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这种工具_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 “成本”这种工具
找馍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2-13 18:12:03

“成本”这种工具

      挣扎着读完了《正义的成本》,拿起放下数回,此书读起来实在称不上有趣。后半段比前半部分好了很多,读的也越发顺利。
      总的来说,此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完全的法律外行来说是很有启发的。我认识到了法律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尺,人们很多时候无法从中获取标准答案。“若非”原则,“可预见”原则,NESS原则,分别在解释某些特例的时候非常管用,而它们相互之间是不统一的,在同一个案例中不同的判断准则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不禁让我产生一丝担忧,原本法律是客观公正的代表,是一切行为的准绳,而如今却发现法律并未囊括生活所有的情况,在没被这种没被涉及的灰色地带,最终的结果完全可以随着主观的意愿按照结果套上理论。当然,按照作者说法,这样会让主审的法官承担被世人谴责不公正的巨大成本,不过面对独树一帜,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未必不值得一试呢?!
       法学的论述当然不是本书的重点,回到正题,这是一本法律经济学的著作,作者试图说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法学领域的应用性。抛开开头几章作者诚惶诚恐和国外几位大咖学者的交流经历和稍显啰嗦例如对“利己”这个概念的大书特书,书中提到的几乎所有的观点都是令人信服的。特别是从“成本”角度来分析法律条文的逻辑性合理性,以及以“社会财富最大化”为原则判断难解的法学案例,不得不说作者的出发点之精奇,论证之巧妙,尽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难题,但这种新的思考方式确实很有趣。
       然而毕竟法学和经济学是两门学科,再强的共通性不能完全消除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作者论证“单一主人原则”解决邻居占地的案例时,虽最终自圆其说,但总感觉勉强。
       这本书的确带给我很多新的思路,作者用众多例子为我揭示了法学的冰山一角,也让我看到了经济学的另外一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会更多的尝试着用“成本”和“正义”这两个工具来思考分析,感谢熊秉元大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