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互联网的生态基础_免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免费 > 当今互联网的生态基础
小拓 免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2-06 16:12:39

当今互联网的生态基础

免费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企业的范式。尤其在中国,我们可以列出很多因免费而获得商业成功的企业。譬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个大佬“BAT”(Baidu, Alibaba, Tencent),其发家史均与“免费”密切相关。百度向公众免费提供搜索服务,再通过搜索竞价排名和广告联盟获取收入,免费搜索导入的流量构成了它目前400多亿市值的基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用免费赶走了先进入中国市场、可每次网上购物都需要支付一定交易费用的eBay,独占了电子商务C2C市场;腾讯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覆盖了中国每一个网络用户,而后通过QQ增值服务获得收入,进而拓展至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

免费正逐渐成为企业在各垂直细分行业的创新工具。巨人的免费网游使得当年《征途》大热、巨人集团成功上市,360因免费杀毒服务占据了电脑杀毒市场的龙头。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连实体运营企业也在尝试免费。前段时间在校内上很流行的一个帖子是关于“85C如何击败星巴克”,大致意思是85C提供质量相当但价格更便宜的咖啡、同时吸引顾客更多地去消费店里的面包和点心。咖啡盈利很薄,但吸引了人流,卖出了更多利润更高的面包。这其实也是免费盈利模式中“用收费补贴免费”的一种。几乎所有需要人流、声望、关注度等的行业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创业者回归到创业的本质,即首先做出一个有实质帮助的产品或推出一项有吸引力的服务,再去考虑如何实现盈利。像铁血网,10年以来一直都只是一个业务军事爱好者的论坛,最近开始在网上卖航母模型、迷彩服等军事周边;由于前期培育了大批忠实拥趸,电子商务推出以后大火,已经获得了天使投资。

 

当然,并不是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可以随便复制免费。免费很容易,关键是要想出免费以后怎样实现盈利。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巨大流量如何转化为现金收入,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前一直在提供折价服务的团购网站也进入了寒冬,拉手网已经宣布取消IPO。收费如何去补贴免费,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有趣的是,2000年之前我们很少听说免费,企业对其提供的每一项服务进行收费几乎是天公地义的;2000年以后许多互联网企业推行了免费而实现了成功;而2010年以后我们讨论最多的,是怎样进行收费。商业世界在收费-免费-收费的轨道上否定之否定地前进着。

免费与大规模应用挂钩,收费与个性化相连。在免费向收费过渡的最近几年,有个例子值得大家思考:很多公司会提供免费的咖啡给员工,很多餐厅也会在套餐中配有饮品,但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在星巴克花上几十块买一杯咖啡?个性化的独特享受也许是一个答案。未来也许不会再有浏览器,看惯了大千世界的我们更喜欢手机上的一个个程序,那是我们固定会看的少数几个感兴趣的网页;未来也许我们不会关心搜索引擎弹出来多少网页、用时多短,大部分人从来都只看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我们更希望搜索结果与个人的搜索习惯相关,同时也许愿意为这个更懂我的搜索引擎付费。

 

免费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决定了今后免费模式的前进方向。GOOGLE的前CEO施密特说免费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容易造成“赢家通吃”。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能承受开始阶段无收入的阵痛,大企业更能承受免费的代价,这就会挤压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互联网企业乃至技术企业在接受风险投资前都会被问到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假如现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进入你们现在所做的行业或项目,你会怎么做?“BAT”由当初互联网创新精神的丰碑,到现在已经转变成创新企业的拦路虎;为了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它们可以收购现有创新项目或另组团队推出类似的产品,凭借原有的市场推广渠道或捆绑自身流量巨大的现有产品,后发制人。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乐观的。2004年当GOOGLE推出免费且不限容量的GMAIL邮箱前,YAHOO还是电子邮箱市场的老大。当时大部分用户使用的都是10MB的YAHOO免费邮箱,而部分企业用户申请使用25MB或者100MB的付费版本。YAHOO邮箱如果也要实现免费且不限容量,不仅会损害到目前的付费客户,同时它们原有的巨大客户数量使得它们的设备升级成为一笔巨大成本。GMAIL那时还没有任何用户,不必忌惮这些,因此成为了一个先发优势,而YAHOO原有的巨大用户群却成为一个累赘。这是一种类似于黑白棋的优劣势对换。当年GOOGLE用免费冲击了YAHOO的收费电子邮箱市场,我相信未来在免费向收费过渡的局面下也会催生伟大的企业。

 

未来,免费作为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将向更多的实体运营企业蔓延;而以免费作为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将率先由免费进入收费模式。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充裕世界中习惯免费的一切,同时心甘情愿地为个性化服务付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