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对隐私到结婚吗_结婚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结婚吗 > 从绝对隐私到结婚吗
期待蔚蓝 结婚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6-11 23:06:06

从绝对隐私到结婚吗

昨晚偶然翻看安顿的新书《结婚吗》和《原色》,只是在线阅读了几个故事,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不停的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涉及感情,涉及相亲,涉及身边最普遍而我又最逃不过的话题,我才发现,原来没钱的人和有钱的人烦恼竟然是类似的,都没有安全感,都会寂寞。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大家都想紧紧抓住物质的东西让自己变得安全一些,保险一些,殊不知物质再富有,也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虚。看了几个剩男剩女的故事,本以为自己够挑剔,才发现有些人更甚。是不是年纪越大,读的东西越多,眼界越宽阔,对身边的人和事要求就越高,对细节不能容忍,这样才显得自己的优越感和高品位来?然后就成了那个曲高和寡的人。那又是不是有些人只是期待普通的生活,在这个大都市里遇到那么多不靠谱的人变得困难以后,自己也变得不相信而也成为了那个所谓的不靠谱的人?还有更可笑的北京小市民,觉得所有的人选她儿子都是为了那所谓的房产。这也是我不想找北京人的主要原因。户口,房子这些明晃晃的字眼,难道有了就可以换来幸福?人难道一辈子为虚荣心和物质活着?还有看到一对生活理想都不同的人同居在一起发现不合适后,男方的痛苦,我也算理解,哎,幸亏只是同居,如果结婚才发现不合适,那得代价又有多大?如果双方的结合只是满足社会舆论下的条条框框:有房有车有户口,工作稳定,高富帅,白富美,看起来很美很幸福的生活难道就能代表后半辈子真正平静幸福的生活?我质疑,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如果不是以爱为基础,只是打班过日子,那么终有一天,一点小小的涟漪将会打破生活的平静,因为没有感情基础,大家都觉得分开的代价也无所谓吧?精神上的伴侣是不是在现在的社会变得是一种奢求?我不知,看了以后,有时觉得人心真的很可怕(又怪我悲观主义+阶级斗争),说人性本恶,其实不无道理。条件好的人,怕不好的人占自己便宜,条件不好的人也看不上自己的同类,人都想往高处走,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限的资源内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偏偏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由于人口问题,所有的资源都变得稀缺起来,于是有人的道德感没有了,而浮躁的社会对这些人采取的是纵容,于是乎,每个人渴望的那普通、平淡、纯真的生活和幸福变得难能可贵起来。

记得当初看安顿的书还是刚刚来北京的2001年,绝对隐私里的故事觉得离自己好远好远,带着好奇心看完了那本书,总觉得书里的故事比电影里精彩,才明白那句“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而10多年过去了,安顿再次出书时,我竟然也成为书里代表的一员,但我还不想被这样的所谓的社会舆论所击垮,而随波逐流。路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开心幸福与否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也不想为了下一代而牺牲什么,把自己这辈子过好,不要留有遗憾,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从绝对隐私到结婚吗”的回应

嵘嵘 2013-12-21 12:01:05

刚看完这本书。其实说到相亲择偶,其实,只要把条件降低,谁都不愁找不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