的相处。突然觉得,作为陪伴者,我的生活已经不自觉地受到了影响。对于母亲的境况的无助,对于未来自己命运的恐惧,在网上搜索相关书籍的时候,这本书就这样地进入了我的视线。
《优雅地老去》,副标题即是“678位修女揭开阿尔兹海默病之谜”。作者斯诺登博士作为明尼苏达大学的流行病学助理教授,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科学研究领域寻找研究课题,将视线投入到圣母学校修女会,经过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他开始了书中的这项“修女研究”,藉由修女会数百位老年修女少女时代即已经写下的文字记录,加之持续的对于这些修女的年度智力测评,并辅助对于这期间去世的修女所捐献的脑组织的病理科学研究,试图揭开阿尔兹海默病的前世今生。
读这本书是一个有趣的体验。译者李淑珺来自台湾,专注于心理学等领域,加之对于书中人物的译名采取了姓加名的译法(类似白瑞德、郝思嘉),于是读来少了些拗口;作者本人,也是此项研究的发起人斯诺登博士,可能是因为幼时即有过与修女们亲密接触的家庭背景,对于这项修女的研究并非全然是假以科学研究的居高临下,就像研究开始之初修女院的修女对他所说,“她们会对你敞开心胸,但前提是你要先对她们付出自己”。在文章中,从作者的笔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作者与研究的修女的相处故事,也因为这些故事,这本书没有了一些心理学书籍的晦涩。
修女研究想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脑的病理现象和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有何关联。这项研究中对于去世修女的脑组织所进行的病理研究就采用了“巴拉克分级”,但对于一些去世修女的脑组织的研究表明,即使她们脑组织已经有了巴拉克分级中描述的阿尔兹海默的症状,但并未显示出失智状态,章节末作者由此归纳出阿尔兹海默病并不是老化必然的结果。
尽管母亲患上阿尔兹海默,但我,或者说世人,对于他仍然是缺乏足够的了解。除了老年痴呆、糊涂、最后丧失心智这些标签,我们对于它知道得太少太少,这个仅次于癌症、中风、心脏病,位列人类第四种疾病的病症,已经距离我们太近太近了。不知何时,在医院的病房、在小区的花园,甚至在街头的找寻失踪亲人的小广告上,我们都能听到或看到他的阴影。
读完全书,我们仍然没有解开阿尔兹海默之谜,但书中对于这些修女的研究,仍然给读者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线索。书中对于一些在世的老年修女的研究,清楚地显示年纪大不等同于心智衰退,研究者甚至通过对于修女们早期入学留下的自传的写作,参照对于这些文章文法的分析,如概念密度,神奇地预测了这些修女们老年后罹患阿尔兹海默的可能性,并得到了近乎准确的印证;此外,这项研究强烈暗示,当一个人的大脑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阿尔兹海默病损伤时,小中风是导致失智症症状出现的启动开关。在不知如何预防阿尔兹海默病的当前,预防中风,尤其高血压导致的中风就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诸如此类的话题有很多,也是不乏裨益的讲述。
但对于该书,有价值的部分远远不是这些,但最让我认同的却是作者在书中所认同的,在这项研究中,“其中有两个因素无法借由修女研究的数据,以科学方式衡量出来,但是与修女们共事了15年后,我强烈相信它们非常重要。第一个因素是这些女性都有深刻的灵修。我的感觉是,深刻的信仰就像正面的态度,能缓冲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哀伤与悲剧。”
在希阿荣博堪布建立的扎西持林闭关中心的老年养老院中,我看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修行人。不同于汉地常见的面无表情的老人们,这些藏族老人,无论男女,从沧桑的面庞上总能隐约能看到年轻时候生活的艰苦,但人到暮年,舍俗出家,埋首精神修持的他们在岁月面前又是那样的从容。每次转山途中路遇,目送这些脊背甚至有些佝偻的老人手摇转经筒拾阶而上,那一刻,才感到老年不是应该害怕或蔑视的事情,它可以也是一段充满可能与新生的时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