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读到“像宇宙飞船一样地降落”,便让我想到刚意外离世的著名演员保罗•沃克,以及最近正在撰写的徐志摩的传记,过于灿烂的生命往往容易香消玉殞,留下来的除了骨灰,就只剩下过去的记忆了。而忧郁症患者,每天都要经历这样的降落,只不过是精神上的坠落而已,但已足够患者苦痛多日了。
按我的概念,精神病院是帮助病人找回自我的,但作者却认为是帮助病人逃避自我,也许这两个自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有时候你找回的自我已经不再是你自己了,有时候或许你病中的自我更为正常一些,而治好以后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你反而不太正常了,那不是真正的你,所以我不知道到底是孤独让人变得真实,还是群体生活让人更加受益。
以前有人对我说,哲学家不是疯子就是神经病,我还不能接受这种看法,随着对这种病的了解,越来越确实他说的正确,没有人赶得上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那么丰富了,要和他们比哲学思维,你肯定比不过,他们那思绪万千,脑中的念头可以多到把病院凿穿。“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不做,敷衍了事只会让我抓狂”-此话让我知道了作者的病因-那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得病的机率要高得多吧,而不仅仅属于遗传。但是作者一定要洗澡的习惯倒不太象个精神病患者,一般这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太强,也不会对一次不能洗澡耿耿于怀,大约物极必反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倒是知道自己不想要的。”这个形容忧郁症患者比较适合,“荒诞”也是,“创意”也是,谁的创意有精神病犯者多?你就自叹不如吧。
全书都是作者一个人的自白,时而焦躁,时而安静,但多数时候都难得平静,也许才有诸多想法一发不可收,就下笔万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