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经济决定金融”原理的有效阐述_房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房债 > 这才是“经济决定金融”原理的有效阐述
chifanglee 房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05 18:12:01

这才是“经济决定金融”原理的有效阐述

第一篇大毁坏

第一章

1.~首先讲述印第安纳州房车制造商摩纳哥裁员~50%~的故事,透视美国大衰退期间消费猛降、失业飙升,并提出本书研究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严重衰退,能否避免这种衰退,怎么阻止这种衰退?

2.~作者接着指出,本书研究建基于数据,在丰富翔实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有效推理,比如收入债务比,消费信贷、家庭债务膨胀等。

3.~国际证据也表明:债务增加越多,消费下降越厉害。Melvin~King~在欧洲经济学会主席致辞中讲到私人债务问题,Reinhart-Rogoff~强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经常账户赤字问题。得出的结论“债务中心论”:家庭债务大幅增加,支出减少越多,经济衰退就越严重。

4.~对比基本面观点,动物精神观点,银行业观点,指出债务中心论才是有力解释。

第二章~~债务与毁灭

1.~金融体系的功能是风险分担,但在抵押贷款上却是反功能的,抵押贷款把风险全部集中在房产所有者身上,即反保险功能。

2.~如果房贷首付比例为~20%,则只要房价跌~20%,房产所有者的净值即为~0,也意味着财富不平等引致的各类人群的杠杆乘数不同,对低净值人群的打击最大。

3.~净值的地理分布,数据说明,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房价波动最大。

4.~Foreclosure~and~Fire~Sale~的外部性。

第三章~~消费驱动式衰退

1.~基本事实:1)住宅投资下降早于雷曼破产两年;2)耐用消费品投资比全面爆发银行危机早。因此,不能得出银行危机造成经济危机的因果关系。

2.~支出下降地域分布:受净值暴跌影响的地区比那些未受此影响的地区支出收缩的要早得多,即与第二章净值的地域分布密切相关。

3.~房屋的财富效应不足以解释消费支出如此剧烈的波动:1)如果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foreclosure,房价降幅不会那么大;2)债务加身放大了房价下跌对支出的影响。同时,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到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有效性。

4.~超越财富效应:边际消费倾向随家庭收入和杠杆不同而变化。

5.~证据总结:家庭债务上升引发严重衰退。

第四章~~杠杆化损失理论

1.~基本面理论,即在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RBC~理论不能解释大衰退:1)未发生摧毁生产能力的灾难性事件;2)即使存在指出下降的冲击,也无明显理由解释其经济影响。

2.~杠杆化损失框架的组成要素:1)因债务导致的人群差异;2)对经济的冲击导致负债家庭支出的急剧减少。

两种效应:1)损失集中到指出对房屋财富最敏感的人群中,更严格的信贷约束,预防性储蓄;2)foreclosure~的外部性放大初始冲击。

解释了支出下降,还需要解释经济为何不能自行矫正。此时,经济如何回应?1)降低利率,投资增加,弥补消费支出下降。

3.~为什么?因为存在摩擦:1)利率零下限,即流动性陷阱;2)降低消费品价格,又会引致债务通缩循环。

4.~无一幸免,非常有意思的是~p.52-54~岛屿模型考察杠杆损失框架下的就业动态。

第五章~~解释失业

1.~柯克参议员对奥巴马政府动用联邦资金减记加利福尼亚等州的抵押贷款本金进行了猛烈抨击。随后指出,摩擦:1)价格粘性;2)人口不能充分流动。技能错配(转行壁垒);止赎延迟、政府救助等

2.~杠杆化损失小结。经济为何落实杠杆化损失陷阱?

第二篇~~~

第六章~~~沸腾与泡沫

1.~底特律的兴衰故事,背后的推手就是住房抵押贷款,透视全面房贷扩张。

2.~繁荣背后有强大基本面支撑吗?没有,靠的是廉价信贷,靠的是信贷标准降低(贷款与收入增长负相关)。

3.~动物精神推动?对比“债务中心论”,因果关系完全不同。

4.~那么怎么考察因果关系检验房产泡沫引致债务增长,还是债务增长引致房产泡沫呢?关键指标是~p.79~的城市住房供给弹性。

5.~房产所有者的反应,过半债务增长归因于房价上涨,不可思议的激进借贷:1)房屋财富效应?2)借贷约束?3)短视?都无法解释。

第七章~~~灾难的传输渠道

1.~98~年泰国金融危机,p.90~引用了克鲁格曼的一段话

2.~过度储蓄(发展中国家),资产证券化(不负责任的放贷),公然欺诈、虚假陈述,不可持续性。

第八章~~~债务与泡沫

1.~金德尔伯格:资产价格主要推手是信贷增长,“资产价格泡沫取决于信贷增长”公理。

2.~何为泡沫?Smith~et.al.(1988)~对泡沫存在的开创性研究,Shiller~(1981)~估价的过度波动,均证实了泡沫存在。

3.~债务为何助推泡沫?John~Geanakoplos~(2009)~指出,债务在提升乐观者未来购买力的同时,增大了出现更大傻瓜的概率。

4.~Negelected~Risk,风险忽略框架解释。

第三篇~~~阻止恶性循环

第九章~~~救银行?救经济?

1.~透过西班牙故事“我们应该救助的人民,而不是银行”,提出保护银行的政策是错误的。

2.~银行业损失谁来担?1)利益相关方;2)牺牲公众利益。电影《美好人生》。

3.~银行独特之处在于怎样在负债方融资,存款支付功能~Bagehot~Rule。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为防止挤兑和保障支付体系而去保护长期债权人和银行股东利益。

4.~是银行贷款渠道导致了大衰退吗?银行借贷观不成立,种种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银行受损的真实原因是家庭支出骤降导致的经济衰退,如拯救银行,最好直接处理家庭杠杆问题。

第十章~~~债务减记

1.~银行救助~V.S.~问题资产救助计划~V.S.~家庭债务减免,有一个认识过程,有政策悔改。

2.~通常政府干预的理由是市场失灵:1)微观上,止损,但证券化妨碍重新谈判;2)宏观上,德马科抵制减记本金。

3.~历史教训:一旦出现杠杆化损失,政府必须着手对家庭债务重组进行干预,这有充分的宏观微观理由。19~世纪~10~年代第一次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财务修改贷款条款惠及借款人、动用黄金等。

4.~特别措施:住房抵押贷款强制重组,道德风险不应成为抵制强制重组的原因。

第十一章~~~财政和货币政策

1.~费雪“债务—通缩”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分配论,即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2.~阻止通缩,放开水龙头就行,但能否同样制造通胀值得怀疑:1)利率零下限约束;2)杠杆化损失削弱政策作用,准备金增长~V.S.~流通中的货币。如果经济体正受困于过度负债,则银行贷款没有经济意义,增加贷款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只能央行直升机撒钱,但这又违法,因为现代经济禁止央行向财政融资。

3.~降低利率也没有用,银行拒绝,家庭抵制,央妈靠不住。

4.~财政政策呢?Eggersson—Krugman~(2012,~QJE)~指出,财政刺激不如家庭债务重组有效,因为债务重组锁定了目标人群,困难在于美国靠收入税而不是财产税(这是特别问题),但同时债务重组保留了市场激励。

第十二章~~~责任分担

和学生贷款类比,住房抵押贷款债务合同缺乏弹性,教训是责任分担式金融合约是必须的,必要的,有意的,是增加债务合同弹性、公平分担损失、避免经济泡沫、降低崩溃危害的机制保障。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