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希特勒是比凯恩斯更好的经济学家_大衰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大衰退 > 原来希特勒是比凯恩斯更好的经济学家
舍得 大衰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6-28 20:06:32

原来希特勒是比凯恩斯更好的经济学家

      本书作者辜朝明认为经济周期可以分为“阴”态和“阳”态两个状态。

      在“阳”态经济中,私营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尽量少干预经济活动的小政府受到欢迎。有着旺盛资金需求的前瞻性企业使得政府的货币政策效应显著,与此相对应,财政政策由于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所以就需要尽量回避。因此,在“阳”态阶段,货币政策就应成为经济决策者们的主要工具。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前提的所有经济学理论涵盖的都只是经济周期的“阳”态阶段。

      而在资产泡沫破灭后(如1929股市大崩盘及1990日本平成泡沫破灭),经济周期将进入“阴”态阶段,此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往往资不抵债,所以不得不极力缩减债务来维持财务状况。当众多企业同时在追求负债最小化时,就会导致合成谬误的发生,就经济推入被称为“萧条”的收缩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因为企业都在急于偿还债务,私营部门资金需求的消失导致货币政策失灵。由于政府无法命令企业停止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只能反其道行之,也就是说,政府必须借入并花费私营部门的储蓄,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储蓄和企业偿债资金重新进入收入循环之中,于是财政政策的实施成为必然选择。在“阴”态阶段,执行财政政策并不需要担心会挤出私人投资,因为此时私营部门都在忙于还债,而不是借钱投资。


      回顾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史,经济学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为止信奉的都是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实际上已经把经济带入了“阴”态阶段,这时候本来实行大胆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是最好的,可惜的是,当时的经济学界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随后,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这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希特勒上台后针对极端“阴”态的德国经济实施了有效的财政刺激政策,这种举措使德国的失业率从30%迅速降至2%。与此同时,英,法,美却未能实行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这拉大了它们与德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使得希特勒被神化,他本人也因此而过度自信,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可是远在凯恩斯主义成形之前,希特勒就采取了后来凯恩斯主张的财政刺激政策,以至于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曾经这样感叹:“我并不认为凯恩斯革命是一个伟大的学术成就,反而认为这是一场悲剧,因为早在凯恩斯试图解释为何会发生失业之前,希特勒就已经找到了解决之道。”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然而在已经进入“阳”态的经济中推行财政刺激政策却只会导致挤出效应,通货膨胀以及利率上升,并妨碍资源的最优分配,最终导致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随后,凯恩斯主义遭到唾弃,经济学界又完全被货币政策学说主导。但日本近年来的经验表明了财政紧缩和货币政策可以在“阳”态阶段发挥效应,而在“阴”态阶段则会适得其反。同样的,曾经主导经济学理论的凯恩斯学派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在“阴”态经济中发挥作用,而在“阳”态阶段却会产生相反效果。可见,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是万能的。

      应该说辜朝明的阴阳经济理论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也很好地解释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经济现象,不过我仍有两点疑问:

1. 企业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股票等金融资产,因资产泡沫破灭受损的主要是后两者。资产泡沫破灭后,大部分企业都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隐含前提是大部分企业都参与了炒房炒股,这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书中虽有提到松下和尼桑承认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可惜并没有具体分析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否则也许会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些。只能猜测在资产泡沫膨胀的过程中,与泡沫共舞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绝大部分企业都参与到了其中。

2. 按照辜朝明的说法,在平成泡沫破灭后,日本大部分企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资不抵债),而这些当然并没有公布出来,那么也就是说日本企业和审计公司参与了一场全国性的做假帐运动,而且这个造假运动持续了至少15年,这个实在是太渗人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原来希特勒是比凯恩斯更好的经济学家”的回应

Elact 2013-06-20 15:07:16

第三种情况,就是日本90年代后的情况,实际上各个大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已经破产,但是每年依然盈利,所以银行也不逼债,企业每年盈利后也不投资,直接把盈利还债。10年左右债务还清,资产负债表平衡。

keenshoes 2013-06-19 16:53:03



对于你的2个疑问

1, 对于一些本身并没有投入炒房炒股的公司来说,如果他们有扩大投资的需求,可以采取公司的股票或者房产做抵押,进行贷款。在泡沫破裂后,房价下跌,股市崩盘,抵押物的价值会下跌,银行或者其他债权人就有追加保证金或者追偿贷款的需求。对大多数合法经营的公司,风险会来自抵押物的价格下行。

2, 如果是单纯采用股票做抵押物,只要股票价格下行,自然需要为所借债务追加保证金。因为股票的价格是透明和公开的。但是如果采用房产或其他隐形抵押物,或者第三方单位担保,只要不发生交易,其抵押物的真实价格就可能隐藏,而不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愿意隐藏其真实情况,尽可能全力偿债了。而且对于这种隐形抵押物,只要不发生衡量价格的真实交易,就没违反会计准则,自然也不存在做虚假账务的情况。

3,还有,如果有企业在泡沫发生期贷款投资了厂房,设备或者兼并其他企业。那么这新投资的资产在泡沫破裂后,就会急速贬值,甚至远远低于未偿贷款。这也是引发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一种可能。尽快偿还贷款修复资产负债表,或者通过减计对发生亏损进行兑现(如果在可接受范围内),都是可能的方式。

甲壳猪 2012-08-31 17:47:12

我想很多企业参与到不是财富创造而是财富分配的过程中是可信的,LZ可以参考下前些年楼市正火时各个国企,甚至联想,等大企业的作法,跟着泡沫走,来钱快,又容易,自己企业本身又有雄厚的实力,可以拿地盖房,何乐而不为?甚至说,必然会为之。

Brian 2011-09-10 15:32:50

喜欢你的书评,逻辑清晰、语言简明,不用看太多细枝末节的原书了。

我觉得有一点逻辑需要明确: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企业不仅仅只是因为金融和房地产资产受损导致资不抵债。这只是很多上市公司的情况。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如此,也就是说经济萧条并不直接引起企业资不抵债。这需要两点条件,企业自身高杠杆运营,企业的金融资产比例高。

通常情况下,萧条状态下的私人部门需求会受影响。企业的固定运营成本是一定的,收入的降低会导致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因此企业基本没有什么信贷需求。这是大多数企业的状况。


另外,萧条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作用不为零。通俗一点解释是:萧条情况下降低利率可以减少企业的还贷成本,增强现金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否则流动性不足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是有破产危险的。

Elact 2010-11-05 18:53:05

有点道理,书的作者。

[已注销] 2010-08-06 11:02:10

其实用IS-LM模型讲,这个“阴”阶段其实就是产出处于LM线的水平区域(即流动性陷阱),所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