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张五常先生的大名,却从未深入了解过。《科学说需求》是我第一次读张先生的书,也便有了一个了解其人的机会。序言中,老先生的言辞便很狂傲,直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叫板:“斯密一七七六年发表的《国富论》,今天还有人读。读者寿命长生不死的经济学论著只这一本。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读者寿命长约一百一十年,了不起。再数下去应该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初版一八九○,一九六五之后读者依稀,那是七十五年。我这三卷本的《经济解释》要从二○○○年算起,如果到二○七五年同学们还在读,科斯的愿望有机会实现。”若读者寿命真达到七十五年,便足以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相媲美。可见,张老先生对自己这套书是抱有极高期望的。
通读全书,我发现,张老先生的确将本书视作自己一生研究的精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不管是斯密、马歇尔,还是他的老师阿尔钦和科斯,所有的经济学前辈他都敢于挑战,指出其研究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他并非过于狂傲,目空一切,之所以敢如此,是以其一生的研究成果为倚凭的,而这又恰恰是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体现。本书的写作秉承简单通俗的理念,这是张老先生一贯坚持的原则,他认为,世界复杂无比,不用简单的理论,能成功地解释世事的机会是零,而这也是斯密的伟大的传统。所以,本书读起来比想象的要轻松许多,各种观点都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加以验证。话虽如此,本书却也不容易读,经济学根底尚浅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还需要反复思考和学习。所以,我无法对本书观点进行评判,只能就作者的科学态度说几句话。
张老先生第一章便阐释科学的方法。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而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既然用来解释,那么必然是一门验证或实证科学。于是,现实中,专家们在分析经济现象时常用一些数学或统计学的方程式,仿佛这样推理或验证来得比较准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数学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凡是方程式拆得通的,逻辑一定对。然而,对的逻辑不一定有对的内容。本来,看不到则验不着,是简单的哲理,许多专家学者却在复杂的公式和模型中迷失方向,脱离了根本,得出的结论往往没有解释力,甚至滑稽可笑。所以,张老先生尽一切可能摆脱数学的框框束缚,始终按照最简单最根本的原则进行经济研究。也正因为如此,本书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对经济本身有了更多的理解,而且受到张老先生科学态度的启发,我们得以回归到科学的本原,摆脱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舍本逐末的虚华表相的迷惑,这有助于我们培养真正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仅凭这一点,本书就值得反复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