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经验_山中日月长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两性 > 山中日月长 > 在思考,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经验
拉风 山中日月长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4-18 11:04:21

在思考,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经验

在思考,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经验
-------读阿琪的《山中日月长》

文/余世存

阿琪的散文自有风格,文如其人,亲切、漂亮、干净,这很难得。她这些年一直靠写作为生,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这也非常难得。
《山中日月长》是她最新一部散文集,略翻之下,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忙里偷闲,在地铁里、在饭桌边、在沙发上,一篇篇看她的文字。心里惭愧自己没能像她那样奢侈:拥有随心所欲的大把时间。无怪乎她居繁华京城如居深山,“心远地自偏”,因而真的能够把握悠长的山中日月。
这不是矫情。阿琪说,“在世俗的网里,总会有几个超凡脱俗的人。”她写自己在家静心的办法,“我找出针线,开始补袜子。世界在我穿针引线的那一刻突然安静下来。细细的钢针掉落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磕碰声音。日落西山的时候,我已经补好了所有的破袜子。”这样与时间相遇的体验较之任何学习都更能打开并把我们的身心神奇地充满,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在窗前紧张工作一下午,抬头看到太阳光斜斜地把对面的楼房照亮,顿时有无言的静谧。无边的静倾听我们,我们能给出什么呢?我们的青春就这样逝而难返,一如蛮有把握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从我们手中滑落。如今,只有岁月跟我们如此亲近,而中国或说一种文明的波动离我们那么遥远。”
当然,只要“生活在真实中”,我们仍多少是波动的一部分。哈维尔、李慎之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念兹在兹要真实生活,他们的命题在宏大和宣言的层面上。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也是因此忽视日常生活,使得安慰、见证、记录等等责任落到作家身上,这在我们这里尤其突出。比如曹操的诗就被史家称为“实录”,陈寅恪等人从唐人诗句中寻找史料的做法也是众所周知。
我多次说,将我们这二三十年的社会变迁跟欧美50年代至70年代相比,后者产出了众多的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巨著,存在主义、后现代思潮、自由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等都安慰并总结了人,甚至文学,也有“跨掉的一代”、“在路上”、“伊甸园”等等诉说。但我们这里的社会观察几乎还停在经验层面,对时代的理性总结还没有开笔。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我们什么也没有错过,我们什么也没有记住。
读阿琪文字的时候,最让我感叹的就是,她真实地传递了世道人心的某种“波动”。她比很多大男人、大知识分子们生活得更实在。这个社会在变,这个社会病了,这个社会时时上演着重复了千百次的情感喜剧闹剧和悲剧……阿琪从身边看到,观察、定格,赋予其文字形式。
我曾向年轻的朋友推荐这本书,我说这本书值得看,书中的人物情景我们都似曾相识,因为就是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亲友。书中对世象的咀嚼、分析、思索也值得倾听,那比学者的宏论有温度、更贴己。我尤其喜欢看书中对男女情感的观察,因为今天国人在男女关系上的放任、失格失态、肮脏堕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尤其觉得青年男女和中年男女有责任跟对方一起成长,相互引导、成全,使自己真正对象化,使相爱的对象也真正在自我这里出入自如。我相信,读者会从阿琪的文字中受益的。
美国人吉姆-罗杰斯对他18岁的女儿说,要学会处理男女问题,得记住两点:男人需要你,远远大于你需要他们;其次,那些看起来可以做你父亲和祖父的人,其实并不会把你当做女儿或者孙女看待。阿琪的书以此“爱情不重要”为开篇,她的结论像罗杰斯一样,即要以自己的生活为重心,只要自立成人,这个世界就需要自己,爱情也会追随依附。我看阿琪的文字时常常会做比较,罗杰斯、阿琪的话是否是终极结论?这种经验层面的观察能否证明?事实上,现代社会,一种事实,十种说法儿,是最正常不过的了。我们需要的,是将这些说法儿一一呈现,以供自己参考。
以自我为重心是对的,但我们不能陷入自我中心主义。印象中不少人千辛万苦之后会说,他或她的人生经历太奇特的,如有作家写出来,一定是世界级名著。但他或她可能不知道,人群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作如是想。他或她同样不曾思索,为什么没有作家写出来?当代的作家或我们生活的知识,理应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人群之中。无论中国特色还是个人特色,都是自我中心下的感觉,在这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在美国进行过的一项调查表明,有19%的人认为他们属于1%最富有的美国人之列;80%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终将成为班上的尖子生;70%的民事律师认为自己能在法庭上打赢接手的案子。一位教授还发现,86%的哈佛商学院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的容貌要比同班同学靓美。我愿意相信,如果中国的社会学家、婚恋专家、心理学家诚实地观察,也一定能够采集出同样精彩的数据和我们共通的人性。今天的文明正走向这种“大数据时代”,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的相关关系。
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在阿琪等人的文字里发现生存的“相似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阿琪不是专家学者,但她看出来了,她写出来了,她职尽了作家的本分。未来研究当下中国转型的专家或者可以在阿琪的文字中采集鲜活的样本,这是阿琪的功德。
阿琪的文字多有自我观察,多有自嘲,全书分三辑,夜半、午后、晨起。似乎隐喻生活不过是一天的重复,喜怒哀乐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折腾。但这种观察或结论是善意的,因为说出本身即是救济。阿琪的文字有一种硬朗和坚定的力量。对现代人来说,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始终处于“思索状态”的,阿琪的生活即是如此。所以她能够从容地记录下我们日常的、孤独的、却又惊心动魄的生活,使我们能够更会心地自嘲,更勇敢地明认,更愉快地相信,更坚定地生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在思考,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经验”的回应

五毛的姐姐 2013-04-26 11:17:05

额,很喜欢这篇评论。话说,余世存其实是很有民族关怀的严肃作家啊。他推荐的书应该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