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学?_中国人的病与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中国人的病与药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学?
书海冲浪者 中国人的病与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8-29 14:08:3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学?

乍看书名,以为这是一本介绍中国人常见病与常用药的常识书,阅读过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要比常识高得多,深得多,宽得多——王一方先生带给我的不是简单有用的常识,而是更多有关病、有关医、有关生命、有关社会的思考。
        
王一方先生把病与医的关系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病,是人生的非正常状态,而病人则要忍受生理以至心理上的病痛折磨,是对正常人角色的逃离与禁闭。病,使病人无比接近的面对死亡,在与死神的搏斗中咀嚼生命,常常催生哲学家。病给人带来的困扰和恐慌,真的能够人更加深切的认识自己,感悟生命。医,是对病人病态的纠正,是对病人身心的拯救,这在小的方面体现为一种技术,而在大的方面则体现为一种生命观,即怎么看待疾病,怎么看待病人,怎么看待生命,大医往往就是大哲。病人把自己整个的托付给医生来处置,从疾病,到身体,到灵魂,从救治,到拯救,到救赎,这是一个由技术升华为人性的哲学命题。而病与医在医院里得到交会,既有人类与疾病的对抗和厮杀,也有医者与病人的碰撞和博弈,也有生命与自然的反思的升化,也是人类反思生命与自然的场所,这里既是相互厮杀的战场,也是自我发现的旅程,也是哲学家的摇篮。
        
王一方先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深度挖掘医患关系。当下医患关系的乱相已经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首先,是患者的原因。对医学技术的极度崇拜,无限度的调高了人们对医院的期待,一切死亡都成了非正常死亡,都是医院和医生的失职、失误与过错,都可以通过冲突的方式赢得社会的同情和金钱补偿。其次是医生的原因。现代医学的技术主义讲求精确化、实证性与前瞻性,漠视以至抛弃了人的主体性、情感、意志,对疾病、病人完全对象化、客体化、机器化,医生的冷漠、技术性失语都成为合理表现。再次,是两者关系。社会的分工细化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医患关系演变为生硬、冰冷的商业合约关系。作为社会的个体的人,在因体制造成的日渐膨胀的医疗机构面前越来越渺小,隔绝了应有的人文关怀,缺乏情感上的沟通。而隐藏在巨型医疗机构背后繁琐的手续、方言化的技术语言和不透明的操作规程,更加剧了两者的对立,缺乏彼此的宽容与理解。最后,是环境影响。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情绪浮躁不安,复杂多变的医患关系就是这种社会情绪的集中反映,再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医院、医生的污名化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讲,医患关系的恶化绝对不仅是简单的医生的技术问题或者患者的道德问题,而且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再更深一层讲则涉及到人们如何评价生命,如何看待生老病死的哲学问题。
        
王一方先生在书中讨论了有关病、药、医的所有话题,内容非常宽泛。涉及到了医的智慧、病的哲学,谈到了现代医学的现代性危机,谈到了避孕药的历史,谈到了抗生素的发现,谈到了艾滋病的泛滥,谈到了伟哥阴差阳错的发现史,谈到了历史上的医生、绘画中的医生,更深入探讨了当下突出的高药价、乱收费,紧张的医患关系,扭曲了的医疗体制,探讨了医生在道德偶像的感召、仁爱之心和博爱情怀的宣导与技术崇拜下制度化的商业贪婪之间的挣扎,对当前中国人在病、医、药的专制下迷失的情态和纷繁的乱相尽情作了展现,就健康、疾苦、生死、医疗的病与药的命题发出了诸多感悟,令人感同身受。
    
那么,面对当前医药、医患关系的这种乱相,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医学?作者对此进行了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需要一种回归人文传统的医学,要对罹患疾病与医药救赎的信念赋予新的理性。作为病人,必须认识到,健康的最高境界是活着,而非不生病;也正是因为能够感觉到痛,因为最后必将死亡,所以才叫生命——生命不过是一段旅程,肉身无法永恒;死亡是肉体生命的归途,爱永恒;向死而生,短暂的生命才有意义。而作为医生,要敬畏生命,更多的去关心病人的情感创作和精神体验,回归人道、人本、人性的医学价值,加强与病人的情感沟通,不但用技术救治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倾心关怀,真心抚慰,身心皆备,让病人在面对疾病与死亡威胁时能够有勇气坦然面对。要通过在医生与病人之间建立价值共识,形成共同认定的底线伦理、共同价值和终极关怀,进而构建一种极富人文关怀的医学,极富人情色彩的医患关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