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_住在我心里的猴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 > 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
纸色风音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23 22:03:59

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

克服心魔从写这本焦虑书的评论开始,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

每个人都在患得患失的心理体验中成长并老去,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患得患失可以缓解,甚至治愈,也可能这样的患得患失愈演愈烈,陪伴你到坟墓,如果你能够有一个坟墓的话,总之陪你到生命的尽头。在自卑与自满中间,在自弃与自恋中间,我们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忽而糊涂忽而清醒,自卑与自满,自弃与自恋,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就像是牛奶和咖啡混合在一起,威士忌和冰块混合在一起,很快它们就难分难解了,这一刻是天堂,下一刻是地狱,随时都经历着过山车的体验,一会被抛向高空,一会被摔向地底。

焦虑是一种强迫,迫使我们忧愁、困惑,或者暴躁。
强迫也是一种焦虑,驱使你纠缠自己,绝不善罢甘休。
焦虑,强迫,抑郁,这些魔鬼往往纠集在一起,席卷而来,不分彼此,伙同着侵袭你的灵魂。

作者在对焦虑的探讨中,还涉及了政治、种族、家庭和成长经历这样的心理诱因,那些过于繁复的问题,断然不是一时能够说清楚的,也恐怕没有正确答案,所以,我们还是来关注焦虑本身吧。

曾经许多次做这样的梦,连续不断的、宽大的、始终在回转的巨大楼梯,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或热闹喧嚣的,或冷眼相对的,呆在每一层回转的空间里,继续向上走,继续向上走,楼梯没完没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这楼梯。正如作者所说:我孤身一人,固执的设计着自己的单调坠落。

焦虑是我们的思维病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病了,那么如何改变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这听起来显然是个高难度的话题,大脑不是机器,不能通过物理的设计和加工得到改善,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不是吗?人类发展到今天,对于心理,对于精神,也是有科学道理可讲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总要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

作者说佛教是为焦虑的人创造的,基督教是为受尽压迫的人创造的,听起来很冷漠,但确实有道理的,正是因为困惑,人们才创造出种种理论,以获得安慰和解脱。佛教中有猿心的说法,每一种动物都象征着一种意义,猿心就象征着躁动散乱的心,六十种心相,就包括猿心,所谓心猿意马,原来还有佛教的深刻含义,猿心就是那个躁动不安的心魔。

焦虑是理想主义吗?表达和宣泄可能释放焦虑吗?焦虑是具有欺骗性的,在潜意识里,焦虑欺骗自己,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真的,是必然的。

生活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可能性,生活是一系列选择,随便哪个选择,要么让你更强大,要么让你损失惨重,你越是这样理智,就越是焦虑,焦虑引发逃离和躲避,让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焦虑的人不会得神经病,因为神经病害怕的是不存在的东西,而焦虑害怕的是存在的东西,焦虑甚至是理智的,只是这理智是过分的理智。

在这本书里,作者有几段特别精彩的文字,分别是关于自由、写作、大脑和成为作家的,摘抄下来,也是为了日后用来勉励和警醒自己。

关于自由:

“自由是焦虑的皮式培养皿,如果规律让焦虑变钝,自由则让焦虑滋生。自由说:这里是你能够选择的生活,这些不同、冲突、互相排斥的生活。自由说:即使你不想做出选择也必须选,且你永远无法确定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自由说:即使你不选择也是选择。自由说:只要你意识到了你的自由,那你就将体验由自由带来的不适。自由说:只能靠你自己了,想想该怎么办吧。”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钦佩他犀利的表述。我知道,自由是痛苦的,财政的自由,时间的自由,恋爱的自由,工作的自由,人生选择的自由,每一种自由都是痛苦的,不管是具象意义上的自由,还是抽象意义上的自由,你向往自由,其实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有些时候自由是有害的,消磨意志的,有些时候自由是毒药,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向往所谓的自由,虽然明知道自己无法掌控。


作家、记者和诗人对于写作的描述:

“写作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盯着一张白纸,直到你的额头来时渗出一滴滴的鲜血。”“写作其实没有什么,你所做的一起就只是在一台打字机前端坐下来,然后切开自己的一根血管。”“成为一名作家,就好像是掌管着自己私人的疯人院。”

好吧,作家是能够管理自己的精神病人,在自己的文字里自顾自的疯狂和宣泄。


关于大脑:

“大脑擅长于快乐,它喜欢性高潮、葡萄糖和与人交往,但是它却尤爱恐惧。如果大脑不是一流的恐惧贩子,如果它不是随时准备敲响警钟,那么对有机体的威胁就不大可能在大脑有任何机会体验到快乐之前结束整个游戏。用进化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恐惧压倒一切。”“在恐惧当中,一个人是在回应一个具体的和直接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而在焦虑当中,一个人回应的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且位于遥远将来的威胁——毁灭。”

大脑是贪婪的,是享乐主义的,同时也是自虐的,越是恐怖就越是好奇,明知道不对,还是要一意孤行。

成为作家:

“焦虑不可耻,它是一种高尚的呼唤,它是对生命的矛盾敏感,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乐于接受事物的真实性质。它让人用更加尖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更加积极的肌肤去感受这个世界。它让人成为一个作家,我也想成为作家。”

好吧,如果焦虑能让人成为作家,那我愿意承受。

当然,除了跟你分享焦虑的体验和思考,作者也给出了方法:

当你感到焦虑时你在想什么?问问自己,你在想什么?焦虑什么?要将逻辑应用于对于焦虑的思维,思考焦虑本身的机制,以暴制暴,直面,只管去做。

首先,我们要承认焦虑,承认问题,承认了,才能进一步去控制。“负面情绪会惊醒染色体中的恶魔”,是啊,负面情绪是万恶之首,正是负面情绪,把我们一步步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大脑就像是一面湖水,一旦被搅动,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你使劲拍击,只会唤起水波更强烈的回击,这是一场拉锯战,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只能一步步攻占,夺回失地。

“大脑形成习惯的速度快得让人恐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大脑也快速地形成健康的习惯呢?要学会更好地利用时间,尝试着去控制,去实践,抓住一件件当下的事情,去麻醉焦虑,让自己忘记困惑,敏锐起来,比如每天看十分钟五线谱,每天读半小时书,强迫自己转换思维的内容……一点点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点点去践行对自己的要求和承诺,我相信,自我控制能力是能够得到锻炼,并逐步提升的。

深呼吸和冥想,或许能改善一些生理上的困扰,在痛苦的时候帮助你转移心智。

工作、合约、任务、限制,能够缓解焦虑,用正当的忙碌去驱赶焦虑。

用思维治愈思维,用大脑治愈大脑,意志力,是完胜的法宝。

也许有时候你我都需要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醍醐灌顶。

弥尔顿:那君临自己内心,而治理情绪、欲望和恐惧的人,是更大的国王。

桑塔亚娜:让一个人克服他对自己的有限性的自私恐惧,然后,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有限性就被克服了。

福楼拜:闭嘴,继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的回应

王二 2014-08-10 00:22:57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