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偶然翻到郭凯的博客,觉得其博客里面的文章写的都不错,得知其出过一本博客文章选集,就想着哪天可以拜读一下。在回家的火车上用了三个小时将这本《一沙一世界》读完。上几天一直在外面玩,今天总算有空就写篇读书笔记。
首先谈谈对这本书的总体印象。这本书很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没有经济学知识准备的普通大众。虽然很浅显易懂,但是整本书依然相当严谨。郭凯身为CCER硕士、哈佛博士,对各种生活当中的现象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从堵车、房价到医疗改革,不一而足。这本书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不是单单告诉你什么应该怎么样,而是把作者对经济现象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展现给读者,告诉读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因而我觉得在帮助建立经济学思维方式方面,这本书是很有价值很值得一看的。
作者通过对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与经济现象的洞察与反思,辅以鲜活而细节化的独特视角和切入点,引领读者随着他的思想路线看到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见叶知秋,见微知著,作者用常识、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探索和叩问这个时代的疑虑和焦虑,透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经济现象小切口,折射出理性的思想光芒。摘段评论家和菜头对郭凯新书《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的评论:“在学术圈内,业内人士使用术语交流,是因为有共同约定,可以节约交流时间。但是对大众说话也满口术语,不是中文能力太差,就是装×成瘾。《一沙一世界》平实、不卖弄、洗练、清晰,非常可贵。”
下面是读书笔记:
1.中国的外汇储备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出口大大超过进口,导致外汇储备飞速增长。外汇储备如此之多,就导致政府必须要使外汇储备保值。外汇储备保值的途径不外乎购买各国的国债。有段时间中国国内有种看法是中国如果减持美国的外汇储备,就能给美国一点颜色看看,让中国在中美谈判是占据上风。但是作者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中国不减小自己每年的外汇盈余,而是选择改变储备货币的品种,减少美国债券,对美国的影响几乎没有。原因在于如果中国不借钱给美国,比方说借钱给日本,那么日本由于本身不需要那么多的钱,还会把钱转借给美国。中国可以在外汇资产组合上做各种优化,但是放眼全球,真正借入钱的主要还是美国,真正借出前的主要还是中国。减持,只是不直接将钱借给美国政府而已,而最后钱还是会间接的流到美国。而中国想要真正对美国造成最大的影响,不是减持而是缩小自己的国际盈余。这个世界上,有被惯坏的债户,就一定有大方的债主。
2.对于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作者认为那些判断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指标除以四倍再和其他国家比较,才能判断中国是否是否存在泡沫。理由如下: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以上,因此在别的情况等同的条件下,中国房价的指标也应该达到其他国家的两倍。经济增长率是别的国家的两倍,那么收入增长速度也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书中举了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国家收入不增长,而另外一个国家收入每年增长10%,房价收入比固定为10,收入刚开始都是5万,那么两国刚开始房价都是50w,七年以后,收入增长的国家,收入长到了10万,如果房价收入比还是10的话,那么那个国家的房价应该涨到100万。
二、真正买房的人的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收入的两倍。所以计算房价收入比的时候应该除以2。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就是平均值是最坑爹的一种东西,如果不了解平均值的局限,就很容易使数据没有任何价值。在我国,买房的人基本都是比较有钱的人,普通百姓一般都只是在自己的老家盖个破楼安度万年,而能在大城市买房的人普遍都是生活条件不错的。
紧接着作者指出了一个冰冷的事实,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后启发的地方:一个国家的高速增长对于那些收入增长缓慢的人群而言,是非常残酷的。即使没有炒作,房价也可能会被那些高收入或者收入增长很快的人群迅速推高。房价上去了,而整体人群中还有很多人的收入没有上去,这就直接导致了住房分配上的巨大差距。
3.很多人认为中国房价有泡沫的一个理由是:中国的售租比太高。如果大家都觉得售租比高得不合理,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的是买房而不是租房呢?租房才是对高房价最好的报复。作者指出如果把买房带来的安全感、买房享受的社会福利等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回报考虑进来,那么房价相对于租金可能并不算高。
中国房价偏高的原因有很多,现在还要加上一条:投资渠道匮乏。如果中国能有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能够让老百姓通过其他渠道投资的回报率达到5%以上,那么中国房价上涨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4.中国为啥每年要保八?主要是因为中国存在巨大的失业人口,宝宝曾经亲口承认中国有两亿失业人口,而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2千万失业人口,所以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保八成为每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中国希冀于制造业来增加就业是不现实的。将来中国的制造业还会越来越强大,并逐渐从低端走向高端,但从就业的角度看,制造业也许越来越不足以吸收中国庞大的劳动力。给服务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有利于帮助缓解中国持久的就业压力,还可以自然的拉动内需。
5.小排量未必节约能源。小排量车价格便宜而且省油,会鼓励更多的人买车,鼓励有车的人开的更多,于是导致最终消耗的能源更多而不是更少。如果仅从总油耗的角度说,街上只有少量的大排量车也许比遍地都是小排量车更节能。
6.地震拉动经济是一场幻觉。WC发生地震以后,网上很多评论都认为地震重建将会拉动GDP增长。这背后其实是“破窗谬误”:如果一个小孩打破了商店的窗户,商店的老板就要去买玻璃,这样玻璃店的人就有活干了;玻璃店的人又需要买面包,这样面包店人就也有活干了;如此往复,打碎了一块玻璃似乎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打碎玻璃其实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这为什么是个谬误呢?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打水玻璃可以创造就业,却没有看到同样的钱如果不用来配玻璃而花在其他的地方,一样也可以创造就业。所以重建对于宏观经济的拉动即使在数据上体现出来了,也是一个会计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入和财富增加。
7.作者举了奥巴马2008年所缴纳的税收来说明美国税负之高。在这一点上,我并不是很赞同作者的观点。虽然美国的税率乍一看很高,奥巴马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被政府收走了,但是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公民享受了免费医疗、享受了巨多的公共服务。被征走的税除去公务人员的工薪,绝大部分最后都回到了公民自己手里。而不像中国,增长的税收如果不是一大半,起码也有三分之一被用来公款吃喝,被公务人员享受。中国虽然目前的整体税负没有美国高,但是如果算上这些税收损耗,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8.在高速路上堵车而换到其他道路上的选择其实并不明智。这条高速公路堵得跟停车场一样,而与之平行的公路就能畅通无阻是基本不可能的。你说这是一个均衡也好,说这是有效市场也好,说这是无套利也好,都行。市场在平均意义上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如此。坚持市场是有效的,几乎在每个具体的点上都是错的,但是平均起来差不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