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座桃花源_心理学与生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与生活 > 心理学是一座桃花源
常绿乔木™ 心理学与生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28 17:12:16

心理学是一座桃花源

今年大部分休息时间都花在了这本书上面,前后读了两遍。 归根结底,《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教材,有人为高中历史课本写读后感吗?恐怕很少。不过这本书带给我的除了基础知识,还有很多思考和收获,其中有些已经用在了生活中。遇见心理学看似纯属偶然,如今回望来时路,才看清楚自己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信步探索,终于选择了这条路并越走越远。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心理学非常年轻。与飞快地冲到斩首后的犯人身边,检查他们躯体反射行为的法国心理学家相比,如今有更多简便精密的研究方法,但还是有不少未解之谜。据说医生反而更坚信精神和身体二元论,因为见过太多不能用科学解释的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是如今的科学水平达不到,还是真有神呢?选择任何一种解释都无法证明和证伪。人总是在寻找一个答案,当他找不到的时候,就转向宗教寻找解脱。宗教是个好东西,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寄托,当你痛苦、无助、迷惘的时候,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得到宽慰,再也不用胡思乱想,只需一句:这是天意。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尤其是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方面它们可以解答“我为何成为今天的我”,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另一方面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为0-6岁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他们却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是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完善,还是仅仅是不能表达呢?多种观点互不相让,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争论不休。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探索空间。

在看发展心理学之前,我一直坚信孩子的性格、认知和行为多半来自后天教育,基因的影响很少,有点类似华生的观点。而这一章以及前前后后600多页中的反复强调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性格和智力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结果,遗传有时候甚至起着决定作用,虽然我们不能清晰指出它们在每个人身上所占的比重,不过这种认知的改变让我对教育孩子更悲观了。这样一想,行为主义的目光局限于环境、强化、惩罚这些,而轻视基因的作用,忽视了每个人的特殊性,是它的缺陷。

关于行为主义,我很喜欢其中的强化和惩罚部分,读第二遍时启发更多,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是强化和惩罚,明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行为。比如,客户在下班时间联系你,你明明不想理她,却碍于情面和她聊了起来,这无形中对她就是一种强化,增加了她下班时间找你的概率。还有,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想买给他,他在商场地上撒泼打滚,你碍于情面,最终还是买给他了,这对他也是一种强化,增加了以后得不到就大哭大闹的概率。

埃利斯的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和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句从小听到大的话终于对我产生了质变。面对种种烦恼,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从“他怎么这样!我不能忍受!气死我了!”变成了反思自己态度,寻找积极改变现状的方式。通过行动改变自己的心情,掌控自己心情的主动权。我已经在一些小事上运用了这种方式,虽然有些阿Q,听着像洗脑,但效果还不错。

心理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心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在读《情绪、压力与健康》一章之前,我从未意识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把生病归结为具体器官病变或者体质差异,但心情也是重大隐秘的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 读完第一遍五个月之后读了第二遍,有了很多新收获。相对于之前,更加注意一个领域的前后发展情况,代表人和他们的理论,后来的继承和推翻。心理学就变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网,横向是不同的研究方向,纵向是发展历史。和如今的研究成果相比,早期的研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今天。 心理学走到今天,看似已经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如果把心理学比作长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读《心理学与生活》之前,心理学在我心里十分模糊、抽象、破碎和主观。通过这本书,我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框架。当我读它时,似乎走进了一个桃花源,满眼都是陌生的、让人惊喜的景色,《心理学与生活》就像一本桃花源游览指南。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心理学是一座桃花源”的回应

常绿乔木™ 2016-12-28 17:48:33

哈哈哈,瞎猜的,是不是太少了。

黄昏之鸟 2016-12-28 17:39:15

40%是怎么得出来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