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_从0到1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从0到1 > 从0到1
辛德瑞拉 从0到1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22 13:09:08

从0到1

这本书很早都看完了已经,却迟迟没有动笔写下书评,对我这各项事宜都有严格规划的人来说,这不科学。
可我想说的是,难道真没有人来吐槽吗。参加工作这几年,一直有在坚持读书,但越来越发现那些噱头满天飞、这个名人推荐那个大拿编著、腰封写一大堆的所谓诚意之作,却一点也不诚意。
我不知道出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就如我看到宁波这样的二线城市,一家书店的存活率远远低于一家餐馆、KTV、网吧的存活率。这些年一如有默默关注“枫林晚”“香樟树”。。。看着这些书店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看着那些影星、明星、歌星、主持人出的书却卖了上万册以后,心理越发的不是滋味。
就犹如侯孝贤的电影上座率远远不及那些重操作重宣传的手段一样。
说实话,从0到1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五分的话,我顶多打2分(这2分还是同情分)。
老外的很多商业或管理书籍,都有一个规律:凡可以用一段说清楚的内容,可以整出一个章节的故事;凡是一篇论文可以写清的论点,它可以弄出一本书,比如这本“从0到1”。
虽然说打分不高,但也不至于一无是处,有些观点还是颇得我心。

1.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其实这点不难理解,站在中国市场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OICQ在日本火了,我们的QQ火了;whatsapp在欧美风靡,我们的微信火了;无印良品满大街,我们的名创一夜间开遍大街小巷;uber在国外风生水起,我们的滴滴快的也后来居上;亚马逊一度称王,却在中国败给了阿里和淘宝。

我没否认QQ、微信、名创、滴滴快的、淘宝等,只是从上述名字和运营模式不难看出OICQ、whatsapp、Uber、亚马逊的影子。如果说OICQ、whatsapp、Uber、无印良品、亚马逊是从0到1,那么QQ、微信、名创、滴滴快的、淘宝是从1到N。从1到N可以有N多种复制或创新的方法,但从0到1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拼搏,它的社会环境市民的消费结构资本的流动。

今早在听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第一财经评论员许树泽说,可口可乐可以把灌装线、瓶子等外包给中国厂家,但其核心的配方、销售渠道、营销手段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任何灌装线、瓶子、包装等都可以变,但手上的那张王牌“品牌”却一直屹立不倒。而中国的企业何时能有这个意识,不赚快钱安安份份的把擅长的事情做好,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屹立不倒,你我任重道远那。

2. 竞争扼杀创新

从小到大我们被传递的观念就是“竞争”。幼儿园时我们的家长就开始给老师各种红包和礼物,就想着老师能多多照顾我们一下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时我们被家长送进各种辅导班、艺术班时,就想着在以后有限的机会时能凭借着特长PK掉别人;大学毕业后要找工作我们也要和其他人一起去争那有限的名额。。。

以前我总认为竞争可以加速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的发展。一定范围内的失业率也是能促进社会良性竞争。但本书给我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竞争扼杀创新。不难理解,有了竞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是在遇到机遇时考虑的不是如何抓住机会,取而代之的是如果抓住机会出现问题谁来背负;国外某客户有潜在上千万采购单,但我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价格过低,到时候得不偿失,谁来承担?

这些问题出现在我们生活周围,任何人都无法叛逃。后来才发现,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成功了,而那些唯唯诺诺、瞻前顾后、虎头蛇尾的人还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一个。而世间,成功者少有,普通人大把也就是这个道理。

3. 没有科技公司可依靠品牌吃饭

最近加入的几个圈子,或多或少都谈到了“连接”这个话题。就像河狸家把手艺人连接到一起,手艺人凭借自己的能耐,是每月赚的盆满钵还是寥寥无几全靠个人实力,但我想既然是河狸家推出那结果不会太差。就像逻辑思维把很多书商、才人、广告商连接在一起,运用自己强大的受众面,走粉丝和帮派文化,所以和逻辑思维合作的反响都不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而建立这些“连接”的前提就是“品牌”,你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是否有自己的号召力,如果你没有自我品牌没有认可度,那我凭什么给你背书搞“连接”呢?

可重点就是,你的品牌来源于你的实力,它包括你的产品、你的人脉、你的专业、你的影响力等。如果没有这些,就像沙滩上堆砌的嘴美妙的沙滩城堡,海水一上来全都没了。

其实还有很多,但上述三点是目前为止,让我看进去它的内容,还会联想到自身实际,所以启发也是有的。记住,不要从1到N,而要从0到1.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