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_社交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际关系 > 社交商 > 我们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
[已注销] 社交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05 10:07:51

我们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

刚初生没多久的婴儿,只要看到或者听到其他婴儿苦恼的哭泣声,他们也会放声大哭,好像自己也很难过一样。但是他们听到自己的哭声时却没有反应。大约14个月后,婴儿们不仅听到其他婴儿的哭泣自己也会放生大哭,而且还会设法减轻对方的痛苦。而后,随着年龄的成长,遇到同样的情况,自己哭的次数越来越少,抚慰的行为越来越多。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现代心理学解释中有三层意思:注意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针对别人的痛苦采取救助行动。

要进一步论证这种移情能是与生俱来的,要先说说人类的两种本能:感知的能力以及模仿的能力。

感知异常的能力,与人体的杏仁体有关,杏仁体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异常环境,它可以快速作出反应,而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这让原始的人类得以在艰难的环境得以生存。

然而,这种进化的遗产并非总是好的,由于外部的感知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而直接到达杏仁体,这让我们常常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哲学家认为,情绪与情感的明显区别就是其起因的不可表达性。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陷入某种情绪之中。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观众的情绪经常会被电影所操纵,尽管这是虚拟的环境,但它却常常不知不觉地讲观众引导到某一种情绪之中,越是不寻常就越能引发激烈的情绪,我们大脑好像根本没办法区分虚拟与现实,当然,我们的大脑皮层会对此作出分析,所以,当我们看到屏幕飞驰而来的列车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害怕,但是我们的大脑皮层经过理性分析后,会让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

除了感知以及下意识的引发某种情绪之外,大脑还具有另外一种能力——模仿能力。这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能力,与镜像神经元有关,由一个实验发现:当猴子有目的地做出某个动作时(例如摘水果),它大脑中的这种神经元就会处于激活状态。不过,当这只猴子看到同伴做出同样的动作时,这些神经元也会被激活。这类刚刚进入人们视野的细胞似乎就像一面镜子,能直接在观察者的大脑中映射 别人的动作,所以我们称它们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

为了进一步证明镜像神经元对我们理解他人的作用,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分别用3段视频来刺激自愿者。第一段视频中,一只手正在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在空无一物 的背景上抓取杯子的情景;第二段视频则由两个场景构成,这些场景中都有盘子和餐具,其中一个场景,盘子和餐具的摆放方式就像是为某人备好的下午茶一样,而 在另一个场景中,它们的摆放方式则令人联想到下午茶之后的脏乱,正待清理;第三段视频则是在上述两个场景的任意一个中,加入了那只抓取杯子的手。

同样是抓取杯子的动作,“备好的下午茶”暗示该动作的意图是喝茶,而“脏乱”则表明该动作是要拿走茶杯。问题在于,人类的镜像神经元能够区分这 两种意图吗?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镜像神经元不仅能区分这两种意图,而且还会对一个动作的意图作出强烈的反应。自愿者在观看“喝茶”和“清理”两种不同场 景中的手部动作时,他们的镜像神经系统显示出了不同的激活类型。此外,与观看第一段或第二段视频相比,自愿者在观看第三段视频时,镜像神经元的反应明显要 强一些。

这样一来,在一系列动作的组织方式和理解他人意图的能力之间,似乎就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关联 性。当猴子观看一个在特定情景下发生的动作时,只要看到一系列完整动作的开头部分,猴子的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形成一条动作链。在刚开始观看一个动作的 时候,猴脑中究竟哪一条动作链会被激活呢?这取决于多种因素,比方说动作的作用对象、动作发生的场景,以及对动作执行者过去行为的记忆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皮层还不够发达,所以听到他人哭声的时候,他们无法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但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他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哭声,并且做出相似的举动。而随着大脑皮层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累积,他们渐渐地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哭,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那么,这对我们社交有什么启示呢?“人际敏感”神经系统的高新陈代谢率显示了社交世界对于大脑构造的特殊性,回忆我们的社交生活似乎是大脑空闲时期最乐意进行的活动,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既然我们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为什么人们不总是那么做呢?其中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都离我们很远。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经历的是“感知”上的移情,我们更多依靠的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各种常识来推断人们的感受,我们只是同情,只为他们感到难过,而体会不到他们的真正苦恼。

而我们最原始的感受能力——观察者将这些感官信息投射到运动原结构上,直接创造出类似的情绪体验似乎在逐渐退化。这两种情感认知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在第一种方式中,观察者只是推断出了别人的感受,但无法体验这种感受;而在第二种方式中,观察者直接体验了这种感受,因为镜像机制使观察者产生了同样的情绪状态。

社交革命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但这种疏远的关系更加减弱了我们帮助别人的本能冲动。人们在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和同情时,经常会说:“我能感受你的痛苦”,也许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措辞是多么确切!



                                                                       2011年7月5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们天生具有移情的能力”的回应

andy 2013-05-21 22:05:44

写的很好哈!

Veronica 2011-07-05 14:04:41

引发不少思考,mark一下以备再看。每次都来点有用,成忠实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