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郭凯博士结集四年来人气爆棚的博客《人渣经济笔记》之精华,以独特富于个性的视角、轻松不乏幽默的笔触,将最关乎民生、最具争议性与迷惑性的焦点问题信手拈来,为我们一一解读、一一呈现。评论家和菜头对郭凯新书《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的评论是:“在学术圈内,业内人士使用术语交流,是因为有共同约定,可以节约交流时间。但是对大众说话也满口术语,不是中文能力太差,就是装×成瘾。《一沙一世界》平实、不卖弄、洗练、清晰,非常可贵。”
郭凯在网络世界里获得的口碑,某种程度上是对广泛的无知和荒唐的深深讽刺。我历来认为无知和荒唐的经济社会并不只是来自所谓管理层的单方面责任。勿用深入探究也可知,民众的普遍无知是管理层无知的根源。而民众的无知多半出在认知学习范畴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源于掌握话语权的众多学者囿于小范围的共鸣和故作高深的治学心态造成的传播隔阂。“经济学家”无论是何门何派,无不弄出一脸“帝师”的样子。好文章欠奉,“策”或“条陈”却比比皆是。动辄洋洋几万字,读者不是被其观点和内容说服,而是被其故弄玄虚累趴下以后无力反对罢了。这是大众的悲哀,也是思想传播者的悲哀,更是学者的悲哀。
幸运的是,在网络的一隅,遥远的大洋彼岸宁静的书桌旁郭凯用自己思考和表达的品质,改变着人们对经济学传播与解读的认识。他并不偏执,但是他却能挑战国人在经济领域中偏执而谬误的固定思维模式;他也不宏观,但是他却可以呈现大众最关注的经济现象背后独特的经济学视角;他不愤怒,但是他却在浮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分享了他理性而清澈的学者声音。正如胡舒立的评价:“理性沉稳而不乏激情,观点独到而出之平易,持论较严却充满机趣。”所谓“大家”者,应该是能够真正别具匠心、深入浅出地把复杂理论诠释给热衷者听的人。
《一沙一世界》的文本正如书名一般恰如其分,最生活的经济现象:堵车、刷卡、看病、肥胖……最热门的经济话题:房价、通胀、就业、股市……最经典的经济概念:价格、供需、效率、均衡……郭凯用简单又最基本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娴熟地剖析了近几年发生在中国和全球经济中的一些大家熟悉且关心的大事小情,视角独特,充满智慧,深具功力。书中涉及到的问题纷繁复杂,选材不拘一格,角度多变,这样的架构极容易流于碎片、芜杂。但是结集起来又体系严密,思想一以贯之。形式是举重若轻,随手拈来,内容是字字珠玑,皆成妙谛。这都有赖于作者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这本书正是以郭凯之沙,漏见经济学世界;以经济学之花,一窥理性构建之天堂。
尽管郭凯具备深入简出的非凡能力,或者看起来这应该是郭凯对于经济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的最大福音。然而,这本书对于一般读者的启示,其实并不在于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和融会。因为经济学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直接的用途,即使化成了你坚实的知识结构,也不会比其他经济学家给你的教化来得更系统更全面。
《一沙一世界》通过对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与经济现象的洞察与反思,辅以鲜活而细节化的独特视角和切入点,引领读者随着他的思想路线看到了诸多问题的真相。透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经济现象小切口,折射出了理性的思想光芒,帮助我们洞见中国的未来。我认为本书真正内核是它展现了郭凯的思考和表达的品质。它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清晰简明、饶有趣味,它的话题很容易让经济学门外汉产生莫大的共鸣,因为普通人也可能曾经想过这些事。我们会在这本书里发现,作者不仅写到自己为什么想起这个话题,而且会写他找到了什么、他的思维历程,以及最后他得出怎样的结论。见叶知秋、见微知著,作者用常识、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探索与叩问这个时代的疑惑与焦虑。所以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自己与作者思考和表达品质的差距。在大众逻辑惯性的节点,我们应该多想想怎么会是这样?这是真实的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有真实可信的论据支持我的观点吗?有什么论据可以反驳我的观点吗?网络世界里,观点泛滥,但是具备高水准论证思维和论证能力的人却比较鲜见。因为论证能力不仅涉及到思考模型,而且与知识储备、找论据的能力也息息相关。《一沙一世界》里绝大多数文章背后都潜伏着郭凯对一件事快速做出多个角度的反应以及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的能力。也暗含着他不放过任何细节,与自己思辨斗争的思维过程。最后就是表达的能力,郭凯在卓越的思考品质基础上辅以平实、洗练、鲜活、独特、犀利、幽默的表达。这种表达品质代表着郭凯的天赋、勤奋以及更高层次的情怀。正如林毅夫先生说:“郭凯是一位读通了经济学,在主管全球宏观经济事务的国际货币基金工作,又具有中国传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的知识分子。”
《一沙一世界》是经济学爱好者最为熨帖的清粥小菜,可口、清淡、营养更有益于养生。而对于我这类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让我心生爱慕的正是郭凯的思考和表达品质,以及心存家国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也深感这部作品确是大众和经济学界的福音。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作者:郭凯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