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_人格心理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际关系 > 人格心理学 > 寻找自我
唐山 人格心理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30 20:07:47

寻找自我

“我是谁?”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它没有答案,所以我们终生都在思考它。作为收获,每一次思考都让我们的心灵更丰富,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去思考。

对于今天40多岁的人而言,他们的启蒙多是在大学才开始,此前所谓的自我只是集体的附庸,我们被告知生命只是实现某个伟大目标的工具,如果这次人生能让别人更完满,那么就是有价值的,否则,我们就虚度了自己的年华。

被契入集体中的自我,是有快感的,因为不用再恐惧,也没有怀疑的困扰,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历史中确实有规律,你不过是在努力地去践行它而已。

然而,随着知识与经验的提升,这种确定感终于粉碎了,我们突然发现,这世界远没想象得那么美好。真诚者往往失败,虚伪者往往成功,太多达到顶峰的人,他们希望别人相信,可他们自己却什么都不相信。我们没能成为历史进步的工具,却经常成为满足别人自私的工具。

从宏观去看个体,必然会导致“自失”,然而,生命只有一次,谁又肯在蒙昧中度过它呢?于是,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一是回到极度的自我中,用完全利己的心态屏蔽这世界的风雨,变成辛苦恣睢的人;另一是不断地去思考,在痛苦中品味存在感。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思考,当苏格拉底提出这个命题时,他肯定意识到了思考的苦涩味道,但他坚持认为,那是值得的。当我们重温古希腊文明的辉煌与庄重时,我们发现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它,那就是勇敢地面对自我,绝不妥协。所以,古希腊神庙中会留下“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格言,当罗丹试图完成“地狱之门”的巨作时,他准备将这句话镌刻在门楣上。

地狱之门终于没能完成,留下了半成品的“思想者”,其实“思想者”低垂的大脑中并不是在思考F=ma,他在思考自我,他因这思考而痛苦,但他在坚持。

开启自我的大门,就是开启地狱的大门,所以波德莱尔说“地狱与天堂又有什么关系,到未知世界中去发现新的领地”,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自我的发现史,就是生命与自我永恒战斗的历史。

羡慕今天的年轻人,他们有了获取更多信息的可能,他们的父母也不再给他们更多的包袱,即使存在高考的桎梏,他们的自我也比上一代人更早地呈现出来,而当他们迷茫时,也可以得到本书这样理性的指导。所以,他们是更健康的一代,因为他们与人类文明的主流正在接轨,从这种接轨中,可以依稀地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超越历史宿命的希望。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寻找自我”的回应

唐山 2011-07-31 17:41:41

这是一本教材,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可介绍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主要是让读者能更充分地去认识自我,深入思考而已。

我们小时候根本就没接触过心理学,到大学才听说有这门学问,觉得简直是扯淡:人的心理怎么可能成为学呢?

后来老师指点,才明白弗洛伊德的学说那样深刻,一时非常崇拜,这样才开启了对自我认识的过程。因为我们小时候各家里都有许多孩子,小孩们整天玩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亚社会的形态,所以自我根本凸显不出来,特别怕集体排斥自己。加上学校教育都是集体主义的,所以认为自己是小我,不值得去思考。

自我的定义很难,但一般来说,当你烦躁、苦痛与荒诞时,你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了,因为自我与世界出现了不协调,而快乐、陶醉时往往感受不到自我。

心理学曾为我们这一代人打开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所以我对此感受很深。至于这本书,作为教材,只是传达正确的知识而已,不会有什么太前沿、太启迪性的东西,所以不太好评价。

生死两难 2011-07-31 13:04:29

这本书?从哪个方面来认识自我?它觉的人的自我有哪些方面??

生死两难 2011-07-31 12:57:29

这么写书评?大致要介绍下章节的内容。什么样的东西才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