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原谅_菲洛梅娜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菲洛梅娜 > 绝不原谅
张躲躲 菲洛梅娜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1-24 11:11:21

绝不原谅

受了同名电影《菲洛梅娜》和本书内容简介的误导,我误以为这本传记小说本身就是讲菲洛梅娜寻找失散五十年的儿子的故事。但是真的把整本书看下来,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是一本太厚重的书,涉及好多宗教、历史、社会和心理学问题,“寻子”反倒成为一个引子。

天主教的生育观和伦理观成为整个故事的引线。整本书的写作风格走的是传记路线,客观,详实,有据可循,并且是男性作者的硬朗笔触。但是在故事的开头,作者用了很小说化的写法,生动细腻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尔兰年轻的未婚妈妈菲洛梅娜在修道院产子的经过。助产士的善良与修道院主持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众多未婚妈妈孱弱而无力的抗争奠定了整个故事的悲情基调。那一章最让人心情沉重,透过书页,好像可以听见阴冷潮湿的修道院房间里一排排没有父亲拥抱的婴儿啼哭的声音,还有未婚妈妈们为自己的“罪孽”忏悔哭诉的声音。女孩们被宣布有罪,要接受漫长的辛苦劳作以示惩罚——而她们的罪过,无非是美好地爱上了同样年纪的男青年,并怀了他们的孩子。

当宗教遇上政治,母亲和孩子们的命运就坐上了云霄飞车。关于如何处理修道院那些私生子,政界和教会产生了分歧。教会的如意算盘当然是多“收留”这些“有罪的”母子,并以此从政府赚到资金支持。而政府则在不断完善《领养法》,考虑如何让那些纷至沓来的美国人能够领养这些爱尔兰宝宝,既帮爱尔兰政府减轻负担又能够不让民意引起轩然大波。

就在这样的当口,菲洛梅娜的孩子被一对美国夫妇带到了美国,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从安东尼变成麦克,从一个带着原罪的私生子一下子成为大主教的外甥、中产阶级家庭的养子,并且顺风顺水地成为美国政府高级要员。光鲜亮丽的表象下,没有人注意到他那可爱尔兰的内心守着怎样的煎熬,他无时无刻不在刻意让自己远离幸福:“我亲近谁,谁就会消失。”“我这样的人,不该得到幸福。”

“寻子”的故事线索彻底转变,成为回忆私生子安东尼一生的追忆文章。

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在收养之初是三岁,已经对生母有了模糊的记忆。到了新家庭之后又被三个哥哥排挤戏弄,与养父意见不合,有同性恋倾向并且有特殊的性癖好……哪怕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也容不下这样的异端。麦克逐渐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阳光底下众人眼中乖巧聪明的好孩子,一个是肮脏巷子里花钱找男妓取乐迷恋皮革性虐的怪人。

“你不愿意别人接近你。”“你喜欢戴着面具。”“你爱演。”“你隐藏自己的一部分,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的真面目。”海莱因医生早早就看出麦克心中的病,却无力医治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麦克的病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反而在社会压力下日益加重。那时的美国对同性恋敌意重重,教会认为所有同性恋都违背了人类种族繁衍的天命,必须受到仲裁。同性恋“患者”被强行接受电疗,以此治疗那种“罪恶的欲望”;被注射吗啡,让他们看到男子裸体就呕吐;他们还会被关进没有窗户的精神病医院。一名天主教教徒在暴露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之后,被人于暗夜虐杀于街边,尸体赤身裸体以便羞辱到极致。

更糟糕的是,艾滋病被发现了。同性恋问题在美国引起极大关注,以至于成为两党竞争的焦点,对于艾滋病这个新发现的疾病,两党也提出不同的意见。民主党坚持将病情公布于众,而共和党则坚持保密——因为教会坚持认为这是对于同性恋的惩罚。

此时的麦克,已经成为政府要员,并且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感到深深的焦虑。他被迫过着双面的谎言生活:在职场里隐瞒自己的性向,在社交圈掩饰自己的工作。他要将自己身处的两个世界分得清清楚楚,感觉就像双手各握着一条冒着火光却不受控制的电缆,只要稍微一有接触就会致命。

“唯一的解决之道便是寻根溯源:找到他的亲生母亲,搞清楚多年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此一来或许他可以停止这样的痛苦循环。”

于是上演了这个故事最悲情的一幕,麦克从美国回到爱尔兰,苦苦寻觅失散多年的母亲。而母亲菲洛梅娜近在咫尺,却因修道院的一再隐瞒,母子不能团聚。

他们曾经离得那么近,离团聚只差一点点。当菲洛梅娜终于说出心底封存了五十年的往事,麦克的坟墓已经安静躺在爱尔兰故土。

幸而漫无边际的黑暗终究过去,有希望的火花零星跳跃。这是传记作者马丁•西克史密斯的功劳,是他凭借着一点点线索,大海捞针一般把当年的小私生子安东尼和后来死于艾滋病的高级官员麦克联系起来,还原真相,实现母子二人的心愿。当菲洛梅娜静静伫立在麦克的墓前,她没有痛哭,只是沉默。“儿子,我是爱你的,一切本来可以不一样的呀!”

乐观者都说,历史在进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未婚先孕的少女有权堕胎,不会再上演教会强迫母子分离的惨剧;同性恋越来越多得到了理解和认可,甚至已经在争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艾滋病虽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但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但是悲观主义者总难免在历史的随便间隙哭泣,那些为历史进步铺路的人,尸骨难再寻。只能借着影片中马丁那一句:“我绝不原谅你。”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绝不原谅”的回应

JasLee™ 2015-08-09 14:57:08

来留言的几位里大约还是有人只看了电影而没有看原著,原著麦克是绝对主角,同性恋身份在瞬息万变的时政格局中如何艰险,因认定“被抛弃”困住他一生的心结,所反映的问题比电影传达的要深刻得多,基本上是两码事

千寻雨 2014-11-28 16:08:43

可能因为老太太是一个明朗、温情的人吧,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被感动却没有像看其他悲情电影那样哭的稀里哗啦,相反,电影里的许多出其不意的情节转变,很让我惊喜。赞一个

庞光言 2014-11-27 15:49:40

幽兰

拾光 2014-11-25 10:41:33

感觉跟《如果一切重来》安德鲁调查的那段历史好像

Jaspersona 2014-11-24 13:50:00

“我亲近谁,谁就会消失。”“我这样的人,不该得到幸福。”

Cawie 2014-11-24 12:45:27

看原本的興趣來了

IUV鱼丸会跳舞~ 2014-11-24 11:50:08

豆瓣没有地方点赞……
这篇写得真好!

雪·法妮奥 2014-11-24 11:45:58

生活环境也有关系吧……原来小说里养父母还有三个儿子哦,这点和电影不同。。。(等看完安伯志来看这本吧)
菲洛梅娜是那种生活中你不一定喜欢的老太太,话唠,受教育程度不高,喜欢玛丽苏文学,老好人。但没人有权利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哪怕是神。比起老太太的“我原谅你”,我宁可像记者一样摆出战斗pose。

张躲躲 2014-11-24 11:41:26

这夸张得太多了,分开的时候他才三岁啊,真的是三岁定八十吗?

雪·法妮奥 2014-11-24 11:39:25

电影里菲洛梅娜听说儿子性取向后沉没了一下,然后轻声说:“我猜到可能如此,他从前是个敏感的小男孩。”看到这里哭成狗——果然是亲妈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