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了克服从小画画颈椎不好和总是缺乏运动,我开始练习瑜伽。
从17岁开始,瑜伽变成我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时练习勤奋些,有时懒惰些,却从来没有彻底停下来过。随时可以开始的练习是我获得能量的源头。搬动每一个住处都会找个安静的能晒到太阳的角落,然后,把垫子铺好,准备练习。
小时候追求有难度的漂亮动作,现在总是退回来,把动作做得浅一些,松一些,让每一个伸展找到更多的空间,用呼吸来决定如何推动动作。
13年的练习,我已经形成了很固定的练习习惯,似乎也能找到一个按钮,点击进入瑜伽模式的时候,试图让浮躁懒惰切换成平静精进。每次练习的过程中,从不让我失望的心灵和身体相应一体的轻盈总如约而至。
过去,流行的瑜伽流派我都试着了解过,练习过,也曾经着迷于参加各类瑜伽教师培训。
但,最终和练习书法一样,保持一种可以延续,让自己很舒服的节奏仍然是瑜伽练习的关键。让课程和自我练习能够平衡,彼此促进。瑜伽的程序运行更多是一套可以被实践的哲学,但外化为体式,把体式当做有动作的冥想静坐,让它随着呼吸从身体里慢慢生长出来。总的来说,瑜伽跟身体的柔软真的没啥关系,跟气息带动的力量和打开的空间有关。
有一位老师说,不是为了打结,是为了展开。
如果让我描述瑜伽的练习感受,那就比较像你有一所庭院,但是长久没有管理居住,有些房间堆满垃圾,院子里的植物野蛮生长。
于是,一天一天,你把露台往外延展一点,晒到更多太阳,然后,由于漂亮的家具要布置,所以垃圾就陆续被搬出去,院子的植物浇水施肥,然后就可以修建成形,这样慢慢积累,可能一年两年后,你拥有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瑜伽对于身体就是如此,延展创造,构建出一个方正气息流通的空间。和中医相信的一样,只要能量能流动,生长收藏的过程没有阻滞,那么造化有它自己的智慧让一切恰当地形成美好的轮廓,如同植物和山水。
总之,其实我是一个不爱动的书呆子,但我为自己保留了这个动的爱好。
大概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留一节体育课,让生命保持一种清新有力的状态。
每个瑜伽课堂上都有偷懒的人泄气地说,你就是天生软。练了这么多年,我到现在还没看见过一个靠天生软把瑜伽练好的人,都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力量。没有其他方法。
有一个纪录片我很喜欢,叫《Ashtanga NY》,美国的方式其实和印度的方式还是很不一样的,印度跟印度的也不太一样。(这一句听上去像废话的,练习一段的同学都能懂)瑜伽流派和中医流派非常像,大家需要细细感受,选择投缘有益的。
多读一些书再进入体式的世界,开始体式就跟随呼吸忘记书本。这看似矛盾,但非常有用。
我喜欢的Christy Turlington说过一段话,常常在我练习的时候想起。大意是:
瑜伽比较像是生活的隐喻,一个困难的动作让你觉得无法呼吸,但是你需要保持呼吸,然后当你专注呼吸,拉伸和缺乏力量的肌肉酸痛和一种想要结束的焦虑就随之神奇地变得可以接受,甚至可以享受。
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嘛,同样一段生活,不同的源头完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处理方法。
所以,佛说,生命在呼吸间。
阴阳相依的一呼一吸是最好的老师,阐述了无常,也恰恰是了无常的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