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大师沈寿的介绍(绣香缘刺绣书籍馆提供资料)_雪宧绣谱图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手工 > 雪宧绣谱图说 > 刺绣大师沈寿的介绍(绣香缘刺绣书籍馆提供资料)
绣香缘 雪宧绣谱图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9-11 23:09:07

刺绣大师沈寿的介绍(绣香缘刺绣书籍馆提供资料)

       1904年春节后,在清廷商部供职的单束笙为敬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筹办寿礼,登门拜访沈寿,恳请赶制一堂进贡绣屏。余觉从沈寿父家收藏的名画中选定了<<八仙上寿>>(颜纯生(1859~1934)作)、<<无量寿佛>>等画幅共11件,亲自描摹,让沈寿绣制。沈寿率刺绣高手,历时三个多月,完成了<<八仙上寿>>、<<无量寿佛>>、<<万年青>>、<<甘露降>>、<<寿星见>>、<<万福来朝>>、<<松鹤>>、<<黑龙>>、<<青绿山水>>等绣品。后选八幅,进呈慈禧,慈禧称为绝世神品,极为高兴,亲笔写了"福"、"寿"、两个大字,分赐余觉夫妇。自此,余觉得福字,更名为余福,沈云芝得"寿"字,更名为沈寿,以作纪念。余觉、沈寿还获得了双龙宝星四等勋章。后来慈禧下谕在农工商部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沈寿为总教习,余觉为总管。

1904年6月,沈寿和余觉到北京,筹绣工科,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刺绣学校,执教七年多。

1904年11月,农工商部派余觉夫妇去日本考察,学习外国美术教育经验,前后三个月。由此也开始了中国刺绣史的转变。沈寿在传统绣艺的基础上,参照日本的美术表现手法,制作绣品,融合西画用外光来表现物体明暗的手法,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仿真绣”。在其所著《雪宧绣谱》中谈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影。影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潜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观其美术之绣,归益有得。久而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绣。”这样的绣品,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真实风貌,开创了苏绣的新纪元。

沈寿改良了传统刺绣的材料——丝线以及绣法。旋针是沈寿独创的一种刺绣针法。以往做刺绣的时候,一般都是平绣就是直着往下拉平着往下绣,沈寿她把针法旋转着做,她所用的针法一个就是用机针和逼针来进行旋转,但在旋转的时候。还要根据物象的机理来掌握针脚的长短。所以比一般刺绣一般的平针绣要难得多。沈寿绣的耶稣像脸部就是用的旋针,很好的突出了耶稣的面部的一个肌理效果。还有就是最明显的地方还是就是头发。头发的那种卷曲的机理效果,显得立体感很强,然后又很蓬松又很柔软。

    1906年沈寿运用仿真绣法,以铅笔作稿本,绣制了《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像》。《意大利皇后像》是沈寿第一件运用仿真绣法完成的绣品。她逼真的效果在今天看起来就像是照片。1909年在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意皇和皇后爱丽娜看到后,深为喜爱,博览会后,按清政府旨意将爱丽娜绣像赠给皇后。意皇也向清政府回赠了一枚"最高级圣母利宝星勋章"。1912年11月,意驻华公使又转达了意皇和意后对沈寿的谢意,并赠给她一块贴有皇家徽号的嵌钻石金表。这两幅绣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还获得第一金质大奖,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声誉。这是中国刺绣史上的第一次获得国外皇室的奖赏。这也就是南通市濠河边这座雕像的由来。沈寿在通执教,课余仍刺绣不辍。她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1915年在美国芝加哥巴拿马博览会上,她的力作<<耶稣像>>荣获一等奖;美国人欲以一万三千美金求购,被沈寿婉拒。<<女优倍克像>>,绣的是当时美国著名歌星倍克女士,刺绣中的倍克形象,神彩飞扬。1917年在美国纽约展出。倍克女士闻讯特地从西部赶来,见绣品绣出了自己的风采,许以五千美元购买,沈寿婉拒。(据《雪宧绣谱图说中说,此《女优倍克像》乃是1919年所绣,沈寿费时三年,是其最后的杰作)。1986年,沈寿的《耶稣像》和《女优倍克像》从海外回到了南京市博物馆,引起了刺绣界和美术界的轰动。人们没有想到中国传统刺绣,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可以绣出完全是西方绘画风格的绣品了。 人们能清晰的感受到绣品所表现出的油画般的光影效果。这是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刺绣从未出现过的改变。一直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影响的中国刺绣,从没有用绣针和丝线这样去描绘一个人物。而《女优倍克像》还有了一些西方素描的意味。难怪就连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刘海粟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第一个画素描的是沈寿不是我刘海粟。她是用针画出来的素描。”

在《雪宧绣谱》第四章《绣要》中,沈寿在《妙用》一节提到她绣皇后像和耶稣像的心得:“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微有常弗精,微无常弗妙。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求有常在悟。昔之绣花卉无阴阳,绣山水亦无阴阳,常有一枝之花而数异其色,一段之山,一本之树,而歧出其色者,籍堆垛为灿烂焉耳,固不可以绣有笔法之画,与天然之景物。余憾焉,故不敢不循画理,不敢不师真形,虽谓自余始,不敢辞也。言乎色,若余绣耶稣像,稿本油画,绣意大利皇后像,稿本铅画,皆本于摄影。影因光异,光因色异,执一色以貌之而不肖,潜心默会,乃合二三色穿于一针,肖焉。旋悟虽七色可合而和也,分析之虽百数十色亦可合而和也,故曰:色之用无定也。”真乃神乎其技也。
1906年4月沈寿余觉夫妇入京,5月农工部绣工科招生,沈寿任总教习,余觉任总办。1906年8月沈寿余觉夫妇至苏州,在马医科购置花园住宅一幢,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内设“同立绣校”,对外招生,11月停办。1907年重返北京绣工科。辛亥革命后,京都绣工科停办,沈寿余觉迁居天津,开设了“自立女工传习所”。1910年4月,清政府在南京召开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大臣张謇任总审查长,沈寿任国绣审查官。张謇对沈寿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及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甚为赏识。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1917年余觉因与张謇似有芥蒂,遂独自去上海,以卖字为生。《神针》一书中记载,农历四月沈寿气痛晕厥,五月借张謇在南通博物苑之“谦亭”养病,寿在病中发绣“谦亭”两字留至谦亭。电视剧中情节与此相仿,来通三年余觉就此离去,沈寿之病,不得不疑是因与余觉感情不睦造成,电视剧中单仰萍演来实是令人爱怜,可想象深慕沈寿才华的张謇怎能不痛惜?顺便一提,剧中余觉乃一标准小开,无书画家文人气息,所以看了电视,只知其对沈寿绣品的出售宣扬有力,并不知其书画修养对沈寿而言也有帮助。)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沈寿除了教授传统刺绣,还让这些普通绣娘和现代学习西方绘画的学生一样开始接受写生描的教育。在刺绣时已经不再是按画刺绣了,而是要求学生要把被绣物放在面前观察,对照实物刺绣。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刺绣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此情节电视剧里中也有,单仰萍笑吟吟的绣一朵刚刚摘下的菊花,佳人心情愉悦,在阳光沐浴下,绣一朵含苞水灵的花,自然是再赏心悦目不过的一幅图画了!)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说起绣眼睛,电视剧中沈寿也曾与张謇探讨,我倒是担心单仰萍那一针下去,把个好好的耶稣仿制品给刺坏了:)不过据网上之图看,电视剧中的仿制品与原作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匀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对于每一个女红传习所的学员来说,这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还是怎样成为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电视剧中沈寿带学生去琅山写生,手捏昆虫作示范,在生活中又对学生爱护有加,实是作教师的楷模。)



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清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身染沉疴,仍不忘教学,学生深受感动。同时,她用自己最后的精力终于完成了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宝贵的雪宧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 “绣引”叙述绣制前的辅助工序,如剪线、劈线等;“针法”总结了齐针、抢针等十八种难易不同的针法;“绣要”叙述对绣制对象的光色变换关系和传神要点,总括在“审势”、“配色”两节中,并附有“线色类目表”,总计八十八种色线, “因染而别”则又有七百四十五种;“绣品”、“绣德”、“绣节”从不同方面叙述刺绣职业中应注意的一些有关身心健康问题,“绣通”叙述书画鉴赏修养对刺绣艺术的辅助作用。该书是沈寿数十年刺绣经验的积累,也是对包括明代“顾绣”在内的民间刺绣经验的小结,内容全面,层次丰富,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1918年该书完成,1919年由翰墨林书局出版,而后《雪宧绣谱>>一书,还请人译成英文版<<中国刺绣术>>(Principles and Stitching of Chinese Embroidery) ,流传世界。(此英译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印刷发行 不知道我是否有缘可以一见此英译本)



一九二一年,农历五月初三,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按照沈寿生前要留在第二故乡南通的遗愿,把她安葬在宁静的黄泥山下(1982年已恢复马鞍山原名)。1921年10月10日,南通县为沈寿举行公葬。女红传习所全体人员白衣素服,收执挽联、白幡为所长送行,各界代表相随其后。县知事主持仪式,张謇在墓前宣读长篇祭文。沈寿墓呈莲房形,象征高洁,墓前有石坊和玉白石墓碑,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墓阕”,碑阳刻有张謇撰书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刻有沈寿的遗像。 (此情景电视剧中都有表现。)


沈寿逝世后,由其姐沈立继任所长,直至1938年日寇入侵南通,女工传习所才停办。前后25年,共办15期,培养的刺绣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如今,女工传习所旧址,范围虽已缩小,但修葺一新,在二楼陈列室中,还可以观赏到当年沈寿精心刺绣的<<耶稣像>>、<<女优绣像>>的复制品,那光彩照人的形象,精致多变的刺绣针法,令人赞叹不已。邹家华副总理所题写的"瑰宝"二字,正是对这些作品最贴切的评价。 陈列室中还陈列了一幅沈粹缜女士(当年女工传习的教师,沈寿之侄女,邹家华之母)绣的张謇手迹,堪称传世精品。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绣园"而今呈现新姿。



沈寿的作品使中国刺绣艺术蜚声海外。沈寿在晚年担任南通织绣局局长期间,同时还在美国纽约第五街开设了“南通绣织局纽约分局”,专门销售各种绣品。此外,在瑞士、意大利等地也设立了销售处,使中国刺绣在国际上声誉大振。沈寿传世的刺绣实物存于国内的,有:上海博物馆藏《花鸟册页》四幅,南京博物馆藏《罗汉》等,苏州博物馆藏《生肖绣》四幅,《济公像》一幅,南通博物馆藏《观音像》、《蛤蜊图》,《牧羊图》。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