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成本,追求效益的工具——正义_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 衡量成本,追求效益的工具——正义
店长K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6-10 22:06:52

衡量成本,追求效益的工具——正义

       自然法学派提出“绝对正义”的概念,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自然法。乍看之下,这种正义虽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行的,但似乎能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存在。然而细细推敲一下,也能发现这“绝对”是站不住脚的,正义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每个人心中正义的尺度不尽相同,理念可以很快获得认同,但当特殊事件发生时,人们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侧重点的差异就开始显现出来。因而,如果仅把正义看作是道德高地的标杆,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熊秉元提出应由工具和规则的角度来认知法律,这里就暗含了正义的两个性质,功能性和阶段性。正义随着环境变化而衍生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判断,在工商业社会,正义成为达成财富最大化,追求未来最优影响的工具,因此它有了成本和效率一说。熊秉元作为法律经济学家,在两大领域中皆有所建树,他从两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处理方法,以及核心观念入手,探讨经济学思维方式下的法学。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实际的行为,粗浅的来说,它是一种归纳法,分析从个体到整体的现象;法学则更可以看做是演绎法,通过一般性的理念作为前提,推导得出个别结论。两者都寻求一种因果关系,只不过立足的点不一样,而将经济的行为分析纳入法学中,便是将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与核心观点延伸至法学。

       经济学中有“相对”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价值体系的内涵。其实法学中也有这个概念,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不同的刑罚比较的是对外部造成负面影响的大小。由经济学入手法学的一大好处是将正义尺度量化,以效率最大化为宗旨来进行裁决,从简单处着手,避免了道德标准的模糊不清。根据这个原则,官司的结果可能悖理人们印象中的正义,但从长期角度来看,也许是最符合时下需求的裁决标准。

       公平正义与成本效益这两个概念并不冲突,事实上,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暗含着对成本的衡量,法律也脱不出这个范围。对于小错不会有任何惩罚,这是因为小施惩戒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化的效果,花费的成本却太大,两相权衡,不如换一种方式来改善现有状况。法律的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的资源,这一观点,不仅没有将正义拉下神坛,反而惠及了更多人,不能不说是精辟至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衡量成本,追求效益的工具——正义”的回应

毛毛 2014-06-11 11:37:47

法律的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的资源
还需要慢慢体会下

红皇后 2014-06-11 10:27:02

我想正义的成本肯定很高

一匹马赛克 2014-06-11 10:26:06

占个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