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商业书作者——迈克尔刘易斯_大空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大空头 > 最好的商业书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大空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13 14:07:58

最好的商业书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要我挑出来一个最喜欢的商业书作者,就是迈克尔·刘易斯了吧。看完了他写的每一本书。买《The big short》这本书的时候还在Berkeley,其实是有机会去采访他的,在一个什么见面会上,那时候还不知道他要出新书,如果去听会,居然要付6美金,够我买两瓶红酒喝,就放弃了。

       要离开的时候,知道了这本书,在amazon上看评价,居然不是5颗星,有很多人给差评,我就一个个看评论,居然是因为他不同意自己的书出kindle版,那时候所有kindle书都卖$9.99。他的理由是,好东西不能贱卖了。读者很不满意,就为这给差评。回国还带的东西特别多,超重的厉害。我还是订了一本,果然没让我失望。回国没一个月,开始卖kindle版的,$14.99,恶狠狠的骂这个骗子,电子化真是无可挽回的潮流,多好的作家都得面对。

      我一直有点分裂,既然这么喜欢他,他又就住在Berkeley山上,总该去见见他吧,这不就是记者应该干的事情么。但另外一个我,总是觉得,如果喜欢的作家,不过就是喜欢他的书,他个人什么样子,生活什么样子和我到底有多大关系呢,要不太喜欢,反而非常八卦的去打听。太喜欢了,反而没那个兴致。对于太喜欢的人,要么深交,不断聊天,跟着学习,成为朋友,要么就远远的。只采访一个小时,谈什么?我想问的东西够问三天,就一个小时,那还不如不问。

      他应该是非常有智慧的那种人,每本书都不是什么大部头,写的都又轻快又流畅。读完都会让人怅然若失。他写的华尔街故事都根别人的不一样,他是真的厌恶那里,蔑视那种无知、虚荣、拜金又张扬跋扈的人,其他作者写的华尔街,总让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是非常非常羡慕华尔街上的溜达的那些有钱人的,书的每页纸上都滴着口水,把那些骗子当成英雄写,尤其是华尔街日报的那些记者。这种叙述的基调的差异在《the big short》和《史上最伟大的交易》的比较中最为清楚。迈克尔·刘易斯的口吻永远是讥诮、戏谑的。笔下的人物都是漫画式的。在所有荒诞的现实背后,他应该是坐在Berkeley山上的大房子里,远望着对岸旧金山的绚然夜景,深深的叹息。

     他写的蠢货总是比聪明人多,怪人也比正常人多。写的都那么有趣。奥克兰的精明的棒球队经理,自闭症的玻璃眼,有创新强迫症的硅谷工程师……每个人在普通人看,都是疯子,但是疯的那么可爱。

     以后的每一年,都打算重读一次他的书。就像永远学不好英语的人,买无数的英语书,放在书架上,就以为自己英语就能好起来。反反复复的读他的书,读了多了,就期望自己的写作技巧能好起来。他这种作家的存在,就是专门扇记者耳光用的,终生以写字为职业,写不出来像他那样的一本书。

附上最近给《财经国家周刊》写的一个书评,装模作样的稿子,换裙子和酒用的。




《华尔街的荒诞剧》

     蒋明倬


2008年的一天,决定开始写作《大空头》时,迈克尔·刘易斯约了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共进午餐。那是非常奇特的一次会面。二十几年前,迈克尔还是个无名小子时,古特弗罗因德是他的老板,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董事长,公认的华尔街之王。

世事难料,二十几年后,刘易斯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商业作家,出版了十来本书,每本几乎都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

古特弗罗因德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被迫从所罗门兄弟辞职。1990年,公司被花旗银行并购,不复存在,他个人也陷入困境。这几年才加入了哥伦比亚商学院一个小组,他会劝告学生们找一些比在华尔街工作更有意义的事情做,在他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经常失控,失声痛哭。

刘易斯在他的第一本书《说谎者的扑克牌》里就写过古特弗罗因德,把他描绘成一个交易师们最怕见到的人。刘易斯这次却主动约了他,是想谈谈那次金融危机,谈谈华尔街的疯狂。他们一致认为华尔街的首席执行官们没有能力控制他们公司内部出现的疯狂的金融创新。而对于金融危机的诱因,他们也有共识,人性的贪婪当然是很重要的因素。

这种共识本身就有些荒诞。二十几年后,大危机来临,他又重新来写华尔街故事──《大空头》,曾经最能代表华尔街的华尔街之王,他的前老板居然也赞同了他的观点。

在迈克尔·刘易斯笔下,华尔街上演的永远是一部荒诞剧,他进入时是,现在依然是。

1986年,他刚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毕业,偶然从亲戚手中弄到了英国女王母亲招待会的票,碰巧坐在两位所罗门兄弟董事夫人的旁边,和她们搭讪并籍此进入华尔街,成为了一名债券销售员,他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成为古特弗罗因德的员工的。

这只是荒诞剧的开始。

一个从来没有学过财务课程,没有经营过任何企业,甚至从来没有过个人存款需要去管理的人,却在华尔街的顶级投行作交易员。三年后,他揣着大把的钱离开了,把那三年的经历写成了《说谎者的扑克牌》。整个事件在他看来荒谬绝伦,他当时想,那种局面不可能长时间持续,拿着别人的钱豪赌的骗子很快会被清除出队伍。

更为荒诞的是,他写那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后来的大学生读到这本书,可以把高盛等投行的工作邀请信扔进废纸篓,找点更有意义的事情。书出版后热销,他收到无数来自大学生的信件,所有人都希望知道更多的华尔街的秘密,大家都把它当成了解投行的入门手册,太多的人因为读了这本书,才想进入投行。

他的新书《大空头》,是他第二次写华尔街的主题,漫画样的人物、跳脱的笔触、犀利文风,永远的幽默感和荒诞感。

华尔街跟他离开时没有什么不同。原来的无知而贪婪的人没有离开,新的无知而贪婪的人又加入进来。这次他没有挑选华尔街投行里的大人物来写,而选择了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对冲基金经理们。这些人皆怪人,要么有先天的生理缺陷,要不根本就对证券业务所知不多,但这些怪人们的共同点是,很早就嗅到了房地产危机的来临。

书中的几个主角中,迈克尔·巴里是一位孤独症患者。偏执、孤僻,甚至无法与人面对面的正常交流。但他却以独有的执着、专注和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发现了次贷危机市场上的巨大泡沫,并开始固执地做空。也是在他的要求下,摩根士丹利才制造了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这一交易品种也成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单一交易亏损,摩根士丹利在这种交易上亏掉了90亿美金。另一位是德意志银行的证券交易员李普曼,暴躁、浮夸。他听说了巴里的想法后,游说其他基金经理大量做空信用违约掉期。极少数人──只有十几人直接对赌整个价值几万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该如何对赌,这些人其实都是间接从李普曼那里听说的。

艾略特·艾斯曼也是个怪人,在自己父母创办的华尔街硕果仅存的几家合伙制的公司──奥本海默里作股票分析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研究信贷扩展到低信用人士的后果。到2005年的时候,他的小团队内就形成了一个共识──“绝大多数华尔街工作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

2006年的夏天,更荒唐的事情发生了,艾斯曼的管家来找他,说她打算在纽约皇后区买套房子,因为“价格很荒谬,而且他们打算向她提供零首付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没多久,艾斯曼女儿的保姆也告诉他,她和她的妹妹在皇后区有6套房子。那时候他更清楚的知道了房市的疯狂。在种种的荒诞中,最荒唐的莫过于能发现潜在的危机的人,恰恰都不是那些专业的、资深的投资银行家。

迈克尔·刘易斯在叙述这样的故事时,永远带着嘲讽和戏谑。他说,“复杂的信贷金融市场就像是专门奖赏那些对金融市场感兴趣的孤独症患者的”,因为只有那种执着近于偏执的人,才会去阅读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说明书。借着书写这些古怪的成功的投资者,他嘲讽的是整个华尔街的无能。过去两年中,关于金融危机的著作层出不穷。记者、经济学家、政治家、大投资家都进入这个题材。比较出名的有《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罗斯·索金写的《大而不倒》,以及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鲍尔森的《峭壁边缘》。

《大空头》和这些书相比,篇幅最小,故事最多,让人捧腹之处也最多,但对于穆迪、标准普尔评级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审查债券的担保权证经理的贪婪和失职,也都有章节通过故事铺陈,所有相关的金融背景知识都在故事中作了穿插交待。人物、故事和细节几乎没有闲笔,所有的细节选择都是精心的。

在众多的书籍中,记者写的书,侧重故事、细节,但很难解释清楚金融危机的深层的原因,比如《名利场》一位编辑写的雷曼兄弟内部政治斗争的故事,八卦相当精彩,但抽掉了金融的背景。学者的书大多晦涩,比如罗伯特·博森的《大乱有大治》。他仔细评估了政府对危机的每一项应对措施,并提供了多种改进金融治理机构的设计方案,但故事性却不强。

《大空头》在众多书籍里堪称一流,它在故事性和深入性两者间达到了一种均衡,这也是它能在亚马逊销售榜上持续几个月榜首的原因。

迈克尔·刘易斯在商业写作上的建树,让每个从事商业报道的记者都嫉妒。他的语言能力、精巧的结构设计和化繁为简的叙述商业背景知识的能力,是这二十年来,他每本书都能畅销的原因。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最好的商业书作者——迈克尔刘易斯”的回应

想空的鱼 2013-03-10 22:02:58

好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