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权主义_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 > 新女权主义
晓荷 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5-12 13:05:26

新女权主义

    前些日子,读了〈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这本小说,看到小说标题时,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读完以后,有点明白作者的用意。

    小说中共有两位男士,三位女士,朱思潭,程小东,吉榕,乌啦啦,麦洁。男士被塑造成被选择对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强者,选择多多,而结果都无法改变身边女人的选择。而女士无一例外“我的感情我做主”,无论进与退,她们都做自己的主人,不算潇洒也是自如,所以作者认为“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 至少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和情感归属。人物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种种暧昧的犹豫,矛盾的挣扎相当真实。-她们的选择基本上都是痛过,失望过后的选择。字里行间透露着点点无奈。作者将女人们的生活重心放在爱情上,只是当爱情无法依靠,男人无法信任下另找支柱。麦洁,乌啦啦与吉榕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结局。麦洁是典型的相夫教子型,她的第二次选择算是对了,家庭幸福。乌啦啦新新人类,我想她还会继续着同样的生活。吉榕会比较艰难,曾经沧海难为水,不容易再接受别人,结尾,因为吉祥的到来,吉榕失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没有更好的经济来源,生活容易陷入困顿的境界。象一般的小说,到这该结束了。不敢期望作者还能有更好的结局,写实性的文字是无法违背社会规律的。与其说小说在宣扬“女权主义”,不如说小说从另一侧面描绘了现实生活中女性为精神上的独立所承受的压力。

    传统的“女权主义”的理解比较单一,独立是相当重要的判断标准。龙应台有一种新的提法“新女权主义是女人可以自由并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所谓工作或者回家”。这种说法非常智慧,因为这种境界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并不仅仅限于女性。这里有两个关键字“自由”与“能力”,只有拥有能力,才能谈得上自由。而这里的能力,是广义上的能力,绝非传统的工作能力。我想,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快乐能力以及运用资源之能力均包含其中。种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内心深处认可并喜欢也就达到“新女权主义”的境界吧。这样,“独立”也就不再成为是判断的要素了,更注重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感受。绝大部分女性不喜欢“女权主义”的头衔,因为它所赋予的社会和自身压力都相当大,而“新女权主义”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

    压力的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更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女性自身。人是害怕孤独的动物,需要和被需要同样重要。不需要也就意味着不被需要了。无论人或物,或某种关系,存在的理由是“被需要”。一旦不被需要了,其地位岌岌可危。物体容易被丢弃;产品容易被淘汰;工作容易失去,而情感也容易变味为鸡肋甚至成为折磨的理由。独立可以解读为不是那么“需要”,这样,也就意味着不那么的“被需要”了。对于男性,独立是天经地义,从小就被教育要顶天立地。而对于女性来说,独立象双刃剑,不独立没有安全感,所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而太独立,让人望而生畏,承受更大的压力,甘苦自知,高处不胜寒。一旦遇到点挫折,女性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付反馈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再者,女性是情感动物,心理承压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比“被需要”的感觉要强烈。虽然大家已认同在苦干和能力方面,男女没有差别,甚至于女性比男性更能忍受痛苦,更有韧性。但还是容易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上,想要别人照顾自己的观念也比较常见,即使不流露在表面上,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女性坚持的底线要脆弱很多,很多可能都会成为放弃的理由。所以说,女性追求独立的付出和代价都要大于男性。

    “新女权主义”大可不必独立,可以将重心从“被需要”更多地向“需要”转化,符合女性的自然特征,顺应自然,当然更容易进入舒服的状态。如何运用资源的能力比自身的能力的意义要大。自身的能力很有限,而运用资源则天地广阔也。同时,也置身于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避免了独立所带来的孤独感。这里只赞美了运用资源的美妙意义,具体如何操作,笔者无能为力,套用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精辟论调“依情况而定”,这与自身,环境等等都大有关系。

    “新女权主义”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