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书市场何时出现长尾效应_长尾理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长尾理论 > 中国电子书市场何时出现长尾效应
缘远 长尾理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22 12:02:20

中国电子书市场何时出现长尾效应

@阿嚏猫:有朋友做了个有趣的统计分析,他发现,在当前所有已上线的电子书品类当中,1%的图书获得了99%的销量,当然这个数据只限于出版书籍,网络小说不在其列。我的第一反应是吓了一跳,但事实还真有可能是这样。如此高的集中度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得细琢磨。
近日偶然翻到了多看科技副总裁胡晓东2012年6月的这条微博,他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电子书市场成了“赢家通吃”的畅销书狂欢节,这似乎与网络经济中的“长尾效应”背道而驰。
颇为讽刺的是,10年前,正是受亚马逊图书销售曲线的启发,克里斯·安德森才发明了这条“丰饶时代”的经济定律。难道,在电子书市场上,长尾理论失效了吗?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初级阶段的电子书市场,尚不具备“长尾效应”生效的土壤。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丰饶时代”顾名思义就是商品种类恒河沙数近乎无限的时代。在美国由于亚马逊一家独大,只手遮着出版业的天。在其强行推动下,电子书数量几乎已经和纸书并驾齐驱,甚至正在反超。
而在中国,电子书商店城邦林立,各自为战,每一家都规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权就握在了出版社手中。通常的情况是,出版社放出了某本书的电子版权,一下子能同时登上几大电子书店的首页,因此,各家书店电子书种类的重合度非常高(这也就是大家纷纷高举阅读体验大旗、走精品化路线的原因,因为没有底气拼数量)。
正所谓“量变会导致质变”,在数百万本书和一两万本书面前,消费者的心理迥然不同,前者是“想看什么有什么”,后者是“有什么看什么”,这会导致读者搜寻模式的差异。在亚马逊上,小众书之所以有出头之日,是得益于读者的主动搜索和智能算法推荐。
而在国内的电子书平台上,大部分读者顶多会关注一下每日新书,首页推荐,连点开图书分类的人恐怕都很少,更想不到去主动搜索:因为他根本不指望能搜到自己想看的书。而在盗版书海量泛滥的分享网站如新浪共享资料上,人们已经形成了搜索习惯,长尾效应在那里就十分明显,我发现哪怕再怎么冷门的书也都会有几百甚至几千下载量。
由于书籍数量及用户数据的有限,国内的电子书商店现在几乎还无法做到智能化推荐,人工推荐、打造读书社区、提高用户互动率是普遍的做法,这种退而求其次的“打法”反而走出了和亚马逊不同的一条路。亚马逊属于技术驱动型企业,讲求算法至上,在读书人社交上并没有什么起色。
当然,胡总一年半前的数据到今天可能已经过时了。我相信,随着电子书数量的持续增长,“1%的图书获得99%销量”的极端状态将一去不复返,销售曲线也会慢慢平缓,水落石出,小众书也在慢慢收获着自己的读者。而且,随着图书数据和读者数据的累积,一些很有意思的功能都会被开发出来,比如用户自定义标签、书籍列表推荐、关键字匹配推荐(实体书无法做到)、捆绑销售等。
作为一名重度读者,我期待电子书的“丰饶时代”早日到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