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异的理解、尊重与包容_结婚吗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结婚吗 > 对差异的理解、尊重与包容
chen 结婚吗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0-29 10:10:15

对差异的理解、尊重与包容

         《结婚吗》是一本真诚的书。真诚之处便在于,它收敛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终在守候着一份淡淡的希冀。生活的美好与残酷便在于,真情永远有效,只是每人都有各自命运的期限,过时了,便不候了。因为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每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期望也是不一样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说法,古已有之,今天我们民间比较通俗的说法是,“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所以,“结婚吗?”成为大男大女们处于当婚当嫁人生时点的迫切问题,有人称之为“焦虑的神话或虚幻”。之所以说焦虑呢,这最早源于一些社会学家对当下年轻人生活及心理状态的一种总结,有人说,这是对中国当下社会和生活复杂性的一种投射,一种空前的、独有的“神话”;也有人说这显示了被高房价绑架的年轻人急于求成,其实这样的焦虑原属一场虚幻,只是当事人反应过激而已。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同样关注、研究“剩女”问题的读者,《结婚吗》使得我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使我找到看问题的新视角:尽管“剩女”和“剩男”看似都是不被选择的,被拒之婚姻门外的,但“剩女”和“剩男”却不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各自“剩”的原因和情形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想分开讨论。
就“剩女”而言,我从书中看到的事实是, 所谓的“剩女”的确在结不结婚的问题上受到社会舆论的束缚,当今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衡量标准也依旧没能摆脱传统文化预设的女性气质,如苗条淑女君子好逑,书中胖女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再比如女性作为他者被凝视的命运,此书是以一个胎记女人被各种男性拒绝的故事来呈现的;讽刺的是漂亮女人未必就有幸福婚姻,因为任何女人终究免不了落回妻母角色扮演的窠臼,比如“青春不是谁都挥霍得起的”中的小姨,之所以最终不能“转正”,就在于,放在家里的必须是贤妻良母。这也是书中但凡提到男人对女人的期望时,男性出奇一致的首要择偶标准,因为在男人眼里女人最大的价值莫过如此。所以总的来说男人的思维逻辑是,首先一个女人要能看,能入了眼,之后理应是个贤妻良母,这也是要将其娶回家的初衷,谁知女人放着自在的日子不过,非要追求独立自主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当女人的需求与男人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当女人尝试 “不围着男人转的爱情”时,当男人忌惮女人对此自我感觉良好时,于是便有了所谓的“剩女”。从这个角度说,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规约并没有再出什么新花样。
    如果说“剩女”只是对人性主体选择的无视,是主流文化维护性别定型的小题大作,如书中第一个故事主人公的发问:“单身就不能活得很开心吗”,那么“剩男”却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因此有人说“剩男”承担了这个社会经济过快发展的后果;如果说 “剩女”不是被制造,而是整个女性群体合力自造,那么相比本身条件优越的“剩女”,“ 剩男”远没有“剩女”般的洒脱,,他们多半是想结结不了,买不起房就找不着老婆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书中的“凤凰男”,相反即便没有“凤凰男”的才华和实力却因为解决了房的困扰而优越感十足的大有人在,否则可能就要背负心里的委屈倒插门,这分别也正是书中“北京男有什么优越”和 “饮水不能饱”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所以,如果说“剩女”的“剩”主要说明这个社会缺少接纳,意味着空间不够大,意味着标准的桎梏;那么“剩男”的“剩”可能预示了这个社会人流、物流、讯息流等社会发展与结构方面的压力和冲突。
    值得思考的是,“剩男”“剩女”的存在可能正是当事人对当下社会文化的一种抗争。安顿老师在书中的一段话想必映合了很多同道中人的心声,我特意抄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在别人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这真的很重要吗?也许真正重要的还是这种选择能不能让你由衷地平静、安然,并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圆其说”。
     由此,我在想,如果人们在选择结婚还是不结时就如同选择是不是要吃苹果或喝茶一样轻松自如,完全凭个人意志偏好;如果我们的家庭模式不分谁主内谁主外,夫妻可以随心适时搭配不同组合的职能分工;如果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男人没有买房养家的压力、女人也不必为了家庭熄灭对事业的热情;如果父母与子女除了相互关爱之外更多的是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与喜好而非成为对方的赌注与靠山;那么结不结婚与其称之为顺其自然,倒不如说其选择了不为结婚而结婚的鲜明立场。因为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远非全部,而无论是出于宁缺勿滥还是享受单身自由的宗旨,不结婚一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及对生活的追求。单身和婚嫁一样,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婚嫁是一个选择项但不是必选项。因此,从“剩男”“剩女”现象或者话题上我们似乎已经嗅到一场社会文化的变革。而社会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多元、自然、自在、以人为发展本质,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享受生活。为此女性主义者主张在主流文化中发展、融入女性作为主体身份的公众知识和流行文化。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拥抱差异,拓展文化的宽容性,为社会增添理解、尊重及包容差异性的新素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对差异的理解、尊重与包容”的回应

ゞ微笑.天天向 2013-10-07 17:22:13

嗯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大,

chen 2013-01-22 16:12:10

谢谢~害羞害羞~

2013-01-19 13:02:17

你说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