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与拯救_爱 是一种选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两性 > 爱 是一种选择 > 沉溺与拯救
Homer 爱 是一种选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26 17:09:24

沉溺与拯救

纲要:本书共七章,讲了拖累症是什么、形成原因、延续因素、拖累症的人际关系和复原的十个阶段。

一、什么是拖累症?
拖累症(codependency)可以解释为对人、对行为、对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希望借由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对于拖累症者而言,“控制”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重心。在人与人之间,拖累症者会因为太受另一人羁绊,以至自我、个人认同——严重地受到钳制,甚至会因别人的个性与别人的问题,而抹杀了自我。

世界上有一些东西和事情,能帮人找到短暂的或虚假的控制感,降低那种挥之不去的焦虑,这种东西包括金钱、权力、性、工作、食物、化学物质等等。心理学为这种“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起了个名,叫做Codependency,也就是“拖累症”。

广义的拖累症患者,包括酒鬼、赌徒、吸毒者、性成瘾者、恋爱狂、工作狂、购物狂、厌食或暴食者、挥霍成性者、无比吝啬者、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企图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控制”和“失控”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

心理治疗家们发现,拖累症患者常常是世代相传,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强烈地互相吸引。据说,这是因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有着顽强的“返家本能”——在自己的婚姻中重建原生家庭熟悉的生活模式,哪怕它是不健康的。

拖累症患者还可能对悲剧上瘾,他们极可能沉迷于痛苦的感情中,因为无论多么悲惨,多么痛苦,至少“那感觉很熟悉”。那些喜欢扮演“拯救者”的人,自以为高尚的解救行为,其实来源于强烈的“被人需要”的感觉,背后是自我的低价值感。

二、拖累症的十大特征:

 1、拖累症者会受一种或一种以上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驱使。
    在生活中我最希望得到什么,有没有什么习惯或者重复性的模式主宰了你的生活?

 2、拖累症者受缚于原生家庭而倍感痛苦。过去的种种经历,紧紧抓住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今天在你的心中还常听到父母责备的声音吗? 像"你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样的话是否常回荡在心头?

 3、拖累症者的自我评价和成熟度通常很低。常常是混乱的、破碎的,经常处于两个极端。
    对自己满意吗?面对不公正的批评会为自己辩护吗?是否觉得自己似乎没有朋友?

 4、拖累症者认定自己的快乐取决于他人。

 5、被拖累症者对他人有过度的责任感。
    强烈地认为,我应该为每个人的快乐、情绪、想法、行为负责。

 6、拖累症者处理依赖与独立的关系时,表现得不稳定、缺乏平衡,极大地破坏了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拖累症的反面并非独立。沉溺行为中的依赖者与拖累症者都是过分独立,他们蔑视全世界,抗拒正常理念,抗拒社会常识和道德观,这些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拖累症的反面是互相扶持。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建立一个正常的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从上帝而来,而且上帝赋予我们可以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建立起健康、平衡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一方面能够完全信任他人,对他人敞开胸怀,容易因此受伤;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有完整的自我形象,所以无须他人的帮助,受伤后也能自我复原。

 7、拖累症者善于否认和压抑。
    拖累症源于第一代问题家庭,但他们会真诚地为原生家庭辩解。如果拖累症者能回忆起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通常是些支离破碎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是已经被他们美化和修饰过的。他们看事情一向不客观,无视情况的恶化,即使最糟糕的情况,也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8、拖累症者对于他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忧心忡忡,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改变它。
    拖累症者试图控制那些超过他们控制之外的人、事、物,因此永远都有挫折感。有负面评价的人常有失败的预期心理,因为他们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是个失败者,当他们展望未来的时候,他们只看到失望和挫败。如果不幸印证,只会更加深他们的自卑感。

 9、最重要的是,拖累症者的生活非常极端
    缺乏自我肯定是拖累症者在生活和态度上两极化表现的另一个原因。

 10、拖累症者会不断寻找生命中欠缺或失去的东西。

这十个特征在三方面影响着拖累症者每日的生活:
 1、我们的家庭观及成人观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我们注定回重演记忆中的家庭经历。
 2、除了重演童年经历以外,这些经历影响着我们成年后大部分的决定,包括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3、逻辑和理性思考在上述两种状况面前软弱无力。

三、造成拖累症的原因
1、储爱槽空了
2、失落的童年
消极虐待:遗弃、忽视、童年失亲、工作过度、父母两人之间缺少爱、有完美主义或忧郁症的父母、情感乱伦。孩子接收到疏远、疏离,而非爱、宽容和接受。
3、反复的强迫行为
人类的返家本能不是地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运作。我们寻找的不是出生地和童年成长的地方,而是重建目前的生活,“你再也回不去了”。拖累症者比起一般人,更强烈地需要复制过去。
新生儿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我饿了、我不舒服、我要、我需要、我哭了。有食物、有温暖、有舒适。我要什么有什么;我就是要人喂养、要人关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婴儿的世界一直在扩大,当它扩大时,地平线也不断向外扩展。不管我们变得多自私,我们心中有一部分希望,世界是绕着我们旋转的。当伽利略与地球中心论者争辩时,争辩的不止是恒星与行星的位置,而是:我,乃至全人类,是万物的中心。这是自古以来人类最开心的事。
在孩子眼中,爸妈的任何感觉一定是从他身上来的。“如果我做了甲事,乙事就会发生。”异想天开,这是拖累症者的想法。
原家庭被复制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如果事情重新来过,这次我一定可以处理好。我可以治愈伤痛。异想天开!第二个理由,因为我要对原来那个腐败的家庭负起责任,所以我一定要受惩罚。除了企图弥补过错,拖累症者还可能会对悲剧上了瘾。他们主要的症状就是沉迷,而且极可能沉迷在痛苦的情感中。不论多么悲惨,至少那是家,感觉很熟悉,在痛苦中找到舒适感。第三个理由,渴望熟悉和安全感。拖累症者比起健康的成年人,更常去找寻熟悉的避风港。

四、让拖累症延续的因素

重复的循环中让我们有一种舒适感:不管愉快或痛苦,至少你知道它来了。
爱上一个人/开始吸食毒品—极High—对方不爱你/没有毒品可吸—极Low—极痛苦—急需对方的爱/急需继续吸食—无望实现—决定戒爱/戒毒—颇有成效生活趋于正常—对方给你希望/有一点点毒品可吸—极High—极Low—痛苦—极High—...

五、拖累症者的人际关系

1、我们发现,储爱槽愈枯竭的人,愈看重理想化的爱情。拖累症带来一种雷达,一眼就对上。

2、两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像小孩般受人疼爱,以弥补心底那个失落的孩童;从对方身上吸取足够的爱,好填满自己空荡荡的槽。

3、对媒体来说,描述典型的爱较为容易,有深度、复杂的爱则较难表达,特别是我们这种速食满足文化。

4、拖累症者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个人身上,以及处理这个人的问题,就再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别的事情上了。拖累症者就有点类似得了情感肿瘤的人,不正常关系会把健康的关系、活动排挤掉,而它们正是均衡、丰富生活的要素。

5、只浪费精力在一种关系上以寻求支撑力量的人,一旦支撑物移开了,这人也就会跟着完蛋。有许多稳固关系的人虽会受苦,但他不会跌倒。独角桌子与四腿桌子的差别。

6、“股市症候群”:你心情好,我就跟着心情好;你心情差,我也会跟着心情差。你跟任何人的联系,并非取决于另一人的满足、快乐。健康的相互依赖关系,关键就在于自尊:内在的自信心。

7、我们从见面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作战。我不知道到底谁燕谁输?

8、食欲减低的青少年,通常活在有强大控制权的父母阴影之下,他没有力量去当自己,无法像正常青少年那样振翅飞翔,却可以停止进食,就算动员国王的千军万马,还是无法使他进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